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近百年地面氣溫記錄中的城市化偏差評價與訂正
發(fā)布時間:2022-07-14 19:30
根據中國東部地區(qū)9個長序列臺站的1913-2012年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氣溫資料,經過質量控制和均一性訂正,借助衛(wèi)星資料遴選參考站,利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逐時自動氣象站氣溫資料,計算各月平均城市化累積影響和城市化貢獻率,分析了中國東部地區(qū)近百年氣溫觀測記錄中的城市化影響和貢獻,并采用線性訂正方法對城市化影響偏差進行了訂正。本文得到以下結果:(1)經過均一性訂正,由9個站點代表的中國東部地區(qū)年平均最高、最低氣溫和年平均氣溫增加速率分別為0.105℃/10a、0.304℃/10a和0.204℃/10a,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序列下降速率為-0.200℃/10a;最高氣溫夏季有微弱的下降趨勢,最低氣溫夏季則有微弱上升趨勢;各季平均最高、最低和平均氣溫,均一化資料序列趨勢變化均比原始序列增強,氣溫日較差均一化后趨勢也比原始序列明顯。(2)在1913-2012年期間,中國東部地區(qū)年最高、最低、平均氣溫和氣溫日較差序列中的城市化累積影響分別為0.082℃、1.858℃、0.970℃和-1.776℃,對應的城市化貢獻率分別為7.8%、61.1%、47.5%和89.0%;把上述最高、最低、平均氣...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中國東部9個臺站具體分布情況
中國東部349站具體分布情況
961-2012年9站和349站建立的平均氣溫距平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濟寧市城市化對氣溫的影響[J]. 王曉默,董寧. 干旱氣象. 2013(04)
[2]近30年城市化對北京極端溫度的影響[J]. 王君,嚴中偉,李珍,劉偉東,王迎春. 科學通報. 2013(33)
[3]氣溶膠和城市熱島效應對秦嶺地區(qū)近50年氣溫序列影響分析[J]. 杜川利,余興. 高原氣象. 2013(05)
[4]Detecting Urban Warming Signals in Climate Records[J]. 何宇婷,賈根鎖,胡永紅,周自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4)
[5]西安市近30年城市熱島效應特征分析[J]. 曲靜,孟小絨,金麗娜. 甘肅科學學報. 2013(02)
[6]Urbanization and heterogeneous surface warming in eastern China[J]. WU Kai,YANG XiuQ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2)
[7]“鄉(xiāng)村站”選取對江門地區(qū)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J]. 林卓宏,梁敏妍,趙佩紅,林國生,李曉欣. 廣東氣象. 2013(02)
[8]北京地區(qū)熱島效應及日較差特征[J]. 劉偉東,楊萍,尤煥苓,張本志.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3(02)
[9]北京氣溫日變化特征的城郊差異及其季節(jié)變化分析[J]. 楊萍,肖子牛,劉偉東. 大氣科學. 2013(01)
[10]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 任國玉,丁一匯,趙宗慈,鄭景云,吳統(tǒng)文,唐國利,徐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5)
碩士論文
[1]杭州市城市熱島特征及其模擬研究[D]. 黃丹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61741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中國東部9個臺站具體分布情況
中國東部349站具體分布情況
961-2012年9站和349站建立的平均氣溫距平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濟寧市城市化對氣溫的影響[J]. 王曉默,董寧. 干旱氣象. 2013(04)
[2]近30年城市化對北京極端溫度的影響[J]. 王君,嚴中偉,李珍,劉偉東,王迎春. 科學通報. 2013(33)
[3]氣溶膠和城市熱島效應對秦嶺地區(qū)近50年氣溫序列影響分析[J]. 杜川利,余興. 高原氣象. 2013(05)
[4]Detecting Urban Warming Signals in Climate Records[J]. 何宇婷,賈根鎖,胡永紅,周自江.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4)
[5]西安市近30年城市熱島效應特征分析[J]. 曲靜,孟小絨,金麗娜. 甘肅科學學報. 2013(02)
[6]Urbanization and heterogeneous surface warming in eastern China[J]. WU Kai,YANG XiuQ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3(12)
[7]“鄉(xiāng)村站”選取對江門地區(qū)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J]. 林卓宏,梁敏妍,趙佩紅,林國生,李曉欣. 廣東氣象. 2013(02)
[8]北京地區(qū)熱島效應及日較差特征[J]. 劉偉東,楊萍,尤煥苓,張本志.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13(02)
[9]北京氣溫日變化特征的城郊差異及其季節(jié)變化分析[J]. 楊萍,肖子牛,劉偉東. 大氣科學. 2013(01)
[10]Recent Progress in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 任國玉,丁一匯,趙宗慈,鄭景云,吳統(tǒng)文,唐國利,徐影.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05)
碩士論文
[1]杭州市城市熱島特征及其模擬研究[D]. 黃丹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617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66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