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源瑞利面波兩道法提取頻散曲線的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2-21 06:19
近年來,被動源瑞利面波勘探技術發(fā)展迅速,它所獨有的以環(huán)境噪聲作為信號源進行勘探的能力,使得它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成圖分辨率高、采集過程受限較少等特點。與主動源勘探方法相比,被動源面波勘探方法更適合于城市周邊等地區(qū)的勘探工作。但由于被動源噪聲信號能量低,震源分布不均,以及在實際生產探測中測量時長不足等影響,在提取頻散曲線時,會造成頻譜零點的增加或缺失等問題,這給頻散曲線的精確提取帶來一定困難,而頻散曲線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橫波速度反演結果。本文介紹了被動源方法中Aki提出的空間自相關理論,兩道法原理,并針對兩道法提取頻散曲線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設置高斯濾波器對互相關信號進行濾波處理、控制時窗長度、以及在計算相速度公式中加入控制參數(shù)等方法來進行改進。通過建立理論模型和對鳳翔縣野外實際數(shù)據(jù)的處理,來驗證處理結果的可行性和準確性。同時,探討了通過互相關技術對被動源噪聲信號進行重建后,再運用主動源方法提取頻散曲線,與改進后的兩道法提取的頻散曲線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驗證了本文頻散曲線提取質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論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對兩道法提取被動源面波頻散曲線方法進行了改進,基于空...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和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的研究內容
1.4 論文的組織結構
第二章 被動源瑞利波頻散曲線計算原理
2.1 瑞利波的基本方程
2.1.1 均勻彈性空間中的體波方程
2.1.2 均勻彈性半空間中的瑞利波方程
2.1.3 均勻層狀介質中的瑞利波頻散方程
2.2 空間自相關計算原理
2.2.1 微地震的波譜
2.2.2 空間自相關函數(shù)
2.2.3 圓形臺站的空間自相關函數(shù)
2.3 兩道法計算原理
2.4 檢波器間距的選取
第三章 瑞利波波場數(shù)值模擬計算
3.1 背景噪聲的源
3.2 背景噪聲模擬方法
3.3 瑞利波地震波場正演模擬算例
3.3.1 均勻半空間地質模型
3.3.2 雙層遞增型地質模型
3.3.3 三層含低速軟弱夾層地質模型
3.3.4 四層含高速硬夾層地質模型
第四章 對兩道法提取頻散曲線的改進
4.1 對互相關信號進行濾波處理
4.2 對時窗長度以及互相關結果的選擇
4.3 頻譜實部零點的選取
4.4 實例驗算
4.4.1 雙層速度遞增模型
4.4.2 三層含低速軟弱夾層地質模型
4.4.3 四層含高速硬夾層地質模型
第五章 野外實際數(shù)據(jù)計算處理
5.1 前期準備工作以及觀測系統(tǒng)的建立
5.1.1 設備性能要求
5.1.2 觀測場地概況
5.1.3 建立觀測系統(tǒng)
5.1.4 被動源瑞利面波頻散曲線提取流程
5.2 單臺站預處理
5.2.1 去除儀器響應以及去趨勢和去均值
5.2.2 對數(shù)據(jù)進行濾波
5.2.3 時間域和頻率域歸一化處理
5.2.4 分段互相關計算中時窗長度的選擇
5.3 利用互相關法重構地震信號
5.4 頻散曲線的提取
5.5 反演頻散曲線獲得速度模型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05163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意義和背景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論文的研究內容
1.4 論文的組織結構
第二章 被動源瑞利波頻散曲線計算原理
2.1 瑞利波的基本方程
2.1.1 均勻彈性空間中的體波方程
2.1.2 均勻彈性半空間中的瑞利波方程
2.1.3 均勻層狀介質中的瑞利波頻散方程
2.2 空間自相關計算原理
2.2.1 微地震的波譜
2.2.2 空間自相關函數(shù)
2.2.3 圓形臺站的空間自相關函數(shù)
2.3 兩道法計算原理
2.4 檢波器間距的選取
第三章 瑞利波波場數(shù)值模擬計算
3.1 背景噪聲的源
3.2 背景噪聲模擬方法
3.3 瑞利波地震波場正演模擬算例
3.3.1 均勻半空間地質模型
3.3.2 雙層遞增型地質模型
3.3.3 三層含低速軟弱夾層地質模型
3.3.4 四層含高速硬夾層地質模型
第四章 對兩道法提取頻散曲線的改進
4.1 對互相關信號進行濾波處理
4.2 對時窗長度以及互相關結果的選擇
4.3 頻譜實部零點的選取
4.4 實例驗算
4.4.1 雙層速度遞增模型
4.4.2 三層含低速軟弱夾層地質模型
4.4.3 四層含高速硬夾層地質模型
第五章 野外實際數(shù)據(jù)計算處理
5.1 前期準備工作以及觀測系統(tǒng)的建立
5.1.1 設備性能要求
5.1.2 觀測場地概況
5.1.3 建立觀測系統(tǒng)
5.1.4 被動源瑞利面波頻散曲線提取流程
5.2 單臺站預處理
5.2.1 去除儀器響應以及去趨勢和去均值
5.2.2 對數(shù)據(jù)進行濾波
5.2.3 時間域和頻率域歸一化處理
5.2.4 分段互相關計算中時窗長度的選擇
5.3 利用互相關法重構地震信號
5.4 頻散曲線的提取
5.5 反演頻散曲線獲得速度模型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9051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9051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