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重質油瀝青質締合行為的電學表征

發(fā)布時間:2020-09-03 10:35
   瀝青質是石油中極性最強,雜原子含量最高的組分,研究它的締合性,極性以及聚集介尺度行為對于重質油的開采、儲運、加工等過程具有深遠意義。本論文分別以海上稠油、油砂瀝青、四川混渣三種原料的正庚烷瀝青質為研究對象,利用稀溶液法測定了瀝青質的平均偶極矩,以表征其極性;利用~1H-NMR譜圖關聯(lián)得到了瀝青質的平均結構參數,以表征其締合性。研究結果表明,海上稠油瀝青質的極性最強,四川混渣瀝青質的極性最弱,極性與平均相對分子量大小無明顯關系;隨著瀝青質極性下降,H/C增大,金屬雜原子總量降低,芳碳率降低,締合度降低。由此表明,瀝青質雜原子含量越高,極性越強,締合性越強。利用電學方法探究了外加電場頻率、溶劑、濃度、溫度等因素對瀝青質電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低頻時直流電導率是主要的電荷傳遞方式,電導率大小取決于溶液極性、粒子濃度和運動速率,而非離域π鍵;低頻耗散效應的強弱與外加電壓周期和溶液極性成正比,能使介電常數顯著增加,介電常數還與偶極子數量和極化程度成正比例關系;低頻時的介電損失主要來源于直流電導率,其大小受到直流電導率和電場頻率的共同影響,高頻時,溶液粘度、偶極子濃度對于介電損失的影響更為顯著。利用粘度法和介電弛豫譜法分別測定了不同溫度時瀝青質締合體的粒徑,結果表明,粘度法中,瀝青質在高濃度區(qū)出現多種締合層次,校正了高濃度區(qū)相對粘度的計算;對于同一種瀝青質,特性粘度、等效球體直徑均隨著溫度升高而減小,油砂瀝青瀝青質的直徑在2.37~3.14nm之間,四川混渣瀝青質直徑在2.06~2.90nm之間;介電弛豫譜圖中存在兩個或三個明顯的偶極子特征損失峰,表明溶液中存在不同的締合體;兩種瀝青質溶液不同溫度下的瀝青質締合體粒徑相差不大,由此可以看出,介電損失峰位置的確定對儀器及實驗過程均需要較高精度。
【學位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TE621
【部分圖文】:

瀝青質,油砂,稠油,瀝青


第三章 瀝青質結構性質相關性研究.2.2 透射電鏡觀察瀝青質締合形貌的探索為了直觀觀察甲苯溶液中瀝青質分子的締合形貌,利用透射電鏡對瀝青質進行觀烘干后的正庚烷瀝青質放入瑪瑙研缽,加入適量無水乙醇,研磨半小時使得瀝青質水乙醇中呈現懸浮狀態(tài),進行觀察。三種瀝青質的透射電鏡圖如圖 3-3,3-4 所示。

瀝青質,油砂,稠油,四川


3.2.2 透射電鏡觀察瀝青質締合形貌的探索為了直觀觀察甲苯溶液中瀝青質分子的締合形貌,利用透射電鏡對瀝青質進行觀將烘干后的正庚烷瀝青質放入瑪瑙研缽,加入適量無水乙醇,研磨半小時使得瀝青質無水乙醇中呈現懸浮狀態(tài),進行觀察。三種瀝青質的透射電鏡圖如圖 3-3,3-4 所示。(a) (b) (c)圖 3-3 200nm 分辨率下海上稠油瀝青質(a)四川混渣瀝青質(b)油砂瀝青瀝青質(c)顆粒形貌Fig3-3 TEM pictures of HSasp(a), SCasp (b) and YSasp(c)200 nm 200 nm 200 nm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文革;;塔河油田瀝青質稠油成因分析及防治技術[J];斷塊油氣田;2010年04期

2 張磊;李傳;闕國和;;石油瀝青質的吸附行為——Ⅰ吸附機理及研究方法[J];石油瀝青;2007年05期

3 王予軍;石油瀝青質的化學和物理─Ⅰ石油瀝青質的定義和分離[J];石油瀝青;1995年04期

4 孔慶云,要丹,韓芳,李鐵,李振廣;瀝青質地球化學研究的初步認識[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93年03期

5 張艷芳,梁文杰,劉晨光;對孤島及單家寺瀝青中瀝青質的 X-射線衍射研究[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1989年03期

6 王艷婷;郭繼香;;瀝青質沉積分散技術發(fā)展探討[J];廣東化工;2016年14期

7 寧俐;;伊朗Y油田輕質油瀝青質沉積的預測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29期

8 閔令元;;油田開發(fā)的潛在危害——瀝青質沉積[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年22期

9 張慶軒,楊國華,楊普江,王保三;石油瀝青質在烴中的穩(wěn)定性研究[J];化學研究與應用;2001年01期

10 W.A.Limanoka,田興國,李泓平,李維安;在電潛泵應用過程中瀝青質的沉積[J];國外油田工程;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秀枝;劉冬云;張智華;徐廣通;;瀝青質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波譜研究[A];2018第二十屆全國波譜學學術年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8年

2 顧春華;云志;;銻錫金屬間化合物脫瀝青質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3 鄒瀅;宋麗;翁惠新;;遼河減渣中金屬鐵的賦存與分布特征[A];上海市石油學會中青年科技論文集(2007)[C];2007年

4 孫昱東;楊朝合;山紅紅;沈本賢;;渣油加氫轉化過程中瀝青質結構單元的變化[A];中國石油學會第六屆石油煉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盧貴武;鄭慶彬;李英峰;;瀝青質聚沉的分子動力學模擬[A];第十三屆全國光散射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徐明進;李明遠;吳肇亮;AlfredA.Christy;林梅欽;;瀝青質和膠質的界面膜性質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7 徐明進;李明遠;吳肇亮;林梅欽;;瀝青質和膠質的乳狀液穩(wěn)定性及其界面膜性質研究[A];第九屆全國化學工藝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8 祝慶軍;魏相霞;姚臻;曹X;;苯乙烯-馬來酰亞胺共聚物的酰亞胺化程度對含瀝青質模擬原油降凝減粘性能影響[A];201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下冊)[C];2014年

9 王繼乾;李明;鄧文安;張龍力;闕國和;;克拉瑪依渣油熱反應過程中相分離與生焦過程的化學機制[A];中國化學會第九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魏朵;Ezequiel Orlandi;S忮bastien Simon;Johan Sj銉blom;Malin Suurkuusk;;微量熱法研究瀝青質與烷基苯衍生物型抑制劑的相互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集(第六分會)[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厲濤;梳型共聚物與蠟、瀝青質/膠質的組裝行為對原油流變性能的影響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8年

2 趙玉建;稠油中瀝青質井下裂解及應用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3 潘銀華;生物降解作用對遼河原油化學組成的影響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5年

4 廖澤文;瀝青質地球化學行為研究及其在石油勘探開發(fā)中的應用前景[D];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1年

5 劉洪安;道路瀝青降蠟改性與老化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6 于雙林;渣油加氫體系膠體性質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7 王穎;稠油微波加熱降粘機理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2年

8 李道山;三元復合驅表面活性劑吸附及堿的作用機理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3年

9 邊穎慧;新型酞菁化合物的合成、聚集及對石油重組分締合的影響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10 王繼乾;添加物對渣油熱反應生焦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自然;重質油瀝青質締合行為的電學表征[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2 孫士昌;不同瀝青質平均分子結構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3 賀蘭雁;模型聚芳烴瀝青質分子聚集行為的分子動力學模擬[D];湘潭大學;2018年

4 蘇梅;渣油原生與次生瀝青質含硫結構及性質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5 王智超;油砂熱解過程中瀝青質的結構變化[D];東北電力大學;2015年

6 顧春華;銻錫金屬間化合物脫瀝青質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賈英;注CO_2含瀝青質重質原油沉積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8 李英峰;石油瀝青質締合體的分子動力學研究和抑制劑的篩選[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9 沙建軍;渣油熱解結焦抑制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10 康劍翹;瀝青化學組成結構與宏觀性質關聯(lián)關系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本文編號:281131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81131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0a9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