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格架影響壓水堆燃料組件內(nèi)復雜兩相流動特性的數(shù)值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L352
【圖文】:
圖 1.1 壓水堆核電站流程圖Fig. 1.1 Schematic of the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Nuclear Power Plant圖 1.2 壓水堆壓力容器示意結構圖 圖 1.3 壓水堆燃料組件及燃料元件結構圖Fig. 1.2 The structure of pressure vessel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2圖 1.2 壓水堆壓力容器示意結構圖 圖 1.3 壓水堆燃料組件及燃料元件結構圖Fig. 1.2 The structure of pressure vessel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Fig. 1.3 The structure of fuel assembly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堆芯是由一百多個燃料組件構成的,而燃料組件是由多層定位格架、一個上管座、一個下管座、若干個導向管以及燃料元件組成,其結構如圖 1.3 所示。在常用的壓水堆中的燃料組件都采用燃料元件正方形排列,常見的排列方式有 14 14,17 17 等。在大部分燃料組件中,沿著軸向高度方向有 8 個定位格架,其中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為簡單格架,其余 6 個定位格架都帶有相同的內(nèi)外條帶、攪混翼片、彈簧片和剛凸結構的格架。定位格架是棒束之間使用的主要部件之一,對燃料棒有夾持和支撐的作用,同時保持適當?shù)陌?棒間隙,形成安全的流動通道,并防止束流
2圖 1.2 壓水堆壓力容器示意結構圖 圖 1.3 壓水堆燃料組件及燃料元件結構圖Fig. 1.2 The structure of pressure vessel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Fig. 1.3 The structure of fuel assembly in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堆芯是由一百多個燃料組件構成的,而燃料組件是由多層定位格架、一個上管座、一個下管座、若干個導向管以及燃料元件組成,其結構如圖 1.3 所示。在常用的壓水堆中的燃料組件都采用燃料元件正方形排列,常見的排列方式有 14 14,17 17 等。在大部分燃料組件中,沿著軸向高度方向有 8 個定位格架,其中第一個和最后一個為簡單格架,其余 6 個定位格架都帶有相同的內(nèi)外條帶、攪混翼片、彈簧片和剛凸結構的格架。定位格架是棒束之間使用的主要部件之一,對燃料棒有夾持和支撐的作用,同時保持適當?shù)陌?棒間隙,形成安全的流動通道,并防止束流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明星,許國華,賈桂英;定位格架對再淹沒傳熱的影響[J];原子能科學技術;1989年05期
2 許誼蘭,鄭志輝,鄢利偉,王喜和;17×17定位格架剛凸高度差值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J];中國核科技報告;2000年00期
3 王小軍,陳炳德,黃彥平,熊萬玉;棒束定位格架空氣-水兩相分布數(shù)值模擬[J];核動力工程;2003年04期
4 夏成烈;鎳基合金定位格架制造[J];中國核科技報告;1989年00期
5 夏成烈;鎳基合金定位格架制造[J];中國核科技報告;1989年S3期
6 許誼蘭,鄭志輝,鄢利偉,王喜和;17×17定位格架剛凸高度差值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J];中國核科技報告;1999年S4期
7 王小軍,陳炳德,黃彥平;帶定位格架棒束通道內(nèi)兩相流型研究[J];核動力工程;2003年03期
8 王小軍,陳炳德,黃彥平,孫奇;棒束定位格架空泡份額分布特性實驗研究[J];核科學與工程;2003年02期
9 毛景禮;田瑞峰;;棒束振動對定位格架通道流場的影響的數(shù)值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10 史明哲;許國華;;棒束再淹沒傳熱試驗研究[J];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年報;1990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田瑞峰;毛曉輝;王小軍;;湍流模型在定位格架棒束通道流動的數(shù)值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3冊)[C];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子樂;定位格架影響壓水堆燃料組件內(nèi)復雜兩相流動特性的數(shù)值研究[D];重慶大學;2017年
2 周夢君;定位格架結構特征對子通道熱工水力特性影響數(shù)值模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
3 毛曉輝;帶定位格架的棒束通道內(nèi)三維流場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4 劉一萌;帶定位格架燃料棒束通道非穩(wěn)態(tài)流動換熱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5 羅騫;帶定位格架燃料棒束通道內(nèi)流動與傳熱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4年
6 毛景禮;5×5棒束定位格架流致振動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7 崔強;帶定位格架的堆芯通道內(nèi)流動傳熱特性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7年
8 王瑞奇;基于激光診斷技術的棒束通道流場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9 王嘯宇;基于激光診斷技術的棒束間流動交混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10 宋立峰;定位格架棒束通道水力性能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9680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kxlw/279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