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處在氣候相對寒冷的小冰期中,這一時期各種自然災害頻發(fā)。從氣候總體特征來看,清朝是一個相對濕潤的朝代,歷史文獻中的洪澇事件記載豐富,現有研究也表明洪澇事件的發(fā)生頻率比干旱事件高。社會環(huán)境對災害后果具有重要影響,研究表明類似氣候背景下的相似災害,會因所處社會經濟發(fā)展階段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災害影響和社會應對。清朝前期國力強盛,出現了“康乾盛世”,這一時期實施了許多水災應對措施和防治技術。在康雍乾時期,面對頻繁發(fā)生的水災,從帝王到歷任治水大臣都十分重視河流的治理?滴醯叟c乾隆帝更是親臨現場督查,并且提出水災治理指導性意見,參與治水方針的制定。這段時期內也涌現出一批治水能臣,如朱之錫、靳輔等,他們總結前人經驗教訓,加以親身考察實踐,制定了一系列水災防治的技術方法,并加以應用。在機構上,工部設立了專門的常規(guī)性水利部門——都水司,專職管理河流相關工作,給水災防治提供有力的保障。這一時期逐漸形成一套適用于當時水災的防治體系,大大降低了水災給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康雍乾時期的氣候背景以及水災概況,通過前人研究成果、史料記載、具體案例來分析這一時期氣候背景和水災發(fā)生概況,以此為水災治理技術研究背景。其次,分析這一時期政府對水災治理的制度和政策,主要通過對帝王水利親察、專門治水大臣以及政府治水部門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再次,總結康雍乾時期的水災防治記錄,整理歷史資料基礎上,并結合前人研究,對該時期主要的水災防治技術進行分類整理,主要包括:治水與攻沙技術、堤防技術、分流與筑堤技術、調整河槽技術和暢通河口技術。剖析各項技術類型下的具體技術手段,對各類技術的主體功能進行定位。然后,從技術體系的視角重新分析康雍乾時期的水災防治技術,構建水災預防體系、水災治理體系、水災防治綜合技術體系,探討了各類技術的集成模塊、相互作用機制以及功能目的整合。最后,以清口水利樞紐為案例,研究這段時期水災防治體系的實際應用,分析具體水災防治技術在清口水患解決中的具體功能,并對技術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集成作用進行分析,探討清口水災預防和治理技術體系的應用策略。本文研究了康雍乾時期的水災防治技術。與明代的水災治理技術對比,可以發(fā)現康雍乾時期的水災防治技術中有很多是沿用于明代的治水技術及理論。這一時期在執(zhí)政者高度重視下,具體水利技術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并且在實踐中不斷進步,如潘季馴提出的主張束水反對分流的思想在靳輔的發(fā)展下變?yōu)閺膶嶋H出發(fā),根據不同實際情況,進行束水或者分流。在乾隆時期最終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水災防治技術體系,將治沙、護堤、防洪技術有機結合,為應對水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客觀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研究該時期的水災防治技術,吸取其中的經驗與教訓,對先進的思想觀念、技術手段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將為現今的水災治理政策和相關水利技術提供借鑒歷史經驗,趨利避害,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
【學位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P426.616
【部分圖文】:
康熙元年(1662年)水旱災害分布重建

康熙元年(1662年)水旱災害分布重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世勇;;從水災防治看遼代的賑恤機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15期
2 鄭景云,鄭斯中;山東歷史時期冷暖旱澇狀況分析[J];地理學報;1993年04期
3 張德二;中國的小冰期氣候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系[J];第四紀研究;1991年02期
4 張德二,劉傳志,江劍民;中國東部6區(qū)域近1000年干濕序列的重建和氣候躍變分析[J];第四紀研究;1997年01期
5 馬強;楊霄;;明清時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災害時空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3年02期
6 胡夢飛;;清代順治至嘉慶年間徐州地區(qū)黃河水災成因與特點初探[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7 王彩紅;;康雍乾時期政府在河北地區(qū)的防災抗災措施[J];氣象與減災研究;2009年03期
8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J];考古學報;1972年01期
9 晏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賑災[J];滿族研究;1998年03期
10 吳曉玲;張楊;;論清代災后賑濟制度及其成效[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荀德麟 杜濤;[N];中國水利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于春英;清代東北地區(qū)水災與社會應對研究(1644年—1911年)[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奚麗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高中華;黃運水災與晚清山東社會[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王秀玲;嘉慶六年直隸地區(qū)水災和政府的救災活動述評[D];內蒙古大學;2004年
4 許艷華;1963年河北省水災救濟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5 管恩貴;晚清災荒與荒政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6 姚延玲;清代道咸同光時期的災荒與救助[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
28159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81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