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YSPLIT的一次通遼市暴雨水汽輸送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3-02 20:13
本文利用通遼市逐日降水觀測資料、EC再分析資料和GDAS資料,對2016年7月21—22日發(fā)生的區(qū)域性暴雨過程進行分析。先通過歐拉方法定量分析850 hPa上水汽通量及散度在暴雨前后的特征,并分析水汽輸送特征,再應(yīng)用HYSPLITv4.9模擬計算暴雨日期間氣團在800 m、1 500 m、3 000 m的后向120 h運動軌跡,計算三個高度暴雨水汽來源的軌跡簇分析,對所有軌跡進行聚類得出主要水汽通道,再討論上述兩種方法結(jié)論的異同,最后分析得出通遼市此次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及源地。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災(zāi)害研究. 2020,10(05)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7月21日(青龍山站,左)和22日(扎魯特站,右)暴雨日平均軌跡及對應(yīng)的軌跡數(shù)量百分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0年78月東北地區(qū)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J]. 孫力,馬梁臣,沈柏竹,董偉,隋波. 大氣科學(xué). 2016(03)
[2]近50a東北冷渦暴雨水汽源地分布及其水汽貢獻率分析[J]. 魏鐵鑫,繆啟龍,段春鋒,劉實. 氣象科學(xué). 2015(01)
[3]基于拉格朗日法的水汽輸送氣候特征分析——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的對比[J]. 楊浩,江志紅,劉征宇,張強. 大氣科學(xué). 2014(05)
[4]一次臺風(fēng)遠距離暴雨水汽條件及輸送過程研究[J]. 單磊,譚桂容,姚葉青,王詠青. 熱帶氣象學(xué)報. 2014(02)
本文編號:3059877
【文章來源】:農(nóng)業(yè)災(zāi)害研究. 2020,10(05)
【文章頁數(shù)】:2 頁
【部分圖文】:
7月21日(青龍山站,左)和22日(扎魯特站,右)暴雨日平均軌跡及對應(yīng)的軌跡數(shù)量百分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010年78月東北地區(qū)暴雨過程的水汽輸送特征分析[J]. 孫力,馬梁臣,沈柏竹,董偉,隋波. 大氣科學(xué). 2016(03)
[2]近50a東北冷渦暴雨水汽源地分布及其水汽貢獻率分析[J]. 魏鐵鑫,繆啟龍,段春鋒,劉實. 氣象科學(xué). 2015(01)
[3]基于拉格朗日法的水汽輸送氣候特征分析——江淮梅雨和淮北雨季的對比[J]. 楊浩,江志紅,劉征宇,張強. 大氣科學(xué). 2014(05)
[4]一次臺風(fēng)遠距離暴雨水汽條件及輸送過程研究[J]. 單磊,譚桂容,姚葉青,王詠青. 熱帶氣象學(xué)報. 2014(02)
本文編號:305987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30598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