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友好型聚砜包膜肥料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3-18 18:31
隨著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對糧食的需求越來越大,肥料在作物的生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通肥料存在利用率低、對環(huán)境污染大等缺點,限制了它的使用,包膜肥料的出現(xiàn)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包膜肥料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包膜材料若為不可降解材料,當養(yǎng)分釋放完后,留在土壤中的殘膜大量積累將對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由于石化儲量有限和環(huán)境問題,近年來可再生材料用于合成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它們比大多數(shù)石油基聚合物具有更好的生物降解性。在可再生材料中,富含烴的萜類化合物成為了替代石化產品的潛力資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論文采用天然產物(丁香酚和月桂烯)和SO2共聚制備可降解聚砜材料,并將其用于包覆尿素制備包膜肥料,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本文選用兩種單萜烯(丁香酚和月桂烯)和SO2共聚并通過控制反應條件制備了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可降解產物(聚(丁香酚砜)和聚(月桂烯砜)),通過FT-IR、TG、GPC分析了它們的結構和性能,當聚(丁香酚砜)的引發(fā)劑用量為1%,反應溫度為85℃,反應時間為36h時,分子量最大;當聚(月桂烯砜)的引發(fā)...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包膜肥料簡介
1.2.1 包膜肥料的定義
1.2.2 包膜肥料的分類
1.2.3 包膜肥料研究進展
1.2.4 包膜肥料的優(yōu)缺點
1.3 包膜肥料的養(yǎng)分釋放機理
1.3.1 破裂機制
1.3.2 擴散機制
1.4 包膜肥料養(yǎng)分釋放過程的數(shù)學模型
1.4.1 菲克第一定律
1.4.2 一級動力學模型
1.4.3 其他數(shù)學模型
1.5 包膜肥料評價方法
1.5.1 水中溶出率法
1.5.2 土壤培養(yǎng)法
1.5.3 擴散和滲透法
1.5.4 同位素示蹤法
1.6 聚砜在包膜肥料中的應用現(xiàn)狀
1.7 論文研究意義及主要內容
1.7.1 論文研究意義
1.7.2 論文主要內容
第二章 實驗設備、試劑及表征方法
2.1 實驗設備及試劑
2.1.1 主要試驗設備及儀器
2.1.2 主要試劑
2.2 分析表征方法
2.2.1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2.2.2 熱性能分析(TG)
2.2.3 掃描電鏡(SEM)
2.2.4 凝膠滲透色譜(GPC)
2.2.5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分析(UV-Vis)
2.3 尿素含量的測量
2.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2.3.2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測定
2.4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2.5 緩釋動力學的研究
2.5.1 一級動力學模型
2.5.2 拋物線模型
2.5.3 Elovich模型
2.5.4 Ritger-Peppas模型
2.5.5 零級動力學模型
第三章 聚(丁香酚砜)包膜肥料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共聚產物的制備
3.2.2 聚(丁香酚砜)包膜肥料的制備
3.3 結果與討論
3.3.1 包膜工藝的優(yōu)化
3.3.2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3.3.3 熱性能分析(TGA)
3.3.4 分子量分析(GPC)
3.3.5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分析
3.3.6 包膜層形態(tài)分析
3.3.7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3.3.8 包膜肥料浸泡液pH的測定
3.3.9 緩釋動力學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聚(月桂烯砜)包膜肥料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共聚產物的制備
4.2.2 聚(月桂烯砜)包膜肥料的制備
4.3 結果與討論
4.3.1 包膜工藝的優(yōu)化
4.3.2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4.3.3 熱性能分析(TGA)
4.3.4 分子量分析(GPC)
4.3.5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分析
4.3.6 包膜層形態(tài)分析
4.3.7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4.3.8 包膜肥料浸泡液pH的測定
4.3.9 緩釋動力學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文編號:3763649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包膜肥料簡介
1.2.1 包膜肥料的定義
1.2.2 包膜肥料的分類
1.2.3 包膜肥料研究進展
1.2.4 包膜肥料的優(yōu)缺點
1.3 包膜肥料的養(yǎng)分釋放機理
1.3.1 破裂機制
1.3.2 擴散機制
1.4 包膜肥料養(yǎng)分釋放過程的數(shù)學模型
1.4.1 菲克第一定律
1.4.2 一級動力學模型
1.4.3 其他數(shù)學模型
1.5 包膜肥料評價方法
1.5.1 水中溶出率法
1.5.2 土壤培養(yǎng)法
1.5.3 擴散和滲透法
1.5.4 同位素示蹤法
1.6 聚砜在包膜肥料中的應用現(xiàn)狀
1.7 論文研究意義及主要內容
1.7.1 論文研究意義
1.7.2 論文主要內容
第二章 實驗設備、試劑及表征方法
2.1 實驗設備及試劑
2.1.1 主要試驗設備及儀器
2.1.2 主要試劑
2.2 分析表征方法
2.2.1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2.2.2 熱性能分析(TG)
2.2.3 掃描電鏡(SEM)
2.2.4 凝膠滲透色譜(GPC)
2.2.5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分析(UV-Vis)
2.3 尿素含量的測量
2.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2.3.2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測定
2.4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2.5 緩釋動力學的研究
2.5.1 一級動力學模型
2.5.2 拋物線模型
2.5.3 Elovich模型
2.5.4 Ritger-Peppas模型
2.5.5 零級動力學模型
第三章 聚(丁香酚砜)包膜肥料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共聚產物的制備
3.2.2 聚(丁香酚砜)包膜肥料的制備
3.3 結果與討論
3.3.1 包膜工藝的優(yōu)化
3.3.2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3.3.3 熱性能分析(TGA)
3.3.4 分子量分析(GPC)
3.3.5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分析
3.3.6 包膜層形態(tài)分析
3.3.7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3.3.8 包膜肥料浸泡液pH的測定
3.3.9 緩釋動力學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聚(月桂烯砜)包膜肥料的制備及其緩釋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共聚產物的制備
4.2.2 聚(月桂烯砜)包膜肥料的制備
4.3 結果與討論
4.3.1 包膜工藝的優(yōu)化
4.3.2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FT-IR)
4.3.3 熱性能分析(TGA)
4.3.4 分子量分析(GPC)
4.3.5 包膜肥料緩釋性能的分析
4.3.6 包膜層形態(tài)分析
4.3.7 生物降解性能的考察
4.3.8 包膜肥料浸泡液pH的測定
4.3.9 緩釋動力學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結與展望
5.1 總結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本文編號:37636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763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