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雪天氣和中尺度重力波個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11:13
【摘要】:本文使用觀測資料、地面自動氣象站資料、NCEP/NCAR再分析的格點資料、數(shù)字化多普勒天氣雷達資料和WRF模擬資料,對1983年4月28-29日和2007年3月3-4日中國東北地區(qū)兩次歷史罕見的暴風雪天氣過程進行了中尺度分析,對2007年的個例進行了中尺度重力波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1)暴風雪天氣的影響系統(tǒng)是爆發(fā)性氣旋。地面氣旋在300 hPa高空南支急流出口區(qū)左側(cè)和北支急流入口區(qū)右側(cè)爆發(fā)性加深。三維顯示的結(jié)果表明,水平風速大于25 m·s-1的區(qū)域在南北兩支高空急流之間向下伸展到近地面,暴風雪天氣過程中的地面強風能量來源于對流層高層大氣。(2)在波導中傳播的中尺度重力波能夠與基本氣流進行動量交換,使得對流層中上層4.5-8 km氣層內(nèi)的水平平均風速趨于均勻,形成斜穿整個對流層的飽和濕空氣急流,即“濕急流”,降水中心出現(xiàn)在850 hPa急流中心的正前方。在高空急流出口區(qū)激發(fā)的垂直向下傳播的重力波,使基本氣流的水平風速在垂直方向出現(xiàn)了加速和減速的交替變化。水平風速波動引起氣流輻合輻散,對反射率回波強度產(chǎn)生顯著影響,反射率回波呈現(xiàn)波動特征,水平風加速的氣層,反射率增大;水平風減速的氣層,反射率減小。隨著波動下傳及其隨基本氣流的移動,反射率回波強度沿高空風的方向(由西南向東北)出現(xiàn)周期性變化,回波帶呈西北—東南走向,相鄰兩個強回波中心之間為寬約40 km的弱回波區(qū)。波動下傳期間,當?shù)孛鏆鈮貉杆傧陆禃r,東北風快速增長,風向有明顯改變,反射率強度開始減弱。地面大風出現(xiàn)在反射率回波強度周期性變化的地帶,沿西南—東北方向間隔著分布。
【圖文】:
圖1.4邐1990年10月25日同時發(fā)生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的多種天氣類型逡逑(地形等值線間隔200邋m,Keeter等,1995)逡逑重力波研宄概況逡逑50年代初,根據(jù)在近海地區(qū)的觀測記錄,Gossard等報告了與海的周期性波動,指出這些波動出現(xiàn)在層結(jié)穩(wěn)定的天氣條件下,波以稱為大氣重力波(Gossard邋和邋Munk,I%4;邋Donn,邋et邋al,邋1956;波動移動速度快,周期短,對天氣沒有顯著的影響。Uccellini和Koc波個例進行研究表明,當重力波周期為1—4邋h,波長為50—500幅為0.2邋—7.0邋hPa時,對降水的強度和分布苻顯著作用,具有這中尺度重力波。根據(jù)15名研宄者17份研[偙ǜ嬙臣,种C叨戎,乞滪咱E常村澹耄,振幅咱E福擔插澹恚谷哦穹埃卞濉靛澹瑁校,,苿Πmin,乞滪27邋min,相藗R齲擔瑰濉叮埃恚螅驕跡玻叮礤澹蟆卞澹ㄊ偕
本文編號:2706213
【圖文】:
圖1.4邐1990年10月25日同時發(fā)生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的多種天氣類型逡逑(地形等值線間隔200邋m,Keeter等,1995)逡逑重力波研宄概況逡逑50年代初,根據(jù)在近海地區(qū)的觀測記錄,Gossard等報告了與海的周期性波動,指出這些波動出現(xiàn)在層結(jié)穩(wěn)定的天氣條件下,波以稱為大氣重力波(Gossard邋和邋Munk,I%4;邋Donn,邋et邋al,邋1956;波動移動速度快,周期短,對天氣沒有顯著的影響。Uccellini和Koc波個例進行研究表明,當重力波周期為1—4邋h,波長為50—500幅為0.2邋—7.0邋hPa時,對降水的強度和分布苻顯著作用,具有這中尺度重力波。根據(jù)15名研宄者17份研[偙ǜ嬙臣,种C叨戎,乞滪咱E常村澹耄,振幅咱E福擔插澹恚谷哦穹埃卞濉靛澹瑁校,,苿Πmin,乞滪27邋min,相藗R齲擔瑰濉叮埃恚螅驕跡玻叮礤澹蟆卞澹ㄊ偕
本文編號:270621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xxlw/27062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