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MA包裝對荔枝采后貯藏生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7-25 03:48
本試驗以‘烏葉’、‘元紅’等荔枝成熟果實為材料,篩選了0.035mm PE、0.1mm PE以及0.1mm PA三種薄膜進行自發(fā)氣調(diào)(MA)包裝;以吸氧劑和CO2吸收劑為輔助,利用MA貯藏形成了不同的氣調(diào)環(huán)境,觀測、比較了果實在不同MA包裝貯藏過程中袋內(nèi)O2和CO2的動態(tài)變化;研究了不同MA包裝貯藏處理對荔枝采后品質(zhì)指標(biāo)以及若干采后生理生化的影響。主要結(jié)果如下:1.氣體分析結(jié)果表明,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MA包裝內(nèi)O2濃度逐漸下降,0.035mm PE>0.1mm PE>0.1mm PA;而CO2呈上升趨勢,0.035mm PE<0.1mm PE<0.1mm PA,PA膜包裝處理下,‘烏葉’果實在采后30d,其袋內(nèi)CO2濃度高達50.4%。CO2吸收劑有助于控制袋內(nèi)CO2濃度的穩(wěn)定。添加CO2吸收劑后,PA包裝在采后10~30d,其袋內(nèi)CO2維持在...
【文章頁數(shù)】:13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縮略詞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荔枝概況
2 荔枝采后生理研究進展
2.1 采后褐變生理
2.1.1 酶促褐變
2.1.2 果皮多酚類物質(zhì)
2.1.3 果皮失水與果皮漬水
2.1.4 微生物引起的病變
2.1.5 生理代謝活動
2.2 荔枝果實采后糖酸代謝
3 荔枝貯藏保鮮研究進展
3.1 低溫貯藏保鮮
3.2 氣調(diào)貯藏保鮮
3.3 熱處理保鮮
3.4 果實預(yù)冷和冷鏈運輸
3.5 化學(xué)藥劑保鮮
3.6 涂膜處理保鮮
4 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內(nèi)容
第二章 不同MA貯藏處理對包裝袋內(nèi)氣體濃度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
1.3 試驗方法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25℃包裝貯藏期間氣體濃度的變化
2.2 低溫貯藏期間氣體濃度的變化
2.2.1 烏葉’低溫貯藏期間O2濃度的變化
2.2.2 烏葉’低溫貯藏期間CO2濃度的變化
2.2.3 ‘元紅’低溫貯藏期間O2濃度的變化
2.2.4 ‘元紅’低溫貯藏期間CO2濃度的變化
3 討論
第三章 不同MA貯藏對荔枝果實品質(zhì)指標(biāo)的影響
第一節(jié) 荔枝果實糖及有機酸UPLC方法的建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實糖酸組分的提取測定
1.3.1 荔枝果實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的提取方法
1.3.2 UPLC-ELSD可溶性糖方法的建立
1.3.3 UPLC-MS有機酸方法的建立
1.3.4 可溶性糖定量分析
1.3.5 有機酸定量分析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UPLC-ELSD條件優(yōu)化
2.2 UPLC-MS條件優(yōu)化
2.3 可溶性糖組分UPLC-ELSD分析
2.4 有機酸組分UPLC-MS分析
第二節(jié) 不同MA貯藏對荔枝采后品質(zhì)指標(biāo)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實外觀指標(biāo)的測定
1.4 荔枝假種皮糖酸含量的提取測定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褐變指數(shù)的影響
2.2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霉變率的影響
2.3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失重率的影響
2.4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含水量的影響
2.5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TSS的影響
2.6 不同MA貯藏對果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2.6.1 不同MA貯藏對果肉果糖含量的影響
2.6.2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葡萄糖含量的影響
2.6.3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蔗糖含量的影響
2.6.4 不同MA貯藏對果肉總糖含量的影響
2.7 不同MA貯藏對果肉有機酸含量的影響
2.7.1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蘋果酸含量的影響
2.7.2 不同MA貯藏對果肉富馬酸含量的影響
2.7.3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草酸含量的影響
2.7.4 不同MA貯藏對果肉乳酸含量的影響
2.7.5 不同MA貯藏對果肉總酸含量的影響
3 討論
第四章 不同MA貯藏處理對荔枝采后果皮生理生化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皮電滲率的測定
1.4 酶液提取測定方法
1.4.1 可溶態(tài)POD及 PPO的提取
1.4.2 結(jié)合態(tài)POD的提取
1.4.3 POD活性的測定
1.4.4 PPO活性的測定
1.4.5 乙醇脫氫酶酶液提取測定方法
1.5 荔枝果皮總酚粗提物提取及UPLC-MS分析
1.5.1 荔枝果皮總酚粗提物的提取
1.5.2 酚類定量分析
1.5.3 UPLC-MS檢測條件的建立
1.6 荔枝果皮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的提取測定
1.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MA貯藏處理對電滲率的影響
2.2 貯藏期間果皮PPO活性的變化
2.3 貯藏期間果皮SPOD活性的變化
2.4 貯藏期間果皮BPOD活性的變化
2.5 貯藏期間果皮ADH的活性變化
2.6 荔枝果皮酚類物質(zhì)UPLC-MS分析
2.6.1 酚類物質(zhì)UPLC-MS定量分析
2.6.2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表兒茶素含量的變化
2.6.3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兒茶素含量的變化
2.6.4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A2含量的變化
2.6.5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2含量的變化
2.6.6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4含量的變化
2.6.7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1含量的變化
2.6.8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花色苷含量的變化
2.6.9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蘆丁含量的變化
2.6.10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三聚體含量的變化
2.7 荔枝果皮可溶性糖組分的變化
2.7.1 荔枝果皮果糖含量的變化
2.7.2 荔枝果皮葡萄糖含量的變化
2.7.3 荔枝果皮蔗糖含量的變化
2.7.4 荔枝果皮總糖含量的變化
2.8 荔枝果皮有機酸組分含量的變化
2.8.1 荔枝果皮莽草酸含量的變化
2.8.2 荔枝果皮奎尼酸含量的變化
2.8.3 荔枝果皮蘋果酸含量的變化
2.8.4 荔枝果皮富馬酸含量的變化
2.8.5 荔枝果皮檸檬酸含量的變化
2.8.6 荔枝果皮酒石酸含量的變化
2.8.7 荔枝果皮琥珀酸含量的變化
2.8.8 荔枝果皮乳酸含量的變化
2.8.9 荔枝果皮總酸含量的變化
3 討論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的學(xué)術(shù)論文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37104
【文章頁數(shù)】:13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縮略詞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荔枝概況
2 荔枝采后生理研究進展
2.1 采后褐變生理
2.1.1 酶促褐變
2.1.2 果皮多酚類物質(zhì)
2.1.3 果皮失水與果皮漬水
2.1.4 微生物引起的病變
2.1.5 生理代謝活動
2.2 荔枝果實采后糖酸代謝
3 荔枝貯藏保鮮研究進展
3.1 低溫貯藏保鮮
3.2 氣調(diào)貯藏保鮮
3.3 熱處理保鮮
3.4 果實預(yù)冷和冷鏈運輸
3.5 化學(xué)藥劑保鮮
3.6 涂膜處理保鮮
4 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內(nèi)容
第二章 不同MA貯藏處理對包裝袋內(nèi)氣體濃度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
1.3 試驗方法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25℃包裝貯藏期間氣體濃度的變化
2.2 低溫貯藏期間氣體濃度的變化
2.2.1 烏葉’低溫貯藏期間O2濃度的變化
2.2.2 烏葉’低溫貯藏期間CO2濃度的變化
2.2.3 ‘元紅’低溫貯藏期間O2濃度的變化
2.2.4 ‘元紅’低溫貯藏期間CO2濃度的變化
3 討論
第三章 不同MA貯藏對荔枝果實品質(zhì)指標(biāo)的影響
第一節(jié) 荔枝果實糖及有機酸UPLC方法的建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實糖酸組分的提取測定
1.3.1 荔枝果實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的提取方法
1.3.2 UPLC-ELSD可溶性糖方法的建立
1.3.3 UPLC-MS有機酸方法的建立
1.3.4 可溶性糖定量分析
1.3.5 有機酸定量分析
1.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UPLC-ELSD條件優(yōu)化
2.2 UPLC-MS條件優(yōu)化
2.3 可溶性糖組分UPLC-ELSD分析
2.4 有機酸組分UPLC-MS分析
第二節(jié) 不同MA貯藏對荔枝采后品質(zhì)指標(biāo)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實外觀指標(biāo)的測定
1.4 荔枝假種皮糖酸含量的提取測定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褐變指數(shù)的影響
2.2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霉變率的影響
2.3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失重率的影響
2.4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含水量的影響
2.5 不同MA貯藏處理對果實TSS的影響
2.6 不同MA貯藏對果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響
2.6.1 不同MA貯藏對果肉果糖含量的影響
2.6.2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葡萄糖含量的影響
2.6.3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蔗糖含量的影響
2.6.4 不同MA貯藏對果肉總糖含量的影響
2.7 不同MA貯藏對果肉有機酸含量的影響
2.7.1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蘋果酸含量的影響
2.7.2 不同MA貯藏對果肉富馬酸含量的影響
2.7.3 不同MA貯藏對果肉草酸含量的影響
2.7.4 不同MA貯藏對果肉乳酸含量的影響
2.7.5 不同MA貯藏對果肉總酸含量的影響
3 討論
第四章 不同MA貯藏處理對荔枝采后果皮生理生化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處理
1.2 儀器與試劑
1.3 荔枝果皮電滲率的測定
1.4 酶液提取測定方法
1.4.1 可溶態(tài)POD及 PPO的提取
1.4.2 結(jié)合態(tài)POD的提取
1.4.3 POD活性的測定
1.4.4 PPO活性的測定
1.4.5 乙醇脫氫酶酶液提取測定方法
1.5 荔枝果皮總酚粗提物提取及UPLC-MS分析
1.5.1 荔枝果皮總酚粗提物的提取
1.5.2 酚類定量分析
1.5.3 UPLC-MS檢測條件的建立
1.6 荔枝果皮可溶性糖和有機酸的提取測定
1.7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MA貯藏處理對電滲率的影響
2.2 貯藏期間果皮PPO活性的變化
2.3 貯藏期間果皮SPOD活性的變化
2.4 貯藏期間果皮BPOD活性的變化
2.5 貯藏期間果皮ADH的活性變化
2.6 荔枝果皮酚類物質(zhì)UPLC-MS分析
2.6.1 酚類物質(zhì)UPLC-MS定量分析
2.6.2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表兒茶素含量的變化
2.6.3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兒茶素含量的變化
2.6.4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A2含量的變化
2.6.5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2含量的變化
2.6.6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4含量的變化
2.6.7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B1含量的變化
2.6.8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花色苷含量的變化
2.6.9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蘆丁含量的變化
2.6.10 貯藏期間荔枝果皮原花青素三聚體含量的變化
2.7 荔枝果皮可溶性糖組分的變化
2.7.1 荔枝果皮果糖含量的變化
2.7.2 荔枝果皮葡萄糖含量的變化
2.7.3 荔枝果皮蔗糖含量的變化
2.7.4 荔枝果皮總糖含量的變化
2.8 荔枝果皮有機酸組分含量的變化
2.8.1 荔枝果皮莽草酸含量的變化
2.8.2 荔枝果皮奎尼酸含量的變化
2.8.3 荔枝果皮蘋果酸含量的變化
2.8.4 荔枝果皮富馬酸含量的變化
2.8.5 荔枝果皮檸檬酸含量的變化
2.8.6 荔枝果皮酒石酸含量的變化
2.8.7 荔枝果皮琥珀酸含量的變化
2.8.8 荔枝果皮乳酸含量的變化
2.8.9 荔枝果皮總酸含量的變化
3 討論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攻讀學(xué)位期間的學(xué)術(shù)論文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37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8371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