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硅氫DPE衍生物活性陰離子聚合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7 18:05
隨著高分子化學學科的發(fā)展,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學研究逐漸深入拓展到對鏈結構的精確控制。近程結構(又稱一級結構)是決定合成聚合物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對高分子化合物近程結構的精確調(diào)控已經(jīng)成為高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重點;钚躁庪x子聚合具備調(diào)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化學組成、拓撲結構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其在序列可控聚合物合成中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此外,高分子鏈中共聚單元的微觀結構同樣對聚合物性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設計合成序列結構和微觀結構明確的聚合物是合成精準拓撲結構聚合物的重要前提。本文設計合成了含雙硅氫功能基團的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DPE-2SiH,采用活性陰離子聚合方法與異戊二烯(Ip)進行共聚合成具有不同微觀結構的交替共聚物,實現(xiàn)了對共聚物序列結構及微觀結構的精準調(diào)控。采用交替共聚物作為主鏈并結合高效的硅氫加成反應,成功合成“蜈蚣形”拓撲結構聚合物,以及通過偶聯(lián)劑偶聯(lián)合成臂數(shù)可控的硅氫功能化s-SIS,實現(xiàn)了拓撲結構聚合物的精確合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設計合成了含雙硅氫功能基團的DPE衍生物—DPE-2SiH,并采用活性陰離子聚合的方法與St/Ip進行共聚反應。高...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功能化聚合物合成方法
1.2 基于DPE衍生物功能化聚合物合成
1.3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
1.3.1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合成及應用
1.3.2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存在問題
1.4 本論文選題背景、意義及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單體精制
2.2 DPE衍生物共聚單體的合成與精制
2.3 含DPE-2SiH共聚物合成
2.3.1 DPE-2SiH/St及 DPE-2SiH/Ip共聚物合成
2.3.2 DPE-2SiH/Ip交替共聚物合成
2.4 “蜈蚣形”接枝聚合物合成
2.5 硅氫功能化星形聚苯乙烯-聚異戊二烯-聚苯乙烯(s-SIS)合成
2.5.1 鏈端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
2.5.2 鏈中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
2.6 測試與表征方法
3 結果與討論
3.1 引言
3.2 DPE衍生物共聚單體的合成研究
3.3 DPE-2SiH共聚合特性研究
3.3.1 DPE-2SiH/St及 DPE-2SiH/Ip共聚合研究
3.3.2 DPE-2SiH/Ip交替共聚調(diào)節(jié)研究
3.3.3 “空間受限”活性中心的微觀結構影響研究
3.4 “蜈蚣形”接枝聚合物合成研究
3.5 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5.1 鏈端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5.2 鏈中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6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主要符號對照表
附錄B 二維譜圖測試結果匯總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482311
【文章來源】: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文獻綜述
1.1 功能化聚合物合成方法
1.2 基于DPE衍生物功能化聚合物合成
1.3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
1.3.1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合成及應用
1.3.2 硅氫功能化聚合物存在問題
1.4 本論文選題背景、意義及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單體精制
2.2 DPE衍生物共聚單體的合成與精制
2.3 含DPE-2SiH共聚物合成
2.3.1 DPE-2SiH/St及 DPE-2SiH/Ip共聚物合成
2.3.2 DPE-2SiH/Ip交替共聚物合成
2.4 “蜈蚣形”接枝聚合物合成
2.5 硅氫功能化星形聚苯乙烯-聚異戊二烯-聚苯乙烯(s-SIS)合成
2.5.1 鏈端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
2.5.2 鏈中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
2.6 測試與表征方法
3 結果與討論
3.1 引言
3.2 DPE衍生物共聚單體的合成研究
3.3 DPE-2SiH共聚合特性研究
3.3.1 DPE-2SiH/St及 DPE-2SiH/Ip共聚合研究
3.3.2 DPE-2SiH/Ip交替共聚調(diào)節(jié)研究
3.3.3 “空間受限”活性中心的微觀結構影響研究
3.4 “蜈蚣形”接枝聚合物合成研究
3.5 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5.1 鏈端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5.2 鏈中硅氫功能化s-SIS合成研究
3.6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主要符號對照表
附錄B 二維譜圖測試結果匯總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本文編號:348231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34823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