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及生物質快速熱解和熱解焦油提質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Q530.2;TK6
【圖文】:
以獲取高產率和高品質焦油,生物質油中點問題。逡逑熱解過程逡逑煤在惰性氣氛下加熱而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變化和化化成液體(焦油+水)、固體(半焦)和煤氣。由于成煤組成和結構差異顯著,導致不同煤種在相同條件的熱解行性質也不相同。煤熱解過程的本質為自由基反應過程(如生成和自由基間反應生成穩(wěn)定的熱解產物。煤熱解過程成自由基碎片,這些自由基在煤孔道中擴散移動的同時相反應,生成一次熱解產物。一次熱解揮發(fā)分在離開煤粒續(xù)發(fā)生二次反應,最終生成液體、氣體和固體產物=逡逑’逡逑
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因此,^u發(fā)和發(fā)掘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或補充品迫在眉睫。生物質作為逡逑產量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資源,其清潔可再生,具有H/C原子比和逡逑0/C原子比高的特點(如圖1.2)。作為開發(fā)利用研究對象的生物質資源主要包含有農逡逑業(yè)廢棄物、林業(yè)廢棄物及水生植物等。生物質能是指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是綠色植逡逑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于生物質內。開發(fā)利用生物質能源對于有逡逑效利用可再生資源、減緩能源短缺、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高效合理經逡逑濟的生物質資源轉化利用技術需要以相關科學與技術問題的研究作為推進劑。逡逑2.0*1邐邐邐逡逑H邐Digestatc^^*^^-^.邐逡逑“邋?邋Dig—邐..邋..邋???’”邋娜少逡逑.!邋M邐'、、、?七::Bloraajw邋z,’’逡逑I邋;:::逡逑0,4邋■邐°邋t0xCe。猓猓螅澹茫瑁幔蝈义希埃插澹恚椋遥簦瑁颍幔洌簦邋义希,0邋*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邐逡逑0.0邋(U邋0.2邋0J邋0.4邋0.5邋0.6邋0.?邋0.8邋0.9邋1.0逡逑O/C邋atomic邋ratio逡逑圖1.2固體燃料的H/C和O/C原子比關系逡逑Fig.邋1.2邋The邋relationship邋of邋solid邋fuels邋between邋H/C邋and邋0/C[49]逡逑目前,己開發(fā)的生物質轉化利用技術主要包括生物轉化法和熱化學轉化法。在熱化逡逑學轉化技術中
組分熱解產生的揮發(fā)分之間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54]。生物質種類不同,纖維素、半纖逡逑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差別顯著,同一組分的具體結構和縮合度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從而逡逑導致生物質熱解行為也不相同155_57]。用于熱解制油的生物質典型組分及組成如圖1.3所逡逑示。Zhao等[58]研宄發(fā)現,管式爐中程序升溫條件下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熱解焦逡逑油產率分別在50(TC、45CTC和60(TC達最大值,纖維素利于焦油的生成,半纖維素主逡逑要促進了氣體的生成,而木質素熱解半焦產率最高[59]。Scot等16()]采用流化床反應器研宄逡逑了不同種類生物質的熱解行為。結果表明,楓樹和甘蔗渣快速熱解焦油產率可達逡逑60%?70%,麥秸和玉米秸焦油產率為40%?50%,纖維素含量低的白楊樹皮焦油產率最逡逑低,液體產率與纖維素含量呈現較好的相關性。Trinh等[61]也發(fā)現,不同組成的生物質逡逑熱解焦油產率差別較大,焦油性質(元素組成、熱值及平均分子量)亦不相同,木質類、逡逑秸稈類和藻類熱解生物油(無水)熱值分別為24.0、23.7和25.7MJ/kg。此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源;賀新福;楊伏生;張亞剛;任秀彬;周安寧;;熱解溫度及氣氛變化對神府煤熱解產物分布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5年S2期
2 夏芝香;岑建孟;唐巍;李超;方夢祥;王勤輝;駱仲泱;;熱解溫度對2種煤在流化床中熱解產物的影響[J];動力工程學報;2015年10期
3 梁麗彤;黃偉;張乾;劉建偉;郝曉剛;張忠林;;低階煤催化熱解研究現狀與進展[J];化工進展;2015年10期
4 陳昭睿;王勤輝;郭志航;駱仲泱;JIA Xin;FANG Meng-xiang;;熱解氣停留時間對典型煙煤熱解產物的影響[J];熱能動力工程;2015年05期
5 高超;馬鳳云;馬空軍;黃黎明;鐘梅;;熱解氣氛對煤催化熱解焦油品質的影響[J];煤炭學報;2015年08期
6 張純;朱生華;白永輝;劉昌龍;閆倫靖;李凡;;CO_2氣氛對伊寧煤熱解過程中酚分布的影響[J];煤炭轉化;2015年01期
7 楊燕梅;張海;呂俊復;楊海瑞;;基于Py-GC聯(lián)用的煤快速熱解實驗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15年01期
8 白太寬;;煤炭低溫熱解多聯(lián)產技術——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徑[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14年12期
9 陳宗定;張書;王芳杰;賈曉路;許德平;王永剛;;活化前后半焦原位催化重整褐煤熱解焦油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4年11期
10 劉振宇;;煤化學的前沿與挑戰(zhàn):結構與反應[J];中國科學:化學;2014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唐初陽;影響生物質和煤共熱解油產率和品質的機理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7年
2 亞力昆江·吐爾遜;外循環(huán)徑向移動床中生物質和煤催化共氣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芳杰;勝利褐煤溫和氣化焦油催化重整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4年
4 王超;生物質快速熱解制油工藝分析及油品改質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5 袁帥;煤、生物質及其混合物的快速熱解及過程中氮的遷移[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6 李世光;煤熱解和煤與生物質共熱解過程中硫的變遷[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7 劉生玉;中國典型動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熱解過程的化學基礎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周巧巧;中低階煤熱解過程中揮發(fā)物反應行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7年
2 馬江山;固體熱載體法神東煤熱解以及與液化殘渣共熱解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3 李敏;富氫氣氛下煤催化熱解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4 郭林丹;水蒸氣對煤與生物質共熱解的影響[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5 宋寧;含氧煤層氣VPSA脫氧及CMS制備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6 張范;落下床中煤與生物質的共熱解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7 羅進成;中國西部五種典型煤的熱解及催化加氫熱解行為熱重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8 張曉方;基于反應解耦的煤氣化熱解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5721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75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