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固態(tài)燃料球床熔鹽堆堆芯入口流場優(yōu)化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TL4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玉光;;核能機構發(fā)起三里島2號堆堆芯樣品的國際研究[J];國外核新聞;1989年02期
2 彭云康,李夔寧,童明偉,鄭華,肖澤軍;非能動堆芯應急冷卻系統(tǒng)試驗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3 陳立新;陳偉;張穎;江新標;趙柱民;;西安脈沖堆穩(wěn)態(tài)堆芯脈沖運行安全性分析及新堆芯布置方案設計[J];核動力工程;2006年S1期
4 劉曉黎;咸春宇;;鉛-鉍合金冷卻長循環(huán)堆芯物理設計限制區(qū)域研究[J];核動力工程;2008年04期
5 解家春;劉天才;;小型核電站堆芯方案[J];科技導報;2012年20期
6 陳立新;江新標;趙柱民;朱磊;周永茂;;醫(yī)院中子照射器Ⅰ型堆堆芯熱工水力分析[J];中國工程科學;2012年08期
7 楊玨;張勇;趙傳奇;單建強;王飛;曹良志;;雙排棒組件超臨界水堆堆芯方案設計[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8 王佳峗;樊普;;嚴重事故條件下堆芯升溫模擬[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2年10期
9 馮少東;張明;朱q;薛國宏;李源;陳惠亮;;堆芯跌落事故下反應堆結構功能性評定[J];核技術;2013年04期
10 劉亞芬;梅龍偉;蔡翔舟;;熔鹽堆不同堆芯邊界下的物理研究[J];核技術;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余綱林;候曄;王侃;;小型長壽命核能系統(tǒng)堆芯物理性能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反應堆物理與核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李云召;吳宏春;盧皓亮;曹良志;宋小明;姚棟;;溶液堆堆芯計算方法研究與程序研制[A];第十二屆反應堆數值計算與粒子輸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吳丹;余紅星;;稠密柵堆芯底部再淹沒特性介紹及模擬方法研究[A];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學技術年報(2011)[C];2013年
4 管宇;張堅盛;厲井鋼;姚建凡;;堆芯設計超算平臺建設及管理[A];2013電力行業(yè)信息化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趙柱民;陳立新;繆正強;袁建新;江新標;陳達;;脈沖堆脈沖工況下堆芯功率時空分布模擬[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2冊)[C];2009年
6 馮少東;張明;朱q;薛國宏;李源;陳惠亮;;堆內構件假想堆芯跌落事故分析[A];第十七屆全國反應堆結構力學會議論文集[C];2012年
7 杜曉光;王銘濤;汪明珠;陳章國;肖功珊;黃國良;張堯;陳雅杰;;移動式堆芯中子注量率測量系統(tǒng)概述[A];2010中國核電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宮兆虎;姚棟;王侃;;用于堆芯換料方案優(yōu)化的區(qū)間限界算法的改進及驗證[A];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學技術年報(2011)[C];2013年
9 司勝義;;壓水堆堆芯反射層的截面參數化及優(yōu)化設計[A];第一屆反應堆物理與核材料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曹欣榮;趙斌;衷斌;趙強;;堆芯物理計算校正方法研究[A];全國計算物理學會第六屆年會和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所自主研發(fā)堆芯照相設備填補國內空白[N];四川科技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鄂彥志;GPU加速的氟鹽冷卻球床堆堆芯瞬態(tài)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劉峰瑞;氟鹽冷卻球床堆堆芯燃料球離散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宮兆虎;堆芯裝載方案優(yōu)化的新方法[D];清華大學;2011年
4 劉曉晶;混合能譜超臨界水冷堆堆芯熱工與物理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5 劉濤;新型核動力推進裝置堆芯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6 文靜;中國實驗快堆堆芯單方向水平抗震分析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6年
7 Anwar Hussain;利用TRISO燃料緊湊型壓水堆堆芯的概念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胡峗;鈉冷快堆嬗變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9 張鵬;超臨界水堆物理分析方法與物理特性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10 趙文博;瞬態(tài)節(jié)塊格林函數方法及其與熱工—水力耦合研究[D];清華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躍;核電站用堆芯補水箱設計分析與評定[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2 宋旺旺;空間堆的輻射屏蔽設計[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王夢嬌;微型反應堆低濃鈾堆芯的優(yōu)化設計[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4 賈仁東;AP1000嬗變MA對安全性影響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年
5 陸彬;核電站堆芯溫度場重構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6 周婷;AP1000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tǒng)應對大LOCA事故分析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6年
7 馮權勝;小型固態(tài)燃料球床熔鹽堆堆芯入口流場優(yōu)化設計[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2017年
8 曾正魁;內冷式壓水堆堆芯概念設計及物理特性研究[D];南華大學;2013年
9 余文生;富集度對堆芯物理特性影響的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年
10 段新會;壓水堆堆芯系統(tǒng)建模及其控制系統(tǒng)仿真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75620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hkxlw/275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