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汛期貴州低頻區(qū)域強降水過程特征及可預報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19:49
<正>2020年主汛期(6—8月)貴州區(qū)域強降水過程期間雨帶自東北向西南方向逐步推進,直至發(fā)展到峰值位相,而后由東南向西北方向收縮,直至整個區(qū)域降水過程結束,總降水量與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區(qū)正!,局地多至近8~9成。同期的區(qū)域強降水過程強度較大、頻率較高,主汛期逐日降水具有較強的6~12 d低頻特征,尤其在降水量最為集中的6月下旬—7月中旬時段,其范圍和強度具有顯著的極端性特征。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5)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2020年主汛期貴州降水的(a)功率譜周期值(黑線:譜值;藍線:0.05信度檢驗;
為反映2020年主汛期貴州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期間降水異常的演變過程,將±1.5分別作為劃分降水指數位相的標準臨界閾值劃分出6個位相(圖4),分別對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不同降水異常階段,第1位相為降水指數發(fā)展位相,第2位相為降水指數峰值位相,第3位相為降水指數減弱位相,第4位相為降水指數抑制位相,第5位相為降水指數谷值位相和第6位相為降水指數恢復位相。圖4 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降水指數位相示意圖
按照本文對低頻區(qū)域強降水過程的定義,對2020年主汛期貴州2020年主汛期貴州省低頻區(qū)域性強降水過程進行統(tǒng)計,在6月下旬—7月下旬共計發(fā)生4次低頻區(qū)域強降水過程(6月22—24日、6月29日—7月2日、7月8—11日和7月18—20日)。如圖3(a、b),從2020年4次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對應的原始降水量和降水強度占主汛期總降水量和降水強度的百分比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降水量占比和降水強度倍數均呈東多西少的分布,由中部以東向北向西向南呈階梯狀逐漸減小,大值區(qū)都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以北和黔東南州北部,低頻降水過程降水量占主汛期總降水量的16.6%~68.8%,而降水強度倍數達1.1~4.5倍(全省大部地區(qū)均在2倍以上),表明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對應的降水量遠小于夏季降水,但持續(xù)性的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降水強度較強。同期發(fā)生的4次區(qū)域暴雨過程(6月23—24日、6月30日—7月2日、7月8—9日和7月18—19日)覆蓋范圍均較廣(暴雨站數在20~33站之間)、強度均較強(強度指數在303.4~486.5之間),在2020年主汛期區(qū)域暴雨過程排位中分別位于第1、2、4和6位;同期出現的極端日降水站次為9站次(惠水、赤水、江口、黃平、臺江、雷山、三都、都勻、紫云),占主汛期極端日降水總站次的64%。通過上述分析,雖然2020年主汛期低頻降水過程的降水量遠小于主汛期降水量,但降水強度卻遠大于主汛期降水強度,表明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在范圍和強度上的極端性特征。圖2 2020年主汛期貴州降水的(a)功率譜周期值(黑線:譜值;藍線:0.05信度檢驗;
本文編號:3558863
【文章來源】: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0,44(05)
【文章頁數】:4 頁
【部分圖文】:
2020年主汛期貴州降水的(a)功率譜周期值(黑線:譜值;藍線:0.05信度檢驗;
為反映2020年主汛期貴州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期間降水異常的演變過程,將±1.5分別作為劃分降水指數位相的標準臨界閾值劃分出6個位相(圖4),分別對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不同降水異常階段,第1位相為降水指數發(fā)展位相,第2位相為降水指數峰值位相,第3位相為降水指數減弱位相,第4位相為降水指數抑制位相,第5位相為降水指數谷值位相和第6位相為降水指數恢復位相。圖4 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降水指數位相示意圖
按照本文對低頻區(qū)域強降水過程的定義,對2020年主汛期貴州2020年主汛期貴州省低頻區(qū)域性強降水過程進行統(tǒng)計,在6月下旬—7月下旬共計發(fā)生4次低頻區(qū)域強降水過程(6月22—24日、6月29日—7月2日、7月8—11日和7月18—20日)。如圖3(a、b),從2020年4次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對應的原始降水量和降水強度占主汛期總降水量和降水強度的百分比的空間分布可以看出,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降水量占比和降水強度倍數均呈東多西少的分布,由中部以東向北向西向南呈階梯狀逐漸減小,大值區(qū)都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以北和黔東南州北部,低頻降水過程降水量占主汛期總降水量的16.6%~68.8%,而降水強度倍數達1.1~4.5倍(全省大部地區(qū)均在2倍以上),表明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對應的降水量遠小于夏季降水,但持續(xù)性的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的降水強度較強。同期發(fā)生的4次區(qū)域暴雨過程(6月23—24日、6月30日—7月2日、7月8—9日和7月18—19日)覆蓋范圍均較廣(暴雨站數在20~33站之間)、強度均較強(強度指數在303.4~486.5之間),在2020年主汛期區(qū)域暴雨過程排位中分別位于第1、2、4和6位;同期出現的極端日降水站次為9站次(惠水、赤水、江口、黃平、臺江、雷山、三都、都勻、紫云),占主汛期極端日降水總站次的64%。通過上述分析,雖然2020年主汛期低頻降水過程的降水量遠小于主汛期降水量,但降水強度卻遠大于主汛期降水強度,表明低頻區(qū)域降水過程在范圍和強度上的極端性特征。圖2 2020年主汛期貴州降水的(a)功率譜周期值(黑線:譜值;藍線:0.05信度檢驗;
本文編號:35588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55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