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制取合成氣的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3 12:45
【摘要】:隨著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污染及能源短缺問題,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作為第三代生物燃料,微藻具有生長周期短、生物產量高、含油量豐富、不占用農業(yè)耕地、固定CO2能力強等優(yōu)勢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微藻氣化制取可燃氣是微藻能源化利用的一個重要技術方向,其中化學鏈氣化作為一種新穎的氣化技術而受到研究學者的關注。目前國內外在化學鏈氣化生物質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結合微波預處理的研究未見報道,機理和技術研究還有較多不足之處,為此,以小球藻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探討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制取合成氣的特性、殘渣性能變化、失重特性、氣相產物紅外演變特性以及小球藻焦化學結構的變遷行為,對于深入了解和揭示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反應機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采用管式固定床反應器研究多工況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的反應特性,獲得合成氣的產出特性、殘渣的性能變化以及最優(yōu)運行參數。結果表明:化學鏈氣化反應能顯著促進小球藻的氣化反應,氣體產物增加明顯,達24.67%,而且H2、CO、CH4、CO2、氣體產率、低位熱值、碳轉化率和氣化效率均有明顯的增加。隨著氧載體含量的增加,氣體產物、CO2、氣體產率、碳轉化率和Fe3+含量逐漸增大,H2、CH4和低位熱值持續(xù)降低,而CO、氣化效率先增加后持續(xù)降低。隨著反應溫度的增加,氣體產物、氣體產率、碳轉化率和氣化效率先升高而后降低,CO2和CH4濃度逐漸降低,H2和CO濃度逐漸增加。1.0是最佳的氧載體/小球藻比例,800℃是最佳的化學鏈氣化反應溫度和氧載體的最佳氧化溫度。其次,在不同微波預處理功率和時間下,利用管式固定床反應器進行化學鏈氣化實驗,獲得了微波預處理條件對合成氣產出特性的影響以及最佳的微波預處理條件。結果表明:隨著微波預處理功率的增加,CO和H2濃度、低位熱值LHV、氣體產率、碳轉化率、氣化效率和Fe2+含量均先增加然后降低,而CO2濃度先降低然后逐漸增加,CH4濃度持續(xù)降低。隨著微波預處理時間的增加,CO、H2和CH4濃度、低位熱值LHV、氣體產率、碳轉化率、氣化效率和Fe2+含量均先增加然后降低,而CO2濃度先降低然后逐漸增加。另外,適當的微波預處理功率和時間可以使固體殘渣的結構變得疏松,相反則會使結構緊密。750 W和60 s是最優(yōu)的微波預處理功率和時間。然后,采用熱重分析儀研究不同升溫速率和預處理條件對化學鏈氣化小球藻特性的影響,獲得了失重特性和反應動力學參數,建立了化學鏈氣化反應動力學模型。結果表明:化學鏈氣化過程可以劃分為干燥階段、熱解階段、熱解焦氣化以及礦物質分解和熱解焦氣化4個階段;熱解階段是最大的失重段,其次是熱解焦氣化階段;化學鏈氣化反應的效果和反應性明顯優(yōu)于熱解反應,而且微波預處理后效果和反應性更佳;化學鏈氣化反應的固體轉化率增加了38.68%,微波預處理后繼續(xù)提高了14.23%。隨著升溫速率的增加,失重速率、固體轉化速率、比反應速率和反應活性提高,反應開始溫度升高,殘留物重量相應增加。均相反應模型在3個階段主反應區(qū)間的擬合效果均優(yōu)于縮核反應模型,合適的微波預處理可以降低反應活化能,有效地促進化學鏈氣化反應。接著,采用TG-FTIR聯(lián)用技術分析不同反應工況下的化學鏈氣化特性,探討了熱重特性、氣體產物的析出特性,獲得了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的氣相產物析出演變路徑。結果表明:C-O(醇、酚和醚)、C=C(芳香族化合物)、C=O(醛、酮、酸和酯)、NH3、HCN的主要析出區(qū)間為熱解階段;化學鏈氣化反應和微波預處理均能抑制NH3和HCN的排放量;微波預處理小球藻后,其排放濃度更低。CO的主要析出區(qū)間為熱解階段和炭化階段;化學鏈氣化反應中CO排放濃度增加,微波預處理小球藻后,CO析出量最大。化學鏈氣化反應中H2O、CO2、CH4排放量比熱解反應有所增大,小球藻經過微波預處理后其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多于SiO2:Chlorella工況。最后,在恒溫條件下應用紅外壓片技術分析各種小球藻焦化學結構的變化情況,獲得各個基團的變化規(guī)律,揭示了主要官能團或結構的演變行為。結果表明:反應的前1min是主要的失重區(qū)間,1~10 min是第二個較大的失重區(qū)間,化學鏈氣化反應性能明顯高于熱解反應,微波預處理后性能更優(yōu)。-OH、C-H、-CH2、-CH3和C=O官能團在化學鏈氣化反應后,發(fā)生斷裂、縮合、重組和芳構化等反應而析出H2O、CH4、C2H4、C2H6和CO2等小分子氣體,進而均明顯地降低了吸收峰強度。芳核C=C、醚鍵和Fe2O3吸收峰強度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逐漸降低,微波預處理后吸收峰強度明顯降低;瘜W鏈氣化反應后S=O伸縮振動吸收峰強度降低,而產生更多的H2S或SO2氣體,微波預處理后有利于后續(xù)反應SOx污染物的減排。
【圖文】:

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制取合成氣的機理研究


炕連灶的改進[23]

示意圖,鍋爐燃燒,爐排爐,流化床鍋爐


Fig. 1-1 The schematic of stove connecting with kang圖 1-2 炕連灶的改進[23]Fig. 1-2 The improvement of stove connecting with kang2)鍋爐燃燒技術。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665.3;TK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楊先;張軍;盛昌棟;張永春;袁士杰;;化學鏈燃燒技術中載氧體的最新研究進展[J];現代化工;2008年09期

2 秦翠娟;沈來宏;肖軍;高正平;;化學鏈燃燒技術的研究進展[J];鍋爐技術;2008年05期

3 鄭敏;沈來宏;肖軍;秦翠娟;;煤化學鏈燃燒還原階段的污染物抑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0年10期

4 肖睿;張帥;鄭文廣;宋啟磊;楊一超;;基于鐵礦石載氧體的化學鏈燃燒[J];燃燒科學與技術;2011年02期

5 魏國強;何方;黃振;趙坤;李新愛;李海濱;;化學鏈燃燒技術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2年04期

6 王杰;王文舉;朱曙光;熊榮輝;劉心志;;化學鏈燃燒技術中載氧體的研究進展[J];現代化工;2012年11期

7 李廣龍;;化學鏈燃燒技術中載氧體的研究概述[J];山東化工;2013年02期

8 劉永卓;郭慶杰;田紅景;;煤化學鏈轉化技術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4年06期

9 段慧維;張建民;陳磊;屈星星;林潔;;化學鏈燃燒技術的研究現狀[J];山西能源與節(jié)能;2007年01期

10 王雷;盧海勇;沈來宏;;化學鏈燃燒鈣基載氧體的競爭反應熱力學分析[J];煤炭轉化;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李振山;韓海錦;蔡寧生;;化學鏈燃燒研究現狀及進展[A];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郭慶杰;劉永卓;田紅景;王許云;;化學鏈過程載氧體顆粒研究進展[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姜旭;王翠蘋;徐承浩;狄海生;;CaSO_4為載氧體的煤化學鏈燃燒流動反應數值模擬[A];高等學校工程熱物理第十九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4 田紅景;郭慶杰;;基于CaSO_4的復合型載氧體在化學鏈燃燒系統(tǒng)中的應用[A];中國顆粒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帥;燃煤化學鏈燃燒中煤與鐵基載氧體結構與反應性的關系及其相互作用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2 祝捷;生物質廢物熱解氣單塔固定床化學鏈制氫系統(tǒng)實驗研究[D];清華大學;2015年

3 胡志鋒;微波預處理驅動下化學鏈氣化小球藻制取合成氣的機理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張筱松;耦合化學間冷的化學鏈燃燒與甲醇重整氫電聯(lián)產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09年

5 田紅景;鈣基載氧體在化學鏈燃燒技術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0年

6 丁寧;鈣基載氧體化學鏈燃燒的實驗研究與機理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7 鄭曉明;基于Cu基載氧體的化學鏈燃燒技術[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8 韓濤;多能源互補回收CO_2的化學鏈燃燒機理與動力系統(tǒng)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曉寧;納米銅載氧體煤直接化學鏈燃燒中多環(huán)芳烴生成特性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2 薛慧敏;銅基載氧體特性對煤化學鏈燃燒多環(huán)芳烴排放的影響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3 李媛;不同負載的銅基載氧體在煤化學鏈燃燒中有機污染物的排放特性[D];內蒙古大學;2015年

4 李渠;鐵基復合載氧體與CO/褐煤化學鏈燃燒性能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5 楊明明;煤化學鏈燃燒中流動/反應耦合對鐵基載氧體結構性能影響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5年

6 王煜茜;基于鐵礦石載氧體的氣體燃料化學鏈燃燒特性與氣固流動模擬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張松;松木/鐵基載氧體化學鏈氣化反應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8 禹建功;生物質化學鏈氣化及生物質半焦/載氧體氣化反應動力學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9 肖申;生物質化學鏈燃燒過程中氮的遷移機理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10 楊勤勤;鈣銅、鐵銅雙組分復合載氧體的化學鏈燃燒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6475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475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fd3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