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藍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12 21:12
我國傳統(tǒng)印染工藝具有起源早、分布廣、流傳時間久等特點,藍印花布是諸多印染工藝中的一種,在傳統(tǒng)印染工藝中被發(fā)明的時間最晚,但其獨特的印染工藝以及藝術風格,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對藍印花布進行深入的研究,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也推動傳統(tǒng)手工藝的創(chuàng)新實踐。本文對南通藍印花布工藝的的起源與發(fā)展、工藝流程、創(chuàng)新實踐等問題進行系統(tǒng)地闡述。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互聯(lián)網、科技、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面臨著傳承困難、創(chuàng)新發(fā)展困難等問題。筆者基于對傳統(tǒng)四大印染技藝的研究與實踐,試圖從平面設計的角度出發(fā),將設計方法與設計思維運用到南通藍印花布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去,以品牌的理念作為支撐點,進而設計出滿足現(xiàn)代人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的家居品牌以及家居產品,實現(xiàn)藍印花布融入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中去,從而促進傳統(tǒng)工藝的活態(tài)傳承。結合現(xiàn)代流行趨勢,迎合現(xiàn)代審美需求,深度挖掘南通藍印花布紋樣美、文化內涵、獨特的工藝,發(fā)揮綠色環(huán)保的工藝優(yōu)勢,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南通藍印花布工藝。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蓼藍?
圖1-6木藍好圖片來源:筆者拍攝?mrjtr??木藍,撒籽生,葉如槐葉,又被稱??M、IS?1?_?7?is片5)^原:山東植然工:t方紡織有1艮???^???馬藍,醒挪麗旨卩,財??插繁殖,被稱為麵藍根。喜溫暖\廠I??馬藍翻,常見于我國云貴等南方地區(qū)。w,爹!??通常在春夏和夏秋收割莖葉,也可,??—??圖1?-?8圖片來源:植染時藍公眾號???????(本研究整理)??藍草經過收割、清洗、浸泡、加入生石灰、打靛、沉淀等一系列工序,最終形成??“藍靛”,也被稱之為“靛藍、青靛”。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藍》較早詳細記??載了打靛程,書中記載:“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許束,作麥桿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鎮(zhèn)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于翁中,率十石甕,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淀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藍淀成矣!?唐代農業(yè)書籍《四時纂??要》,在農業(yè)技術部分主要引自《齊民要術》,書中也記載了制靛過程,但與《齊民??要術》中的記載幾乎一致,有小部分的添加,還有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三“藍靛”??條、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九“靛”條、明萬歷、嘉靖刻本《寧德縣志-食貨志》??等書籍中都有對制靛工藝和染色工藝的記載,記載的工藝大致相同,流傳至今的制靛??和染色工藝也大致與記載的內容相同。???吳元新,吳靈姝編著.藍印花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6.第3頁.??8??
南通藍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應用研究?第一章南通藍印花布概述??方法也較高,“但這樣配制的防染糊粘和韌性更好,防染效果自然大大提高!薄冻??州府志》記載“以灰粉滲礬涂作花樣然后隨作者意圖加染顏色,曬干后去灰粉,則白??色花紋燦爛出現(xiàn),稱之為刮印法。”??在防染糊里加入礬,在現(xiàn)代幾乎沒有見過此中??方法。浙江吳慎因《染經》記載“印被褥之花藥,用細蠣灰三分之二,白豆粉三分之??二,臨夾時拌上小量白礬名曰夾灰!??介紹了兩種防染糊,分別是用豆粉石灰防染??糊和糯米粉防染糊,“懦米粉防染糊顆粒細膩、粘性強、適用于花型、線條細小的圖??案!钡疵追壑谱鲝碗s,不易控制等諸多原因,漸漸被被舍棄,在部分地區(qū)還保留??糯米粉作防染糊的傳統(tǒng),如日本型染常用糯米粉作防染。??少,,.-?’嘗■減??圖1?-10防染漿與刮刀圖片來源:筆者拍攝??曾用過玉米粉、小麥粉、糯米粉等作為原料制成防染漿,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實踐??經驗積累,最終基本上使用黏性適中的黃豆粉。由于黃豆粉在夏季極易變質,因此在???劉道廣著.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yè)化研宄[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3.第228頁???劉道廣著.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yè)化研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3.第229頁??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傳統(tǒng)藍印花布紋樣與民間剪紙圖案的比較分析[J]. 姚瑞. 美術教育研究. 2018(21)
[2]從應天時到合民用——青色地位變遷的文化考釋[J]. 王興業(yè). 美術. 2018(09)
[3]淺析南通藍印花布紋樣題材及其民俗觀與哲學觀[J]. 朱佳瑩. 今傳媒. 2018(09)
[4]淺談藍印花布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 袁霞. 科技資訊. 2018(20)
[5]民俗美術色彩在現(xiàn)代印染藝術中的運用——以藍印花布為例[J]. 丁楠娟. 大眾文藝. 2018(08)
[6]皮球花瓷器[J]. 袁月. 收藏家. 2018(01)
[7]生生不息——論中國傳統(tǒng)“盤長”裝飾藝術[J]. 李耘燕. 美術研究. 2009(04)
[8]適者生存: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蛻變與再生[J]. 諸葛鎧. 裝飾. 2003(04)
博士論文
[1]天門藍印花布的技藝與文化研究[D]. 張雷.東華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青色中的“生”與“死”[D]. 陳翊君.中央美術學院 2017
[2]南通藍印花布的藝術特征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D]. 邢圓青.北京服裝學院 2017
[3]天然染色“青色”色彩研究[D]. 唐瑩.北京服裝學院 2017
[4]現(xiàn)代婚慶視覺設計中囍字的創(chuàng)新運用[D]. 劉逸佳.蘇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39084
【文章來源】:蘇州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蓼藍?
圖1-6木藍好圖片來源:筆者拍攝?mrjtr??木藍,撒籽生,葉如槐葉,又被稱??M、IS?1?_?7?is片5)^原:山東植然工:t方紡織有1艮???^???馬藍,醒挪麗旨卩,財??插繁殖,被稱為麵藍根。喜溫暖\廠I??馬藍翻,常見于我國云貴等南方地區(qū)。w,爹!??通常在春夏和夏秋收割莖葉,也可,??—??圖1?-?8圖片來源:植染時藍公眾號???????(本研究整理)??藍草經過收割、清洗、浸泡、加入生石灰、打靛、沉淀等一系列工序,最終形成??“藍靛”,也被稱之為“靛藍、青靛”。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藍》較早詳細記??載了打靛程,書中記載:“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許束,作麥桿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鎮(zhèn)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于翁中,率十石甕,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摔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淀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藍淀成矣!?唐代農業(yè)書籍《四時纂??要》,在農業(yè)技術部分主要引自《齊民要術》,書中也記載了制靛過程,但與《齊民??要術》中的記載幾乎一致,有小部分的添加,還有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三“藍靛”??條、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識》卷九“靛”條、明萬歷、嘉靖刻本《寧德縣志-食貨志》??等書籍中都有對制靛工藝和染色工藝的記載,記載的工藝大致相同,流傳至今的制靛??和染色工藝也大致與記載的內容相同。???吳元新,吳靈姝編著.藍印花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06.第3頁.??8??
南通藍印花布在家居用品中的應用研究?第一章南通藍印花布概述??方法也較高,“但這樣配制的防染糊粘和韌性更好,防染效果自然大大提高!薄冻??州府志》記載“以灰粉滲礬涂作花樣然后隨作者意圖加染顏色,曬干后去灰粉,則白??色花紋燦爛出現(xiàn),稱之為刮印法。”??在防染糊里加入礬,在現(xiàn)代幾乎沒有見過此中??方法。浙江吳慎因《染經》記載“印被褥之花藥,用細蠣灰三分之二,白豆粉三分之??二,臨夾時拌上小量白礬名曰夾灰!??介紹了兩種防染糊,分別是用豆粉石灰防染??糊和糯米粉防染糊,“懦米粉防染糊顆粒細膩、粘性強、適用于花型、線條細小的圖??案!钡疵追壑谱鲝碗s,不易控制等諸多原因,漸漸被被舍棄,在部分地區(qū)還保留??糯米粉作防染糊的傳統(tǒng),如日本型染常用糯米粉作防染。??少,,.-?’嘗■減??圖1?-10防染漿與刮刀圖片來源:筆者拍攝??曾用過玉米粉、小麥粉、糯米粉等作為原料制成防染漿,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實踐??經驗積累,最終基本上使用黏性適中的黃豆粉。由于黃豆粉在夏季極易變質,因此在???劉道廣著.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yè)化研宄[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3.第228頁???劉道廣著.中國藍染藝術及其產業(yè)化研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03.第229頁??1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傳統(tǒng)藍印花布紋樣與民間剪紙圖案的比較分析[J]. 姚瑞. 美術教育研究. 2018(21)
[2]從應天時到合民用——青色地位變遷的文化考釋[J]. 王興業(yè). 美術. 2018(09)
[3]淺析南通藍印花布紋樣題材及其民俗觀與哲學觀[J]. 朱佳瑩. 今傳媒. 2018(09)
[4]淺談藍印花布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 袁霞. 科技資訊. 2018(20)
[5]民俗美術色彩在現(xiàn)代印染藝術中的運用——以藍印花布為例[J]. 丁楠娟. 大眾文藝. 2018(08)
[6]皮球花瓷器[J]. 袁月. 收藏家. 2018(01)
[7]生生不息——論中國傳統(tǒng)“盤長”裝飾藝術[J]. 李耘燕. 美術研究. 2009(04)
[8]適者生存: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的蛻變與再生[J]. 諸葛鎧. 裝飾. 2003(04)
博士論文
[1]天門藍印花布的技藝與文化研究[D]. 張雷.東華大學 2018
碩士論文
[1]青色中的“生”與“死”[D]. 陳翊君.中央美術學院 2017
[2]南通藍印花布的藝術特征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D]. 邢圓青.北京服裝學院 2017
[3]天然染色“青色”色彩研究[D]. 唐瑩.北京服裝學院 2017
[4]現(xiàn)代婚慶視覺設計中囍字的創(chuàng)新運用[D]. 劉逸佳.蘇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3908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qgylw/333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