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強對流天氣過程分析及閃電臨近預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01:10
我國的雷電活動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以廣東省、海南省最為明顯。本文以廣東省為例,討論該地區(qū)強對流天氣過程中閃電活動特征,并進行雷電臨近預警分析。文章首先對廣東省的閃電活動進行分析,結合雷達資料、閃電定位資料研究深圳市的一次颮線過程。然后文章對2008年~2013年登陸廣東省的臺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以“杜蘇芮”臺風為例,研究臺風中的閃電活動情況。最后對前面分析的強颮線過程中的雷達強回波區(qū)進行識別、跟蹤和外推,并與閃電高密度區(qū)域的識別、跟蹤和外推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廣東省雷電臨近預警提供參考。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廣東省閃電活動分析表明,該地閃電頻繁,閃電定位儀探測到的地閃密度達到9fl·km-2·a-1, LIS探測到閃電密度最大值達到35 fl·km-2·a-1, WWLLN探測到的閃電密度為1.5 fl·km-2·a-1。結合閃電定位資料、雷達資料對深圳市一次颮線過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地閃主要分布在回波強度40dBZ的強回波區(qū),少量出現(xiàn)在颮線系統(tǒng)強回波區(qū)的邊緣以及弱回波區(qū)。(2)對2008年~2013年登陸廣東省臺風中的閃電活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臺風登陸前后的平均閃電頻數(shù)整體減幅比增幅大。臺風登陸后在距臺風中心340~360 km處的閃電最活躍;以“杜蘇芮”為例,臺風處于發(fā)展階段時,閃電均發(fā)生在距中心300 km以外的TBB低值區(qū)。在臺風成熟階段,中心出現(xiàn)少量閃電。(3)利用TITAN (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算法可對閃電高密度區(qū)和雷達強回波區(qū)進行識別。從識別結果來看,閃電高密度區(qū)和雷達強回波區(qū)的識別位置相對應。利用Holt雙參數(shù)線性指數(shù)平滑算法對單體進行外推時,強回波區(qū)和閃電高密度區(qū)外推較短時間時的外推位置比較接近,但這也取決于閃電定位的精度;外推時間越長,誤差越大;預報的越早,預報的精度越低,相反,預報的越晚,預報的精度越高。
【學位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P427.3;P458.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的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
1.2.1 雷電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1.2.2 臺風中閃電活動時空分布特征
1.2.3 雷電臨近預警
1.3 論文主要內(nèi)容及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資料來源及處理方法
2.1 LIS資料
2.2 全球閃電定位網(wǎng)WWLLN
2.3 熱帶氣旋資料以及處理方法
2.4 天氣雷達反射率資料
2.5 NCEP再分析資料
2.6 TBB資料
2.7 閃電定位
2.8 各種資料的特點及相互聯(lián)系
第三章 廣東省強對流天氣活動分析
3.1 閃電活動變化特征
3.2 一次典型雷暴過程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熱帶氣旋的閃電活動特征
4.1 登錄臺風閃電活動概況
4.2 杜蘇芮臺風的閃電活動特征
4.2.1 閃電的時空分布特征
4.2.2 臺風閃電與中層相對濕度
4.2.3 閃電活動與雷達回波特征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雷電臨近預警分析
5.1 方法介紹
5.1.1 雷暴識別算法
5.1.2 雷暴跟蹤算法
5.1.3 外推算法介紹
5.2 兩種資料結果對比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存在的不足與展望
6.3 本文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學位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6
【中圖分類】:P427.3;P458.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的意義
1.2 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
1.2.1 雷電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
1.2.2 臺風中閃電活動時空分布特征
1.2.3 雷電臨近預警
1.3 論文主要內(nèi)容及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資料來源及處理方法
2.1 LIS資料
2.2 全球閃電定位網(wǎng)WWLLN
2.3 熱帶氣旋資料以及處理方法
2.4 天氣雷達反射率資料
2.5 NCEP再分析資料
2.6 TBB資料
2.7 閃電定位
2.8 各種資料的特點及相互聯(lián)系
第三章 廣東省強對流天氣活動分析
3.1 閃電活動變化特征
3.2 一次典型雷暴過程分析
3.3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熱帶氣旋的閃電活動特征
4.1 登錄臺風閃電活動概況
4.2 杜蘇芮臺風的閃電活動特征
4.2.1 閃電的時空分布特征
4.2.2 臺風閃電與中層相對濕度
4.2.3 閃電活動與雷達回波特征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雷電臨近預警分析
5.1 方法介紹
5.1.1 雷暴識別算法
5.1.2 雷暴跟蹤算法
5.1.3 外推算法介紹
5.2 兩種資料結果對比
5.3 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存在的不足與展望
6.3 本文創(chuàng)新點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郄秀書,周筠s
本文編號:283449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83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