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年以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磁場古強度演化及其地球動力學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3-05-04 05:10
海洋沉積物能夠記錄較為連續(xù)的古地磁信息.對沉積物記錄的天然剩磁(NRM)進行歸一化處理,可以構建過去較為連續(xù)的地磁場相對古強度(RPI)信息,這對于研究地磁場演變與全球記錄對比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本文以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區(qū)L07巖芯作為研究對象,利用等溫剩磁(IRM)作為NRM的歸一化參數,構建了南海西北次海盆地區(qū)37ka以來的RPI曲線.實驗結果顯示,L07巖芯中載磁礦物的成分較為單一,以單疇(SD)-細粒準單疇(PSD)低矯頑力磁鐵礦為主,能夠作為古強度記錄的載體.此外,在11.5ka處RPI出現峰值.進一步結合東亞地區(qū)鄂霍茨克海巖芯的RPI記錄以及中國黃土10Be的豐度變化,我們認為該RPI峰值是由于地球非偶極子場影響所致.這說明東亞正磁異常的影響范圍可以達到中國南海等中低緯度地區(qū),這為理解東亞地區(qū)磁場演化提供了新證據,同時也為該區(qū)千年尺度RPI記錄變化特征提供了新機制.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材料及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
2.1 沉積物磁組構特征
2.2 磁性礦物均一性
2.3 特征剩磁分析
2.4 地磁場相對古強度指標及巖芯年齡框架的建立
3 討論
4 結論
本文編號:3808014
【文章頁數】:11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材料及實驗方法
2 實驗結果
2.1 沉積物磁組構特征
2.2 磁性礦物均一性
2.3 特征剩磁分析
2.4 地磁場相對古強度指標及巖芯年齡框架的建立
3 討論
4 結論
本文編號:38080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8080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