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新能源論文 >

微波作用下焦油模型化合物熱裂解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23:04
【摘要】:微波是靠介質(zhì)的偶極子轉(zhuǎn)向極化和界面極化在微波場中的介電耗損而引起的體內(nèi)加熱,形成比周圍溫度更高的“熱點”,造成加熱速率加快,但對非極性分子不產(chǎn)生加熱效應,這種選擇加熱的方式可以節(jié)省能源;此外,微波場的存在會對分子運動造成取向效應,使反應物分子在連心線上分運動相對加強,造成有效碰撞頻率增加,反應速率加快。由于微波具有上述致熱效應、非致熱效應以及誘導催化效應等作用機理的特殊性,使得微波作為化學反應工程領域的一種新的加熱方式成為可能。如何除去生物質(zhì)氣化過程中的焦油是大規(guī)模應用生物能的關健技術之一,由于生物質(zhì)焦油組成的復雜性,目前,采取的水洗除焦法產(chǎn)生大量二次污染廢水,催化裂解除焦因產(chǎn)生積炭易使催化劑失活,且產(chǎn)生大量廢渣,考慮到焦炭對微波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且焦炭本身對焦油具有一定的催化裂解性能,而且還有一定的抗積碳能力。因此,能否以碳基材料作為微波吸收載體,在微波選擇加熱的作用下來催化裂解焦油的設想成為本課題研究的來源。本文以焦油模型化合物甲苯和廢異生活油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它們在微波加熱方式下的熱裂解行為,考查了不同的碳源、不同的載氣組成、流量等對它們裂解性能的影響,并與它們在常規(guī)電加熱方式下的裂解行為進行對比。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如下:1.對比了三種不同吸收微波的活性炭、木炭、竹炭在微波加熱的作用下對模型化合物甲苯的熱裂解行為,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顆粒大小、氮載氣流量相同、設定的加熱溫度相同的情況下,用三種不同炭作為吸收微波載體時,其反應濁度均不能上升到指定的溫度,最多只能達到500℃,且溫度波動很大;這主要是因為開始時,甲苯進入反應器中很快氣化,氣化后的甲苯隨載氣一起均布在反應器炭床中,而甲苯由于自身的極性小,不僅自身不能較好地微波,而且還將整個炭床進行了屏蔽作用,阻礙了炭吸收微波而使炭床溫度穩(wěn)定,再加上甲苯裂解為一吸熱反應,導致反應溫度不能達到指定的裂解溫度,因而甲苯裂解低,不能完全裂解。將氮氣換成空氣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只有活性炭能夠使反應器的溫度始終保持在900℃且穩(wěn)定時間較長,且有較好的裂解效果,這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與甲苯或者炭發(fā)生了氧化反應,一方面氧化反應放出熱量;另一方面,因甲苯的氧化或者裂解消去了它對炭床吸收微波的屏蔽作用。因而,在調(diào)節(jié)合適的空氣流量與甲苯的進入量時取得較好的實驗結(jié)果。在微波作用下,當空氣流量為50mL/min時,裂解產(chǎn)生的氣體組份中CO、H2的體積分數(shù)分別是26%、8.36%,兩者之和為34.36%,CO2體積分數(shù)是9.6%,此時空氣流量得到的合成氣的體積分數(shù)最高,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較小,且從調(diào)節(jié)空氣流量從30mL/min至60mL/min時,H2含量逐漸升高至26%左右,空氣流量調(diào)至60min/min時,H2體積分數(shù)降至19.95%。此外,對活性炭進行了元素分析、XRD以及SEM相關的分析與表征,發(fā)現(xiàn)木炭結(jié)構(gòu)呈現(xiàn)塊狀,竹炭雖然孔大但是使反應物難吸附,但活性炭呈現(xiàn)松散的絮云狀,有較大的表面積,且活性炭升溫行為最好,XRD的分析表明,反應前的活性炭含有80-2146二氧化硅和72-2091碳,反應后活性炭有生成新的46-943碳。2.研究了廢棄生活油在不同載氣流量時,產(chǎn)生小分子氣體成分的分布情況,當空氣流量為50mL/min時,H2含量高達35%,當空氣流量為40mL/min時,前段H2含量為26%,后段為8%,當空氣流量為30mL/min時,前段H2含量為32%,后段H2為11%,50mL/min時基本無前后段明顯劃分,通過廢棄生活油的GC-MS分析顯示,絕大部分成分為極性大的物質(zhì),反應過程中溫度的維持時間比甲苯反應的時間長,同樣消除析炭的效果好,廢棄生活油的轉(zhuǎn)化率也非常高,接近100%。3.將傳統(tǒng)加熱方式熱裂解試驗、微波加熱實驗兩者產(chǎn)生氣體成分分布進行了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加熱下,空氣流量為30mL/min時,H2最高為8.5%,40mL/min時,CO最高為10.54%,而微波加熱下,H2含量最高為26%,是傳統(tǒng)加熱的三倍多,CO最高為21.22%,是傳統(tǒng)下兩倍多,傳統(tǒng)加熱下,甲苯轉(zhuǎn)化率最高為75.4%,最低為56.3%,而微波加熱下,甲苯轉(zhuǎn)化率最高100%,最低90%,所以微波加熱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廢棄有機物的轉(zhuǎn)化率,并且裂解得到的氣體組分高,更傾向于轉(zhuǎn)化成H2和CO。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K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洪,王樹榮,駱仲泱,余春江,岑可法;木質(zhì)素快速熱裂解試驗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年05期

2 李瑞方;;利用摩擦拖曳熱裂解開發(fā)生物質(zhì)能的方法研究[J];中國電業(yè)(技術版);2013年12期

3 蔡佳鑫;林日億;馬強;郭彬;梁金國;;噻吩水熱裂解反應機理研究[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19年01期

4 ;濟南恒譽環(huán)?萍脊煞萦邢薰靖笨偨(jīng)理鐘穗麗——攜手共建,推動熱裂解行業(yè)良性發(fā)展[J];中國輪胎資源綜合利用;2018年09期

5 許惠;夏志鵬;馮勇;張四弟;;生物質(zhì)連續(xù)熱裂解設備開發(fā)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J];現(xiàn)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17年03期

6 林日億;羅建軍;王新偉;謝逢佳;宋多培;蓋爭;田鑫;;非含硫金屬鹽對稠油水熱裂解生成硫化氫影響實驗[J];石油學報;2016年02期

7 李濱;韓磊;王述洋;;淺析生物質(zhì)快速熱裂解反應器[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07期

8 段玉龍;肖會強;楊守國;李向東;梁軍;;褐煤在高溫快速熱裂解條件下析出產(chǎn)物的實驗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9 許洪星;蒲春生;;超聲波輔助稠油層內(nèi)催化水熱裂解實驗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11年08期

10 周體堯;程林松;李春蘭;朱召峰;郭雙生;;過熱蒸汽與稠油之間的水熱裂解實驗[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甯紅波;鞏春明;姚倩;李澤榮;李象遠;;碳氫燃料熱裂解核心機理的構(gòu)建與模擬驗證[A];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四十六分會:燃燒化學[C];2016年

2 鞏春明;甯紅波;李澤榮;李象遠;;熱裂解核心機理的發(fā)展和實驗驗證[A];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燃燒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5年

3 許國梁;陳帥;叢昱;吳春田;孫彩霞;王曉東;張濤;;不同分子篩催化劑上正癸烷的催化吸熱裂解[A];第十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甯紅波;鞏春明;李澤榮;李象遠;;碳氫燃料熱裂解總包反應機理的構(gòu)建與模擬驗證[A];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燃燒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5年

5 任學勇;王鵬起;常建民;楊碩;馬晶晶;;林木剩余物快速熱裂解液化技術探析及展望[A];當代林木機械博覽(2007/2008)[C];2009年

6 郝菊芳;郭吉兆;謝復煒;夏巧玲;謝劍平;;甘氨酸熱裂解生成氫氰酸機理研究[A];中國煙草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王曄;王維生;劉百戰(zhàn);;卷煙紙熱失重和熱裂解行為探索[A];中國煙草學會2005年論文集[C];2005年

8 劉桂珍;徐杰;詹瑞云;謝德民;石中亮;蘇忠民;王榮順;;聚丙烯腈熱裂解ESR研究[A];第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4年

9 杜鳥鋒;甯紅波;張其翼;李澤榮;李象遠;;1,3-丁二烯熱裂解機理的動力學計算與模擬驗證[A];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燃燒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李樹豪;徐佳琪;李瑞;王繁;談寧馨;李象遠;;RP-3替代燃料的熱裂解機理構(gòu)建及簡化[A];中國化學會第一屆全國燃燒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軍;纖維素熱裂解制油技術工業(yè)化[N];中國化工報;2013年

2 經(jīng)濟日報·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記者 林火燦;熱裂解技術有望變廢為寶[N];經(jīng)濟日報;2018年

3 本報記者 顧定槐;何時不再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N];中國化工報;2007年

4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饒慧蕓;中國已知最早的樺樹皮焦油利用證據(jù)[N];中國文物報;2018年

5 安徽霍邱縣局(分公司) 劉毅明;深化工商協(xié)同 提升低焦油品牌培育能力[N];東方煙草報;2013年

6 新探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吳宜群;低焦油等于低危害,騙局![N];健康時報;2013年

7 袁善蘭;低焦油新品如何推介[N];經(jīng)理日報;2012年

8 本報記者 趙小劍;低焦油煙:“溫柔”地殺你[N];南方周末;2008年

9 中國疾控中心控煙辦公室 姜垣 楊焱;別上“低焦油”的當[N];健康報;2010年

10 記者 張劍雯;太化:年加工兩萬噸焦油裝置“退役”[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嫣鑌;勝利稠油族組分結(jié)構(gòu)分析及水熱裂解行為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2 范洪富;遼河稠油水熱裂解反應研究與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02年

3 鐘立國;水熱裂解開采稠油關鍵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5年

4 劉春天;稠油水熱裂解反應動力學研究及應用[D];大慶石油學院;2005年

5 廖艷芬;纖維素熱裂解機理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6 王元慶;低溫稠油水熱裂解催化降粘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0年

7 吳川;雙親型稠油水熱裂解降粘催化劑的合成及反應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茹斌;基于復雜組分的生物質(zhì)熱裂解行為及影響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9 袁興中;廢塑料裂解制取液體燃料技術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10 王芳杰;勝利褐煤溫和氣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曉;微波作用下焦油模型化合物熱裂解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李富強;不同冷卻通道內(nèi)吸熱型碳氫燃料熱裂解和結(jié)焦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8年

3 張悅;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藝改進[D];河北科技大學;2019年

4 董志明;基于多目標進化算法的石腦油熱裂解生產(chǎn)過程操作優(yōu)化[D];東北大學;2017年

5 袁巍華;過渡金屬水熱裂解催化劑反應效能及其作用機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8年

6 付尹宣;木質(zhì)素熱裂解方式及其產(chǎn)物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3年

7 王健;纖維素閃速熱裂解試驗中活性纖維素的生成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姜恩鑄;抗生素熱裂解庫的初步建立[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鄒群;纖維素催化快速熱裂解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8年

10 仲衛(wèi)成;微藻熱裂解油催化加氫精制實驗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6141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xnylw/26141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265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