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級孔TS-1分子篩的合成與催化氧化脫硫性能研究
【圖文】:
液體燃料中有機硫化物的主要成分分布
并利用極性的差異實現(xiàn)萃取分離脫硫,具體過程參見圖 1.2。由于子液體對水的敏感性,,在有水存在的反應體系中,離子液體會分解產(chǎn)生 HF 者鹵代廢物,穩(wěn)定性和循環(huán)性也較差。此外,離子液體和反應產(chǎn)物很難分離來,重復利用率較低。這些缺陷限制了其在工業(yè)上的應用[1]。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TE624.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宇;卞楊燕;崔群;王海燕;姚虎卿;;活性炭吸附二苯并噻吩過程中酚羥基作用的分子模擬和實驗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2 單國彬,劉會洲;多孔聚合物載體的制備及吸附脫除二苯并噻吩的初步探索[J];過程工程學報;2002年06期
3 徐永強,董曉芳,趙會吉,葉天旭,劉晨光;二苯并噻吩在γ-Al_2O_3上分散狀態(tài)及吸附狀態(tài)的研究[J];石油學報(石油加工);2003年01期
4 林玉福;陳衛(wèi)強;段宣明;;具有C_(2v)對稱性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學特性[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5 侯影飛;孔瑛;郭寧;祝威;張建;;二苯并噻吩生物降解菌培養(yǎng)和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6 李珊珊;李國強;馬挺;梁鳳來;劉如林;;苯并噻吩與二苯并噻吩脫硫酶功能相關性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8年11期
7 聶毅;蔡洋;孟洪;李春喜;王子鎬;;改性吸附劑脫除燃油中二苯并噻吩的研究[J];化學工程;2009年08期
8 常杰;劉靖;王安杰;李翔;倪曉磊;胡永康;;空氣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研究[J];精細化工;2009年11期
9 張娟;趙地順;楊潔;楊立彥;;核黃素光敏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11年05期
10 張娟;趙地順;楊潔;楊立彥;王春芳;;芬頓試劑光氧化二苯并噻吩的研究[J];現(xiàn)代化工;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忻;張愛茜;高常安;劉存;王連生;;不同助溶劑對二苯并噻吩的增溶作用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4年
2 周新銳;王慧;蓋洪濤;馬紅;李娟;;過氧化氫對二苯并噻吩的仿生脫硫研究[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摘要集[C];2009年
3 侯影飛;孔瑛;李春虎;馮麗娟;;二苯并噻吩生物降解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4 常勇慧;劉英;呂浩;應漢杰;;懸浮聚合法制備印跡微球固相萃取二苯并噻吩[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藺遠;張愛茜;傅建捷;;脫硫關鍵酶降解二苯并噻吩分子機制的理論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6 張娟;趙地順;;核黃素光敏化氧化二苯并噻吩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shù)年會第1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7 郭秀燕;李術(shù)元;岳長濤;;硼化鎳原位還原脫除二苯并噻吩有機硫[A];第三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shù)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譚謙;余國賢;金亞清;周曉龍;;活性炭載磷鎢酸催化過氧化氫脫除二苯并噻吩的研究[A];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2008年度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高國華;程時富;劉月明;吳鵬;何鳴元;;燃料油氧化脫硫的研究Ⅱ:鈦硅分子篩催化氧化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催化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0 司曉娟;程時富;安瑩;高國華;;Au/Ti-MWW催化氧化脫除模擬油品中硫化物的研究[A];中國化工學會2008年石油化工學術(shù)年會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杜樹婷;多級孔TS-1分子篩的合成與催化氧化脫硫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2 劉杰;含S,S-二氧—二苯并噻吩單元的聚合物的合成與光電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萬濤;戈登氏菌Gordonia sp.WQ-01對石油中二苯并噻吩(DBT)生物脫硫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4 肖慧萍;基于S,S-二氧—二苯并噻吩單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5 王云;鈦硅分子篩催化氧化脫除燃油中硫化物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6 白金;二苯并噻吩及其加氫中間體在體相金屬磷化物上的加氫脫硫反應[D];大連理工大學;2014年
7 王亞楠;離子液體的制備、表征以及在催化燃油脫硫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豐;卟啉鐵光催化氧化二苯并噻吩類化合物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明龍;二苯并噻吩脫硫菌的篩選、鑒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3 宋靜;二苯并噻吩脫硫菌的篩選及其代謝途徑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蘭培;樹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備及對燃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5 李莎;碳微球表面二苯并噻吩分子印跡聚合材料制備過程優(yōu)化及吸附性能初探[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6 肖靜;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在改性活性炭和Y型分子篩上的吸附[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林玉福;具有C_(2v)對稱性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學特性[D];北京化工大學;2007年
8 姜彩云;多金屬氧酸鹽反膠束催化劑的制備及催化氧氣氧化二苯并噻吩[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范飛超;芳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對活性炭脫硫的影響[D];華東理工大學;2012年
10 徐曉穎;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加氫脫硫中間體的合成[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215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xgylw/262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