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多梅年和2018年少梅年大尺度環(huán)流特征的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21 13:49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資料和實測降水資料,研究了2015年及2018年梅汛期間大尺度環(huán)流特征和梅雨鋒結(jié)構(gòu),并進行了對比分析。結(jié)果表明:(1)2015年梅汛期間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穩(wěn)定,西脊點位置穩(wěn)定且比較偏西;而2018年梅汛期間脊線北跳明顯,西脊點偏東。2015年梅汛期間南亞高壓120°E脊線穩(wěn)定在24°~29°N,而2018年梅汛期間脊線大部分時段在30°N以北;梅汛期間東脊點在100°~130°E,偏東和偏西都不利于梅汛期降水持續(xù)。(2)2015年低層西南季風(fēng)與冷空氣交匯到30°N附近,高空急流穩(wěn)定少動且比較強;而2018年低層西南季風(fēng)前期偏弱,后期偏強,高空急流隨時間北跳明顯,且急流較弱。(3)2015年浙江均處于850 hPa假相當位溫密集區(qū)的梅雨鋒內(nèi),梅雨鋒垂直方向均向北傾斜,且持續(xù)到對流層中高層,降水和北方冷空氣活動密切相關(guān);而2018年梅雨鋒偏北,浙江均處于其南側(cè),垂直方向第一階段梅雨鋒在600 hPa以下較明顯,且向南傾斜,降水無冷空氣影響。第二階段梅雨鋒進一步北移,雖然垂直方向向北傾斜,降水有冷空氣影響,但梅雨鋒位置太偏北,浙江降水弱。
【文章來源】:浙江氣象. 2020,41(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梅汛期間100hPa平均高度場
本文對2015年和2018年整個梅汛期間平均500 hPa高度場(圖1)進行了分析。從中低緯看,副熱帶高壓強度都達到了591 hPa,但不同的是2015年副高110°~130°E緯向平均的脊線在23°N附近,西脊點西伸到東經(jīng)118°E,這樣的副熱帶高壓位置有利于其西北側(cè)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并將孟加拉灣、南海的水汽持續(xù)輸送至浙江省上空,提供浙江梅汛期降水的水汽條件;同時中高緯度顯示為兩槽一脊的形勢,鄂霍次克海槽比較強,其槽后西北氣流有利于冷空氣南下,同時中緯度南支槽前西南氣流和副高西北側(cè)西南氣流疊加,冷空氣偏強和西南氣流偏強造成2015年降水明顯偏多。而2018年副高西脊點明顯偏東,在130°E以東,主體脊線位置達到了28°N左右,副高位置持續(xù)偏東,同時脊線偏北,不利于水汽輸送,中高緯度鄂霍次克海處于橫槽狀態(tài),冷空氣輸送能力弱,造成浙江降水偏少。從2015年3個主要的強降水時段平均的500 hPa高度場(圖略)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110°~130°E平均的脊線位置穩(wěn)定在19°~23°N之間,西脊點穩(wěn)定在100°~125°E之間,這樣的配置均有利于浙江梅汛期降水持續(xù);而2018年6月20—23日的110°~130°E平均脊線在22°N左右,西脊點達到了118°E,在這期間,浙中北降水較明顯,屬于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形勢,但持續(xù)時間特別短。從6月底到梅汛期結(jié)束,副高位置明顯偏東,西脊點在135°E左右,脊線達到了30°N,這種形勢不利于典型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浙中北地區(qū)多雷陣雨和強對流天氣,不屬于典型梅雨。這也驗證了之前的文獻[16]提到的只有副高西脊點達到120°E,才能建立有利的水汽輸送通道,梅雨鋒才能穩(wěn)定建立。
以100 hPa 1676 dagpm線東脊點的經(jīng)度表征南亞高壓東伸脊點,用南亞高壓東西向脊線與120°E經(jīng)線交點處緯度來分析南亞高壓脊線位置變化。由6—7月南亞高壓120°E脊線位置和東脊點變化的逐日演變(圖3c)可知,2015年6月1日至7月10日南亞高壓脊線基本穩(wěn)定在24°~29°N之間,也就是說2015年整個梅汛期南亞高壓120°E脊線穩(wěn)定在24°~29°N之間,東脊點維持在100°~130°E之間,7日開始南亞高壓雖沒有北跳,但是東脊點東伸到130°~180°E,對應(yīng)臺風(fēng)影響期,不利于典型梅汛期降水。而2018年120°E脊線一路北跳(圖3d),同時東伸脊點也一路東伸,從6月1—16日基本維持在21°~24°N之間,17日北跳,一直到24日維持在26°~29°N之間,6月25日開始脊線就已經(jīng)到達32°N,之后一直到7月底,除了偶爾1~2 d外,都持續(xù)在30°N以北地區(qū),而東伸脊點在梅汛期降水期間維持在110°~120°E,前期脊點偏西,后期偏東。南亞高壓120°E脊線在30°N以北,東脊點偏東或者偏西,都不利于浙江省典型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南亞高壓120°E脊線位于24°~29°N之間,東脊點在100°~130°E之間,有利于浙江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圖3 梅汛期間100hPa平均高度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1年江蘇典型和非典型梅雨鋒暴雨特征對比分析[J]. 尹東屏,張備,孫燕,田心茹,嚴文蓮,宗培書. 暴雨災(zāi)害. 2013(02)
[2]2011年浙江梅汛期前后旱澇急轉(zhuǎn)形勢及梅雨鋒結(jié)構(gòu)特征分析[J]. 張建海,曹艷艷,陳柯辰. 高原氣象. 2013(01)
[3]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響天氣系統(tǒng)分析[J]. 張春艷,王力,孫明明,張建海. 暴雨災(zāi)害. 2012(02)
[4]2011年長江中下游梅雨鋒暴雨的環(huán)流特征分析[J]. 江麗俐,張程明,陳紅梅. 暴雨災(zāi)害. 2012(01)
[5]浙江梅雨氣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勢分析[J]. 俞燎霓,胡波,曹美蘭,黃新晴. 科技通報. 2010(05)
[6]南亞高壓的東西振蕩對湖北省極端暴雨事件的影響分析[J]. 王登炎,周小蘭,劉靜. 暴雨災(zāi)害. 2010(02)
[7]2008年梅雨異常大尺度環(huán)流成因分析[J]. 牛若蕓,金榮花. 高原氣象. 2009(06)
[8]2008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環(huán)流特征及其梅雨鋒結(jié)構(gòu)分析[J]. 張建海,沈錦棟,江麗俐. 高原氣象. 2009(05)
[9]江淮梅雨異常的大氣環(huán)流特征[J]. 毛文書,王謙謙,李國平. 高原氣象. 2008(06)
[10]梅汛期100hPa南亞高壓特征與江蘇梅雨關(guān)系研究[J]. 劉梅,胡洛林,張備,濮梅娟. 熱帶氣象學(xué)報. 2008(03)
本文編號:3092970
【文章來源】:浙江氣象. 2020,41(04)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梅汛期間100hPa平均高度場
本文對2015年和2018年整個梅汛期間平均500 hPa高度場(圖1)進行了分析。從中低緯看,副熱帶高壓強度都達到了591 hPa,但不同的是2015年副高110°~130°E緯向平均的脊線在23°N附近,西脊點西伸到東經(jīng)118°E,這樣的副熱帶高壓位置有利于其西北側(cè)西南暖濕氣流北上,并將孟加拉灣、南海的水汽持續(xù)輸送至浙江省上空,提供浙江梅汛期降水的水汽條件;同時中高緯度顯示為兩槽一脊的形勢,鄂霍次克海槽比較強,其槽后西北氣流有利于冷空氣南下,同時中緯度南支槽前西南氣流和副高西北側(cè)西南氣流疊加,冷空氣偏強和西南氣流偏強造成2015年降水明顯偏多。而2018年副高西脊點明顯偏東,在130°E以東,主體脊線位置達到了28°N左右,副高位置持續(xù)偏東,同時脊線偏北,不利于水汽輸送,中高緯度鄂霍次克海處于橫槽狀態(tài),冷空氣輸送能力弱,造成浙江降水偏少。從2015年3個主要的強降水時段平均的500 hPa高度場(圖略)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110°~130°E平均的脊線位置穩(wěn)定在19°~23°N之間,西脊點穩(wěn)定在100°~125°E之間,這樣的配置均有利于浙江梅汛期降水持續(xù);而2018年6月20—23日的110°~130°E平均脊線在22°N左右,西脊點達到了118°E,在這期間,浙中北降水較明顯,屬于典型的梅汛期降水形勢,但持續(xù)時間特別短。從6月底到梅汛期結(jié)束,副高位置明顯偏東,西脊點在135°E左右,脊線達到了30°N,這種形勢不利于典型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浙中北地區(qū)多雷陣雨和強對流天氣,不屬于典型梅雨。這也驗證了之前的文獻[16]提到的只有副高西脊點達到120°E,才能建立有利的水汽輸送通道,梅雨鋒才能穩(wěn)定建立。
以100 hPa 1676 dagpm線東脊點的經(jīng)度表征南亞高壓東伸脊點,用南亞高壓東西向脊線與120°E經(jīng)線交點處緯度來分析南亞高壓脊線位置變化。由6—7月南亞高壓120°E脊線位置和東脊點變化的逐日演變(圖3c)可知,2015年6月1日至7月10日南亞高壓脊線基本穩(wěn)定在24°~29°N之間,也就是說2015年整個梅汛期南亞高壓120°E脊線穩(wěn)定在24°~29°N之間,東脊點維持在100°~130°E之間,7日開始南亞高壓雖沒有北跳,但是東脊點東伸到130°~180°E,對應(yīng)臺風(fēng)影響期,不利于典型梅汛期降水。而2018年120°E脊線一路北跳(圖3d),同時東伸脊點也一路東伸,從6月1—16日基本維持在21°~24°N之間,17日北跳,一直到24日維持在26°~29°N之間,6月25日開始脊線就已經(jīng)到達32°N,之后一直到7月底,除了偶爾1~2 d外,都持續(xù)在30°N以北地區(qū),而東伸脊點在梅汛期降水期間維持在110°~120°E,前期脊點偏西,后期偏東。南亞高壓120°E脊線在30°N以北,東脊點偏東或者偏西,都不利于浙江省典型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南亞高壓120°E脊線位于24°~29°N之間,東脊點在100°~130°E之間,有利于浙江梅汛期降水的發(fā)生。圖3 梅汛期間100hPa平均高度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1年江蘇典型和非典型梅雨鋒暴雨特征對比分析[J]. 尹東屏,張備,孫燕,田心茹,嚴文蓮,宗培書. 暴雨災(zāi)害. 2013(02)
[2]2011年浙江梅汛期前后旱澇急轉(zhuǎn)形勢及梅雨鋒結(jié)構(gòu)特征分析[J]. 張建海,曹艷艷,陳柯辰. 高原氣象. 2013(01)
[3]2011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特征及影響天氣系統(tǒng)分析[J]. 張春艷,王力,孫明明,張建海. 暴雨災(zāi)害. 2012(02)
[4]2011年長江中下游梅雨鋒暴雨的環(huán)流特征分析[J]. 江麗俐,張程明,陳紅梅. 暴雨災(zāi)害. 2012(01)
[5]浙江梅雨氣候特征及其梅汛期暴雨的形勢分析[J]. 俞燎霓,胡波,曹美蘭,黃新晴. 科技通報. 2010(05)
[6]南亞高壓的東西振蕩對湖北省極端暴雨事件的影響分析[J]. 王登炎,周小蘭,劉靜. 暴雨災(zāi)害. 2010(02)
[7]2008年梅雨異常大尺度環(huán)流成因分析[J]. 牛若蕓,金榮花. 高原氣象. 2009(06)
[8]2008年浙江梅汛期暴雨的大尺度環(huán)流特征及其梅雨鋒結(jié)構(gòu)分析[J]. 張建海,沈錦棟,江麗俐. 高原氣象. 2009(05)
[9]江淮梅雨異常的大氣環(huán)流特征[J]. 毛文書,王謙謙,李國平. 高原氣象. 2008(06)
[10]梅汛期100hPa南亞高壓特征與江蘇梅雨關(guān)系研究[J]. 劉梅,胡洛林,張備,濮梅娟. 熱帶氣象學(xué)報. 2008(03)
本文編號:30929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929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