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地球物理論文 >

降水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源區(qū)徑流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9-07 06:12
  根據(jù)唐乃亥水文站以上的黃河源區(qū)1960-2011年的觀測資料,以黃河源區(qū)的徑流量及降水量為評價指標,利用線性回歸分析法、累積距平法以及5 a滑動平均法對評價指標進行演變規(guī)律分析,同時利用累積距平聯(lián)合滑動T檢驗法進行突變分析,并根據(jù)累積斜率變化率法判斷降水量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源區(qū)徑流量的貢獻率。研究結果表明近52 a來,黃河源區(qū)的降水量和徑流量均有所下降,且二者間的年代、年際變化特征基本一致。降水和徑流序列存在一定的相關關系,在1990年都發(fā)生顯著突變。當以1960-1990年為基準期時,定量區(qū)分降水量以及人類活動對黃河源區(qū)徑流量的貢獻率分別為37.96%、62.04%,說明此時的人類活動已經(jīng)成為引起黃河源區(qū)徑流量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降水量變化是其下降的次要影響因素。 

【文章來源】:地理空間信息. 2020,18(08)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降水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源區(qū)徑流的影響


黃河源區(qū)地理位置圖

變化曲線,黃河源區(qū),降水量,徑流


圖2為黃河源區(qū)年降水量距平變化曲線,1960-2011年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達514 mm,總體而言,黃河源區(qū)年降水量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趨勢,波動幅度大,且具有顯著的年代以及年際特征。1967年的年降水量達到641 mm,是52 a內的最大降水量;2002年的年降水量僅有369 mm,是52 a內的最小降水量,僅為1967年(最大降水年份)降水量的57.57%。1960-1969年和2000-2009年的降水年際間波動較大;1990-1999年的則相對較小,變差系數(shù)僅為0.06。1960-1989年間的降水較多,1990年之后的降水則相對較少。半世紀以來,黃河源區(qū)的年降水量波動幅度較大,并呈現(xiàn)持續(xù)減少的趨勢,線性回歸分析和5 a滑動平均法測得減少率為7.61 mm/10 a,CV=0.11,R2=0.037 6。圖3為1960-2011年間唐乃亥站的徑流量距平變化曲線。分析可知,唐乃亥站的年平均徑流量為6 4 1 m3/s,年平均徑流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降速2.9m3·s-1/a,回歸分析的標準差171 m3/s,變差系數(shù)為0.27,說明此區(qū)域的流量變化具有明顯的年代、年際特點。統(tǒng)計可知,黃河源區(qū)的徑流量在1967年達到最大值,數(shù)值為1 035 m3/s;2002年是統(tǒng)計期內的最小值,數(shù)值僅為307 m3/s,二者間相差728 m3/s。上世紀7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年際波動幅度大,變異系數(shù)分別達到0.26及0.29;上世紀90年代的波動則相對較小,變異系數(shù)僅為0.20。徑流量可以按照豐枯狀況劃分為豐水年、偏豐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和枯水年5個等級[11],對應的徑流頻率依次為(0,12.5%)、(12.5%,37.5%)、(37.5%,62.5%)、(62.5%,87.5%)和(87.5%,100%)。則豐水年份有1966年、1975年、1976年、1981年、1982、1983年以及1989年,主要集中在早期;1970年、1977年、1997年、2001年、2002年以及2006年為枯水年。整體而言,豐水年、偏豐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以及枯水年分別占統(tǒng)計總年數(shù)的13.5%、23.1%、23.1%、26.9%和11.5%。從年份上看,1990年之前屬于相對偏豐期,在此之后進入相對偏枯期。

變化曲線,黃河源區(qū),徑流,偏枯


圖3為1960-2011年間唐乃亥站的徑流量距平變化曲線。分析可知,唐乃亥站的年平均徑流量為6 4 1 m3/s,年平均徑流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趨勢,降速2.9m3·s-1/a,回歸分析的標準差171 m3/s,變差系數(shù)為0.27,說明此區(qū)域的流量變化具有明顯的年代、年際特點。統(tǒng)計可知,黃河源區(qū)的徑流量在1967年達到最大值,數(shù)值為1 035 m3/s;2002年是統(tǒng)計期內的最小值,數(shù)值僅為307 m3/s,二者間相差728 m3/s。上世紀7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年際波動幅度大,變異系數(shù)分別達到0.26及0.29;上世紀90年代的波動則相對較小,變異系數(shù)僅為0.20。徑流量可以按照豐枯狀況劃分為豐水年、偏豐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和枯水年5個等級[11],對應的徑流頻率依次為(0,12.5%)、(12.5%,37.5%)、(37.5%,62.5%)、(62.5%,87.5%)和(87.5%,100%)。則豐水年份有1966年、1975年、1976年、1981年、1982、1983年以及1989年,主要集中在早期;1970年、1977年、1997年、2001年、2002年以及2006年為枯水年。整體而言,豐水年、偏豐水年、平水年、偏枯水年以及枯水年分別占統(tǒng)計總年數(shù)的13.5%、23.1%、23.1%、26.9%和11.5%。從年份上看,1990年之前屬于相對偏豐期,在此之后進入相對偏枯期。2.2 黃河源區(qū)降水及徑流的關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黃河源區(qū)徑流影響的評估[J]. 周帥,王義民,郭愛軍,李紫妍,黎云云,郭志輝.  西安理工大學學報. 2018(02)
[2]降水變化和人類活動對瀏陽河流域徑流的影響[J]. 于澤興,胡國華,陳肖,顧慶福.  長江科學院院報. 2017(11)
[3]黃河源區(qū)氣候變化的季節(jié)特征與區(qū)域差異研究[J]. 藍永超,朱云通,劉根生,喇承芳,沈永平,石明星.  冰川凍土. 2016(03)
[4]氣候變化對黃河水資源的影響及其適應性管理[J]. 夏軍,彭少明,王超,洪思,陳俊旭,雒新萍.  人民黃河. 2014(10)
[5]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類活動對徑流量變化的貢獻率分析——累積量斜率變化率比較方法的提出及應用[J]. 王隨繼,閆云霞,顏明,趙曉坤.  地理學報. 2012(03)
[6]氣候變化對黃河徑流以及源區(qū)生態(tài)和凍土環(huán)境的影響[J]. 黃榮輝,周德剛.  自然雜志. 2012(01)
[7]格爾木河格爾木站年徑流特征及豐平枯水年劃分[J]. 溫川,殷戰(zhàn)陽.  科技信息. 2011(13)
[8]黃河源區(qū)氣候和土地覆被變化對徑流的影響[J]. 陳利群,劉昌明.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7(04)
[9]環(huán)境變化對黃河中游汾河徑流情勢的影響研究[J]. 王國慶,張建云,賀瑞敏.  水科學進展. 2006(06)
[10]黃河上游和源區(qū)氣候、水文的年代際變化及其對華北水資源的影響[J]. 黃榮輝,韋志剛,李鎖鎖,周連童.  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 2006(03)

碩士論文
[1]黃河源區(qū)退牧還草工程績效評價與對策研究[D]. 聶學敏.甘肅農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3890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890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6df***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