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衛(wèi)星雷達測高數據的冰川物質平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7 17:03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五次報告的預測,冰川消融在未來將成為全球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 SLR)的主要來源。2003-2009年的全球冰川物質平衡速率大約為-259±28Gt·a-1,相當于0.71±0.08mm·a-1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冰川作為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在研究氣候變化,理解氣候與冰川變化的相互作用機制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冰川物質平衡觀測是探究冰川變化及其氣候響應機制的橋梁。而衛(wèi)星測高技術的發(fā)展為冰川大范圍、長時間地高程變化觀測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時還使得對于傳統(tǒng)方法難以到達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的冰川進行高程觀測成為可能。冰島因其大量的多種類型的冰川資源和氣候敏感性成為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區(qū)域,但是基于衛(wèi)星高程數據進行冰島冰川物質平衡估算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以冰島最大的四個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朗格冰原(Langjokull),霍夫斯冰原(Hofsjokull)和米達爾斯冰原(Myrdalsjokull)作為研究對象,...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冰島位置及其冰川分布圖(底圖來自GoogleMap")(
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研究區(qū)與數據本文用到的氣象數據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國家氣象數據中心(National Climatic DataCenter, NCDC) (ftp://ftp.ncdc.noaa.gov/pub/data/gsod)。美國國家氣象數據中心擁有分布在全球的超過9000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資料包括每天的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氣壓等常規(guī)氣象數據tsG],其中冰島有90個氣象站點數據,但是有些氣象站采集數據的時間不在本研宄的時段內,即1992-2010年,而且有的氣象站數據缺失嚴重,雖持續(xù)采集數據時間與研宄時段重疊,但因內大量缺失數據,導致在研宄時段內沒有數據。排除了這些氣象站后,本文共挑選了 34個氣象站進行分析(圖2-2)。
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章冰島冰原高程變化及物質平衡估計表3-2.有效高程點的蹄選閾值Table 3-2. Threshold of the elevation for selecting the valid elevation points數據集 左側閱值(m)右側閾值(m)有效點數總點數 比例(%)T/P 數據 14.98 1866.55 16496 17440 94.59RA-2 數據 2.57 1862.85 6061 6620 91.5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20年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東支和西支物質平衡變化[J]. 張國飛,李忠勤,王衛(wèi)東,王文彬.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9)
[2]利用衛(wèi)星資料反演區(qū)域冰川冰量變化的嘗試——以祁連山為例[J]. 王玉哲,任賈文,秦大河,秦翔. 冰川凍土. 2013(03)
[3]近期小冬克瑪底冰川物質平衡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張健,何曉波,葉柏生,吳錦奎. 冰川凍土. 2013(02)
[4]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1959-2009年物質平衡變化過程及特征研究[J]. 張國飛,李忠勤,王文彬,王衛(wèi)東,李慧林,懷保娟. 冰川凍土. 2012(06)
[5]基于ICESat塊域分析法探測2003~2008年南極冰蓋質量變化[J]. 史紅嶺,陸洋,杜宗亮,賈路路,張子占,周春霞.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4)
[6]雅魯藏布江流域冰川分布和物質平衡特征及其對湖泊的影響[J]. 姚檀棟,李治國,楊威,郭學軍,朱立平,康世昌,吳艷紅,余武生. 科學通報. 2010(18)
[7]北極Svalbard地區(qū)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物質平衡和運動特征分析[J]. 徐明星,閆明,任賈文,艾松濤,康建成,鄂棟臣. 極地研究. 2010(01)
[8]高亞洲冰川系統(tǒng)物質平衡特征及其對全球變化響應研究進展與展望[J]. 謝自楚,周宰根,李巧媛,王淑紅. 地球科學進展. 2009(10)
[9]青藏高原中部扎當冰川物質平衡研究[J]. 周廣鵬,姚檀棟,康世昌,蒲健辰,田立德,楊威. 冰川凍土. 2007(03)
[10]祁連山七一冰川物質平衡的最新觀測結果[J]. 蒲健辰,姚檀棟,段克勤,坂井亞規(guī)子,藤田耕史,松田好弘. 冰川凍土. 2005(02)
博士論文
[1]基于ICESat和冰雷達數椐的南極Lambert冰川流域冰蓋特征提取研究[D]. 張棟.南京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99150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冰島位置及其冰川分布圖(底圖來自GoogleMap")(
碩士學位論文 第二章研究區(qū)與數據本文用到的氣象數據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國家氣象數據中心(National Climatic DataCenter, NCDC) (ftp://ftp.ncdc.noaa.gov/pub/data/gsod)。美國國家氣象數據中心擁有分布在全球的超過9000個氣象站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資料包括每天的平均氣溫、最高氣溫、最低氣溫、降水量、氣壓等常規(guī)氣象數據tsG],其中冰島有90個氣象站點數據,但是有些氣象站采集數據的時間不在本研宄的時段內,即1992-2010年,而且有的氣象站數據缺失嚴重,雖持續(xù)采集數據時間與研宄時段重疊,但因內大量缺失數據,導致在研宄時段內沒有數據。排除了這些氣象站后,本文共挑選了 34個氣象站進行分析(圖2-2)。
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章冰島冰原高程變化及物質平衡估計表3-2.有效高程點的蹄選閾值Table 3-2. Threshold of the elevation for selecting the valid elevation points數據集 左側閱值(m)右側閾值(m)有效點數總點數 比例(%)T/P 數據 14.98 1866.55 16496 17440 94.59RA-2 數據 2.57 1862.85 6061 6620 91.56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近20年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東支和西支物質平衡變化[J]. 張國飛,李忠勤,王衛(wèi)東,王文彬. 生態(tài)學雜志. 2013(09)
[2]利用衛(wèi)星資料反演區(qū)域冰川冰量變化的嘗試——以祁連山為例[J]. 王玉哲,任賈文,秦大河,秦翔. 冰川凍土. 2013(03)
[3]近期小冬克瑪底冰川物質平衡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張健,何曉波,葉柏生,吳錦奎. 冰川凍土. 2013(02)
[4]天山烏魯木齊河源1號冰川1959-2009年物質平衡變化過程及特征研究[J]. 張國飛,李忠勤,王文彬,王衛(wèi)東,李慧林,懷保娟. 冰川凍土. 2012(06)
[5]基于ICESat塊域分析法探測2003~2008年南極冰蓋質量變化[J]. 史紅嶺,陸洋,杜宗亮,賈路路,張子占,周春霞. 地球物理學報. 2011(04)
[6]雅魯藏布江流域冰川分布和物質平衡特征及其對湖泊的影響[J]. 姚檀棟,李治國,楊威,郭學軍,朱立平,康世昌,吳艷紅,余武生. 科學通報. 2010(18)
[7]北極Svalbard地區(qū)Austre Lovénbreen和Pedersenbreen冰川表面物質平衡和運動特征分析[J]. 徐明星,閆明,任賈文,艾松濤,康建成,鄂棟臣. 極地研究. 2010(01)
[8]高亞洲冰川系統(tǒng)物質平衡特征及其對全球變化響應研究進展與展望[J]. 謝自楚,周宰根,李巧媛,王淑紅. 地球科學進展. 2009(10)
[9]青藏高原中部扎當冰川物質平衡研究[J]. 周廣鵬,姚檀棟,康世昌,蒲健辰,田立德,楊威. 冰川凍土. 2007(03)
[10]祁連山七一冰川物質平衡的最新觀測結果[J]. 蒲健辰,姚檀棟,段克勤,坂井亞規(guī)子,藤田耕史,松田好弘. 冰川凍土. 2005(02)
博士論文
[1]基于ICESat和冰雷達數椐的南極Lambert冰川流域冰蓋特征提取研究[D]. 張棟.南京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9915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991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