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氣象學論文 >

中國地區(qū)臭氧長期變化趨勢及與溫度變化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0-12-10 04:53
  本文利用1979-2012年太陽紫外后向散射輻射儀SBUV(/2)合成的全球5°緯度間隔的月平均數據序列,以及19792013年衛(wèi)星對流層臭氧遙感數據序列,分析了全球臭氧總量和中國地區(qū)對流層臭氧的變化趨勢,結果表明,30多年來,全球不同緯度帶的臭氧總量的變化受臭氧損耗物質(EESC)的控制,1980年以前為下降趨勢,1980年以后為緩慢上升趨勢。中國地區(qū)對流層臭氧整體呈現(xiàn)緩慢的下降趨勢,季節(jié)分析表明夏季對流層臭氧顯著上升,其他三個季節(jié)對流層臭氧下降。利用多元回歸分析和調和函數擬合的方法,加入臭氧損耗物質(EESC),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太陽輻射(Solar),準兩年振蕩(QBO),渦流熱通量(EHF),南極/北極振蕩(AAO/AO),降水(Precipitation)因子來分析不同因子對臭氧總量以及對流層臭氧影響。結果表明對全球臭氧變化影響最大的因子是EESC,可達80-100DU;其次是EHF,QBO30hpa、QBO10hpa,ENSO、AAO/AO和Solar;Solar是正效應因子,EESC是負效應因子,其它因子影響在相位上存在差異,效應上有時... 

【文章來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大氣臭氧概述
    1.2 大氣臭氧與氣候變化的關系
    1.3 臭氧的衛(wèi)星探測技術發(fā)展
    1.4 衛(wèi)星遙感對對流層臭氧變化的監(jiān)測
第2章 研究數據和方法
    2.1 使用的臭氧數據
    2.2 臭氧變化的影響因子
    2.3 多元回歸分析方法
第3章 全球臭氧總量長期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臭氧總量與EESC的關系
    3.3 臭氧總量的變化的多元回歸分析
    3.4 各因子對全球臭氧總量的影響
        3.4.1 臭氧損耗物質(EESC)
        3.4.2 渦流熱通量(EHF)
        3.4.3 準兩年振蕩(QBO)
        3.4.4 太陽輻射(Solar)
        3.4.5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
        3.4.6 南極/北極振蕩(AAO/AO)
    3.5 南、北半球同緯度帶影響因子差異性的對比分析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地區(qū)對流層臭氧長期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4.1 研究背景
    4.2 中國地區(qū)對流層臭氧長期變化趨勢分析
        4.2.1 對流層臭氧年代際變化
        4.2.2 對流層臭氧季節(jié)變化趨勢
        4.2.3 對流層臭氧年周期變化趨勢
    4.3 對流頂高度對對流層臭氧的影響
    4.4 中國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素分析
        4.4.1 東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2 西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3 華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4 青藏高原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5 四川盆地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6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7 西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4.8 華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影響因子分析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地區(qū)平流層臭氧變化與大氣溫度變化之間的聯(lián)系
    5.1 研究背景
    5.2 平流層臭氧與溫度的變化率
    5.3 平流層臭氧與溫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
    IDL源程序代碼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華北地區(qū)對流層臭氧長期變化趨勢及影響因子分析[J]. 陳希,黃富祥,夏學齊,曹靜,徐曉斌.  科學通報. 2015(27)
[2]大氣臭氧探空儀:技術指標及對比分析[J]. 張金強,宣越健,劉明遠,萬曉偉,白志宣.  氣象科技進展. 2015(04)
[3]二氧化硫-臭氧-氣溶膠多波長差分吸收激光雷達同時觀測[J]. 曹念文,謝銀海,祝存兄,楊少波,王賀.  光學技術. 2015(04)
[4]利用F10.7和MgII構建太陽極紫外輻射長時間序列[J]. 黃富祥,江月,黃光東,張效信.  地球物理學報. 2013(09)
[5]降水對西安市大氣污染物質量濃度影響分析[J]. 張文靜,胡琳,吳素良,孫莉.  陜西氣象. 2013(01)
[6]Changes in tropospheric ozone levels over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of China observed from space by the Tropospher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TES), 2005-2010[J]. SHEN LuLu & WANG YuXu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ystem Modeling, Center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22)
[7]Trend of Antarctic Ozone Hol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 BIAN Lin-Gen , LIN Zhong, ZHENG Xiang-Dong, MA Yong-Feng, LU Long-Hua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2012(02)
[8]降水量變化對大氣污染物濃度影響分析[J]. 金維明.  環(huán)境保護科學. 2012(02)
[9]熱帶平流層與對流層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J]. 田文壽,田紅瑛,商林,辛玉姣.  熱帶氣象學報. 2011(05)
[10]Monitoring of the 2011 spring low ozone events in the Arctic region[J]. LIU NianQing 1,2 , HUANG FuXiang 1,2 WANG WeiHe 1,2 1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Environmental Satellites,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27)

碩士論文
[1]ENSO變化及剩余環(huán)流與東亞地區(qū)平流層O3分布的關系探討[D]. 汪明圣.云南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081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9081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021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