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及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2-03-09 12:28
糖尿。ㄒ愿哐菫橹饕卣鳎┈F(xiàn)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的代謝性疾病,我國的糖尿病發(fā)病率居世界之首。α-葡萄糖苷酶是一種催化低聚糖轉(zhuǎn)化為葡萄糖的水解酶,其活性的升高會造成血糖的上升。長期的高血糖會加速人體內(nèi)的非酶糖基化反應,產(chǎn)生大量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繼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糖尿病并發(fā)癥,例如:心腦血管疾病、腎病等,這使國民健康遭受極大威脅。目前,使用α-葡萄糖苷酶和非酶糖基化抑制劑是臨床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一種重要手段。然而,這些臨床使用的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為合成藥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這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因此,尋找毒副作用小、活性高的新型天然產(chǎn)物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抑制劑,并闡明其抑制機制,對于早期預防或治療糖尿病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也能為膳食營養(yǎng)提供實驗依據(jù)和科學指導。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藥理活性和很小的毒副作用,因而已成為研究與開發(fā)抗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藥物的重要資源。近年來,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因其降血糖功效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關注,但其對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及機理研究還很少...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寫符號與代號
第1章 緒論
1.1 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
1.2 α-葡萄糖苷酶
1.2.1 α-葡萄糖苷酶簡介
1.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1.3 非酶糖基化
1.3.1 非酶糖基化過程
1.3.2 非酶糖基化抑制劑
1.4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
1.4.1 齊墩果酸
1.4.2 熊果酸
1.4.3 樺木酸
1.5 主要研究方法
1.5.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1.5.2 熒光分光光度法
1.5.3 CD光譜法
1.5.4 分子模擬
1.5.5 化學計量學
1.5.6 化學修飾法
1.6 課題研究意義
1.7 課題研究內(nèi)容
1.7.1 課題來源
1.7.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主要儀器及試劑
2.2.2 實驗方法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
2.3.2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可逆性
2.3.3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
2.3.4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動力學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與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3.2.2 實驗方法
3.3 結果與討論
3.3.1 α-葡萄糖苷酶熒光猝滅分析
3.3.2 結合性質(zhì)分析
3.3.3 樺木酸-α-葡萄糖苷酶反應復雜光譜的MCR-ALS解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構象的影響及抑制機理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4.2.2 實驗方法
4.3 結果與討論
4.3.1 三維熒光光譜分析
4.3.2 CD光譜分析
4.3.3 分子模擬
4.3.4 氨基酸化學修飾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5.2.2 實驗方法
5.3 結果與討論
5.3.1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糖基化前三個階段的抑制作用
5.3.2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蛋白質(zhì)氧化產(chǎn)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5.3.3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3.4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蛋白質(zhì)二級結構的保護作用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眼葉提取物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 黃春燕,梁潔,黃團心,麥嘉妮,徐暉,楊川川.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9(01)
[2]中美權威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藥物治療更新透視[J]. 郭潔茹,李娟. 醫(yī)藥導報. 2018(11)
[3]2型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劉雙喜,張衛(wèi)華.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22)
[4]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討[J]. 王金玉.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18)
[5]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去分化的研究進展[J]. 于磊,季虹,劉寬芝. 臨床薈萃. 2017(06)
[6]1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臨床總結分析[J]. 孔令敏.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2(06)
[7]α-葡萄糖苷酶的研究進展[J]. 胡先望,楊震,陳朋,梁寧,嚴曉娟. 甘肅科學學報. 2011(01)
[8]乙型肝炎的藥物治療[J]. 劉紅洽,廖俊艷.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02)
[9]非酶糖基化與皮膚衰老的研究進展[J]. 彭立偉,來吉祥,何聰芬,董銀卯.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20)
[10]2型糖尿病患者顱內(nèi)、頸部、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超聲研究[J]. 高明杰,華揚,賈凌云.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0(10)
博士論文
[1]千日紅酪氨酸酶抑制劑的分離純化及其抑制機理研究[D]. 穆燕.華南理工大學 2012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TD-01和米格列醇的藥物動力學研究[D]. 李馨.吉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黃酮類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和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研究[D]. 曾理.南昌大學 2017
[2]泥鰍多糖抗氧化及抗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活性研究[D]. 張良栓.哈爾濱醫(yī)科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45686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寫符號與代號
第1章 緒論
1.1 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
1.2 α-葡萄糖苷酶
1.2.1 α-葡萄糖苷酶簡介
1.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1.3 非酶糖基化
1.3.1 非酶糖基化過程
1.3.2 非酶糖基化抑制劑
1.4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
1.4.1 齊墩果酸
1.4.2 熊果酸
1.4.3 樺木酸
1.5 主要研究方法
1.5.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1.5.2 熒光分光光度法
1.5.3 CD光譜法
1.5.4 分子模擬
1.5.5 化學計量學
1.5.6 化學修飾法
1.6 課題研究意義
1.7 課題研究內(nèi)容
1.7.1 課題來源
1.7.2 主要研究內(nèi)容
第2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主要儀器及試劑
2.2.2 實驗方法
2.3 結果與討論
2.3.1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能力
2.3.2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可逆性
2.3.3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動力學
2.3.4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動力學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與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3.2.2 實驗方法
3.3 結果與討論
3.3.1 α-葡萄糖苷酶熒光猝滅分析
3.3.2 結合性質(zhì)分析
3.3.3 樺木酸-α-葡萄糖苷酶反應復雜光譜的MCR-ALS解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α-葡萄糖苷酶構象的影響及抑制機理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4.2.2 實驗方法
4.3 結果與討論
4.3.1 三維熒光光譜分析
4.3.2 CD光譜分析
4.3.3 分子模擬
4.3.4 氨基酸化學修飾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齊墩果酸、熊果酸、樺木酸對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主要儀器、軟件和試劑
5.2.2 實驗方法
5.3 結果與討論
5.3.1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糖基化前三個階段的抑制作用
5.3.2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蛋白質(zhì)氧化產(chǎn)物形成的抑制作用
5.3.3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5.3.4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對蛋白質(zhì)二級結構的保護作用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龍眼葉提取物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 黃春燕,梁潔,黃團心,麥嘉妮,徐暉,楊川川.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9(01)
[2]中美權威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藥物治療更新透視[J]. 郭潔茹,李娟. 醫(yī)藥導報. 2018(11)
[3]2型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劉雙喜,張衛(wèi)華.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22)
[4]伏格列波糖分散片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探討[J]. 王金玉.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7(18)
[5]2型糖尿病胰島β細胞去分化的研究進展[J]. 于磊,季虹,劉寬芝. 臨床薈萃. 2017(06)
[6]150例老年糖尿病并發(fā)癥臨床總結分析[J]. 孔令敏.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2(06)
[7]α-葡萄糖苷酶的研究進展[J]. 胡先望,楊震,陳朋,梁寧,嚴曉娟. 甘肅科學學報. 2011(01)
[8]乙型肝炎的藥物治療[J]. 劉紅洽,廖俊艷.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1(02)
[9]非酶糖基化與皮膚衰老的研究進展[J]. 彭立偉,來吉祥,何聰芬,董銀卯.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0(20)
[10]2型糖尿病患者顱內(nèi)、頸部、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的超聲研究[J]. 高明杰,華揚,賈凌云. 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 2010(10)
博士論文
[1]千日紅酪氨酸酶抑制劑的分離純化及其抑制機理研究[D]. 穆燕.華南理工大學 2012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TD-01和米格列醇的藥物動力學研究[D]. 李馨.吉林大學 2006
碩士論文
[1]黃酮類化合物對α-葡萄糖苷酶和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研究[D]. 曾理.南昌大學 2017
[2]泥鰍多糖抗氧化及抗蛋白質(zhì)非酶糖基化活性研究[D]. 張良栓.哈爾濱醫(yī)科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456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6456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