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F-74(Ni)吸附劑的制備、表征及吸附脫硫性能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2-12 16:10
燃料油中存在的含硫化合物在燃燒時會產(chǎn)生硫氧化合物,這些硫氧化合物不僅會影響人類的健康,而且也會破壞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在現(xiàn)有的脫硫技術中吸附脫硫技術具有不消耗氫氣、在室溫下即可進行、操作方便、能耗低、對環(huán)境友好和無污染等優(yōu)點,并且對噻吩類含硫化合物等含硫組分具有很好的脫除能力,也不存在其他脫硫技術中辛烷值降低,油品質量下降的缺點,因此吸附脫硫技術是目前最有潛力的一個燃料油脫硫技術。本文將具有三維骨架結構、較大比表面積和豐富的不飽和金屬活性位點的MOF-74(Ni)負載在具有介孔孔道的毫米級的γ-A1203載體上,得到MOF-74(Ni)@γ-Al203復合材料用于模擬油和FCC實際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吸附脫硫性能研究;為了提高MOF-74(Ni)對含硫化合物的深度和選擇性吸附脫硫性能,本文將銀納米顆粒負載在MOF-74(Ni)內得到AgNPs@MOF-74(Ni)復合材料并研究其對模擬油和FCC實際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吸附脫硫性能。本論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過一步溶劑熱法將MOF-74(Ni)負載到具有介孔孔道的毫米級球型γ-Al2O3載體上,制備得到具有多級孔道結構的MOF-74(Ni...
【文章來源】: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丨丫-AkO3載體,MOF-74(Ni和MOF-74Ni-Al203復合材料的紅外譜圖
composite?(b),?SEM?image?and?photograph?(c),?EDX?mapping?of?Ni?(d)?and?A1?(e),?and?line?scans??(f)?and?HRTEM?images?(g,?h)?of?MOF-74(Ni)@y-Al2〇3?composite?cross-section.??如圖2-3所示,從MOF-74(Ni)@Y-Al2〇3復合材料的表面(圖2-3b)和截面上??(圖2-3c)的掃描電鏡圖和電子照片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y-AbCb載體上負載MOF-74(Ni)??后其顏色由原來的白色(圖2-3a>變成黃綠色,這是由MOF-74(Ni)所引起的。對圖??2-3c的MOF-74(Ni)@Y-Ab〇3復合材料截面區(qū)域進行SEM-EDX面掃描,得到圖??2-3d和圖2-3e,由圖2-3d和圖2-3e的A1和Ni元素分布圖可知MOF-74(Ni)在??y-Al2〇3載體上均勻分布,圖2-3f為從M0F-74(Ni)@y-Al203復合材料截面邊緣??到中心的SEM-EDX線掃描Ni元素分布圖,Ni元素的分布量變化不明顯,再次??表明MOF-74(Ni)在Y-Ah〇3載體上均勻負載。從圖2-3g中發(fā)現(xiàn)
composite?at?liquid?nitrogen?temperature.?(Inset:?Pore?size?distribution?of?y-Ab〇3?beads?and?MOF-??74(Ni)@y-Al2〇3?composite.)??圖2-4為y-A1203載體和MOF-74(Ni)@Y-Ah〇3復合材料的N2吸附-脫附等溫??曲線,MOF-74(Ni)@7-Ab〇3復合材料的N2等溫吸附-脫附為I型和IV型吸附-脫附??等溫線的疊加,表明復合材料同時具有微孔和介孔結構,并且MOF-74(Ni)@Y-??A1203復合材料的滯后環(huán)為HI型和H3型的疊加,說明復合材料中存在著管狀毛??細孔及平行狹縫狀毛細孔,而狹縫型孔道是由片狀顆粒引起的[116 ̄117]。BET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3),Y-Ab〇3載體的孔容積和平均孔徑分別為〇.68?cm3#和13.9??nm,與之相比,MOF-74(Ni)@Y-Al;!〇3復合材料的孔容積和平均孔徑分別降低至??2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物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J]. 魏秀萍,賈黎黎,趙運芳. 精細石油化工. 2013(06)
[2]車用汽油標準發(fā)展趨勢及對我國車用汽油標準升級建議[J]. 喬莉. 石油商技. 2012(01)
[3]金屬氧化物吸附劑深度脫硫性能研究[J]. 董群,孫征,王德秋,高雪,梅春林. 化學工程. 2010(03)
[4]吸附法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脫硫工藝研究[J]. 王治卿. 煉油技術與工程. 2006(05)
[5]FCC汽油吸附脫硫工藝技術——LADS工藝[J]. 張曉靜,秦如意,劉金龍. 天然氣與石油. 2003(01)
[6]IRVAD工藝:低成本生產(chǎn)低硫汽油的技術突破[J]. 徐永剛. 煉油設計. 1999(05)
碩士論文
[1]不同基質中多環(huán)芳烴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研究[D]. 何文亮.昆明理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22028
【文章來源】: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丨丫-AkO3載體,MOF-74(Ni和MOF-74Ni-Al203復合材料的紅外譜圖
composite?(b),?SEM?image?and?photograph?(c),?EDX?mapping?of?Ni?(d)?and?A1?(e),?and?line?scans??(f)?and?HRTEM?images?(g,?h)?of?MOF-74(Ni)@y-Al2〇3?composite?cross-section.??如圖2-3所示,從MOF-74(Ni)@Y-Al2〇3復合材料的表面(圖2-3b)和截面上??(圖2-3c)的掃描電鏡圖和電子照片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在y-AbCb載體上負載MOF-74(Ni)??后其顏色由原來的白色(圖2-3a>變成黃綠色,這是由MOF-74(Ni)所引起的。對圖??2-3c的MOF-74(Ni)@Y-Ab〇3復合材料截面區(qū)域進行SEM-EDX面掃描,得到圖??2-3d和圖2-3e,由圖2-3d和圖2-3e的A1和Ni元素分布圖可知MOF-74(Ni)在??y-Al2〇3載體上均勻分布,圖2-3f為從M0F-74(Ni)@y-Al203復合材料截面邊緣??到中心的SEM-EDX線掃描Ni元素分布圖,Ni元素的分布量變化不明顯,再次??表明MOF-74(Ni)在Y-Ah〇3載體上均勻負載。從圖2-3g中發(fā)現(xiàn)
composite?at?liquid?nitrogen?temperature.?(Inset:?Pore?size?distribution?of?y-Ab〇3?beads?and?MOF-??74(Ni)@y-Al2〇3?composite.)??圖2-4為y-A1203載體和MOF-74(Ni)@Y-Ah〇3復合材料的N2吸附-脫附等溫??曲線,MOF-74(Ni)@7-Ab〇3復合材料的N2等溫吸附-脫附為I型和IV型吸附-脫附??等溫線的疊加,表明復合材料同時具有微孔和介孔結構,并且MOF-74(Ni)@Y-??A1203復合材料的滯后環(huán)為HI型和H3型的疊加,說明復合材料中存在著管狀毛??細孔及平行狹縫狀毛細孔,而狹縫型孔道是由片狀顆粒引起的[116 ̄117]。BET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3),Y-Ab〇3載體的孔容積和平均孔徑分別為〇.68?cm3#和13.9??nm,與之相比,MOF-74(Ni)@Y-Al;!〇3復合材料的孔容積和平均孔徑分別降低至??2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物類型及分布規(guī)律[J]. 魏秀萍,賈黎黎,趙運芳. 精細石油化工. 2013(06)
[2]車用汽油標準發(fā)展趨勢及對我國車用汽油標準升級建議[J]. 喬莉. 石油商技. 2012(01)
[3]金屬氧化物吸附劑深度脫硫性能研究[J]. 董群,孫征,王德秋,高雪,梅春林. 化學工程. 2010(03)
[4]吸附法催化裂化汽油深度脫硫工藝研究[J]. 王治卿. 煉油技術與工程. 2006(05)
[5]FCC汽油吸附脫硫工藝技術——LADS工藝[J]. 張曉靜,秦如意,劉金龍. 天然氣與石油. 2003(01)
[6]IRVAD工藝:低成本生產(chǎn)低硫汽油的技術突破[J]. 徐永剛. 煉油設計. 1999(05)
碩士論文
[1]不同基質中多環(huán)芳烴樣品前處理技術的研究[D]. 何文亮.昆明理工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220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6220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