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營口2019-08-16龍卷過程雙偏振雷達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11 09:35
利用MICAPS、自動站和雙偏振雷達資料,分析營口2019年8月16日龍卷天氣過程。發(fā)現(xiàn)此次龍卷天氣在高空低渦的天氣背景下發(fā)生,高層冷平流與低層暖平流疊加,積累了充分的不穩(wěn)定能量,為龍卷的發(fā)生提供了潛勢;溫度層結曲線與露點溫度曲線呈"X"型,有利于雷暴大風生成。雷達圖上南北兩條窄帶回波相遇是雷暴的觸發(fā)條件;產生龍卷的雷暴單體強回波區(qū)域向下延伸指示了雷暴的發(fā)展情況,反射率圖上高層強回波懸垂、低層弱回波區(qū)、鉤狀回波預示著該風暴為強風暴;徑向速度產品圖上表征氣旋式旋轉的正負速度對的發(fā)展變化可以指示龍卷的位置和強度,0.5°仰角上輻散區(qū)可以確定地面大風的發(fā)生時間和位置;相關系數CC產品、差分反射率ZDR產品、差分相移率KDP產品等偏振量有利于確定龍卷的影響范圍;粒子分類產品對冰雹落地時間有較好的指示。
【文章來源】:陜西氣象. 2020,(06)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2019-08-16T15-19營口地區(qū)累積降水(a)和極大風速(b)
距離營口最近的錦州探空站,16日08時(圖2a)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能量,CAPE值為42.7 J/kg,16日上午營口天空晴朗,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大氣增溫顯著,14時營口北部氣溫增至32.5 ℃,用32.5 ℃訂正錦州08時探空圖,CAPE值增大到1 064.2 J/kg(圖略)。水汽方面,925 hPa附近有淺薄的濕層,850~700 hPa、600~500 hPa均有明顯的干層,溫度層結曲線與露點溫度曲線呈“X”型,為雷暴大風型探空曲線。15—16時營口雙偏振雷達(距離龍卷發(fā)生地13 km左右)的垂直風廓線產品(圖2b)上可以看到,2.7 km以下風向隨高度順時針旋轉,風力不大,為弱的暖平流;2.7 km以上風向隨高度逆時針旋轉,風速從5.2 km的4 m/s急劇增加至8.5 km的18 m/s,風向從西風逆時針旋轉為偏南風,冷平流強盛,上冷下暖的風場結構有利于不穩(wěn)定能量的增強。2 雷達資料分析
對產生龍卷的雷暴單體分析發(fā)現(xiàn),雷暴單體是由兩條窄帶回波相遇后觸發(fā)生成的。13:00—14:00營口市區(qū)以南二道到柳樹一帶有較寬的帶狀弱回波區(qū),大石橋以北大洼到海城一帶有零散對流回波;14:00—15:00南北兩塊回波區(qū)逐漸形成兩條明顯的窄帶回波,相向而行,逐漸靠近,窄帶回波從0.5°仰角一直伸展到2.4°仰角,窄帶回波回波強度最強處達42 dBz(圖3a);15:01在營口城區(qū)東部兩條窄帶回波最先相遇(圖3b),在相遇點西側窄帶回波呈西北—東南向分布,東側為東—西向分布,拐點上空有回波生成,并迅速發(fā)展,即為產生龍卷的雷暴單體。兩條窄帶回波15:12完全碰并成一條(圖3c),16:00在這整條窄帶回波上不斷有對流被觸發(fā)(圖3d)。2.2 雷暴單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中陣風鋒環(huán)境場和雷達特征分析[J]. 孟妙志,盧曄,王仲文. 陜西氣象. 2019(05)
[2]關中一次陣風鋒觸發(fā)的強對流天氣分析[J]. 陳小婷,趙強,劉瑞芳,杜莉麗. 陜西氣象. 2019(05)
[3]江蘇阜寧龍卷超級單體風暴的雷達資料分析[J]. 張玉潔,苑文華,徐百言. 干旱氣象. 2019(03)
[4]陜北黃土高原夏季2次典型強對流天氣環(huán)境參量對比[J]. 劉慧敏,李曉利,張建康,任琦. 陜西氣象. 2018(06)
[5]2017年8月11日內蒙古赤峰龍卷環(huán)境場及雷達特征分析[J]. 袁慧敏.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18(05)
[6]龍卷的雷達探測研究進展[J]. 何建新,曾強宇,王皓,史朝.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8(05)
[7]營口一次百年一遇大冰雹天氣過程分析[J]. 張晶,姚文,何曉東,陳海濤,白楊,楊明. 陜西氣象. 2018(03)
[8]廣東兩次臺風龍卷的環(huán)境背景和雷達回波對比[J]. 黃先香,俞小鼎,炎利軍,李兆明,李彩玲. 應用氣象學報. 2018(01)
[9]東北冷渦背景下兩類龍卷形成機制的對比分析[J]. 王婷婷,王寧,姚瑤,張夢遠,付冬雪,楊雪艷.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7(06)
[10]中國龍卷時空分布及其環(huán)境物理量特征[J]. 馮佳瑋,閔錦忠,莊瀟然. 熱帶氣象學報. 2017(04)
本文編號:3076259
【文章來源】:陜西氣象. 2020,(06)
【文章頁數】:6 頁
【部分圖文】:
2019-08-16T15-19營口地區(qū)累積降水(a)和極大風速(b)
距離營口最近的錦州探空站,16日08時(圖2a)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能量,CAPE值為42.7 J/kg,16日上午營口天空晴朗,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大氣增溫顯著,14時營口北部氣溫增至32.5 ℃,用32.5 ℃訂正錦州08時探空圖,CAPE值增大到1 064.2 J/kg(圖略)。水汽方面,925 hPa附近有淺薄的濕層,850~700 hPa、600~500 hPa均有明顯的干層,溫度層結曲線與露點溫度曲線呈“X”型,為雷暴大風型探空曲線。15—16時營口雙偏振雷達(距離龍卷發(fā)生地13 km左右)的垂直風廓線產品(圖2b)上可以看到,2.7 km以下風向隨高度順時針旋轉,風力不大,為弱的暖平流;2.7 km以上風向隨高度逆時針旋轉,風速從5.2 km的4 m/s急劇增加至8.5 km的18 m/s,風向從西風逆時針旋轉為偏南風,冷平流強盛,上冷下暖的風場結構有利于不穩(wěn)定能量的增強。2 雷達資料分析
對產生龍卷的雷暴單體分析發(fā)現(xiàn),雷暴單體是由兩條窄帶回波相遇后觸發(fā)生成的。13:00—14:00營口市區(qū)以南二道到柳樹一帶有較寬的帶狀弱回波區(qū),大石橋以北大洼到海城一帶有零散對流回波;14:00—15:00南北兩塊回波區(qū)逐漸形成兩條明顯的窄帶回波,相向而行,逐漸靠近,窄帶回波從0.5°仰角一直伸展到2.4°仰角,窄帶回波回波強度最強處達42 dBz(圖3a);15:01在營口城區(qū)東部兩條窄帶回波最先相遇(圖3b),在相遇點西側窄帶回波呈西北—東南向分布,東側為東—西向分布,拐點上空有回波生成,并迅速發(fā)展,即為產生龍卷的雷暴單體。兩條窄帶回波15:12完全碰并成一條(圖3c),16:00在這整條窄帶回波上不斷有對流被觸發(fā)(圖3d)。2.2 雷暴單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中陣風鋒環(huán)境場和雷達特征分析[J]. 孟妙志,盧曄,王仲文. 陜西氣象. 2019(05)
[2]關中一次陣風鋒觸發(fā)的強對流天氣分析[J]. 陳小婷,趙強,劉瑞芳,杜莉麗. 陜西氣象. 2019(05)
[3]江蘇阜寧龍卷超級單體風暴的雷達資料分析[J]. 張玉潔,苑文華,徐百言. 干旱氣象. 2019(03)
[4]陜北黃土高原夏季2次典型強對流天氣環(huán)境參量對比[J]. 劉慧敏,李曉利,張建康,任琦. 陜西氣象. 2018(06)
[5]2017年8月11日內蒙古赤峰龍卷環(huán)境場及雷達特征分析[J]. 袁慧敏. 農業(yè)災害研究. 2018(05)
[6]龍卷的雷達探測研究進展[J]. 何建新,曾強宇,王皓,史朝.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8(05)
[7]營口一次百年一遇大冰雹天氣過程分析[J]. 張晶,姚文,何曉東,陳海濤,白楊,楊明. 陜西氣象. 2018(03)
[8]廣東兩次臺風龍卷的環(huán)境背景和雷達回波對比[J]. 黃先香,俞小鼎,炎利軍,李兆明,李彩玲. 應用氣象學報. 2018(01)
[9]東北冷渦背景下兩類龍卷形成機制的對比分析[J]. 王婷婷,王寧,姚瑤,張夢遠,付冬雪,楊雪艷. 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 2017(06)
[10]中國龍卷時空分布及其環(huán)境物理量特征[J]. 馮佳瑋,閔錦忠,莊瀟然. 熱帶氣象學報. 2017(04)
本文編號:3076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7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