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理工論文 > 地球物理論文 >

松遼盆地EGS地熱資源評價及勘察開發(fā)選區(qū)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24 22:2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傳統(tǒng)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短缺,開發(fā)與使用對溫室效應的貢獻和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破壞日益明顯。在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型能源應運而生。其中,地熱能因為其儲量巨大,分布廣泛備受各國專家學者的矚目。但是,地熱能的開發(fā)和利用依舊面臨著一系列技術難題。比如,適宜的干熱巖(Hot Dry Rocks)選區(qū)確定,深部鉆井技術,壓裂技術等。松遼盆地位于中國東北部,橫跨東北三省,有一小部分在內蒙古境內。盆地屬于大陸邊緣裂谷型盆地,盆地可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形成年代距今約650Ma,主要含有片麻狀花崗巖和深變質巖,上層行成時間約為135350Ma,主要包含淺變質巖和花崗巖。盆地基底厚度可達11km左右,其中白堊紀占據(jù)主導。東北地區(qū)的平均熱流值68.78m W/m2,松遼盆地大地熱流值在51.590m W/m2之間,盆地由淺到深地溫逐漸增加,并且由盆地東北部移動到西南部。盆地主體部分的平均地溫梯度為3.8℃/100m,地溫梯度介于3.05.0℃/100m,其中大慶—白城一帶地溫梯...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選題依據(jù)
        1.1.1 研究背景
        1.1.2 選題依據(jù)
    1.2 干熱巖地熱能潛力
    1.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1 EGS研究現(xiàn)狀
        1.3.2 干熱巖勘查開發(fā)靶區(qū)選擇的發(fā)展
    1.4 主要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術路線
第2章 松遼盆地自然地理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氣象水文
第3章 松遼盆地地質特征
    3.1 盆地概況
        3.1.1 盆地基底的巖性
        3.1.2 盆地基底斷裂
        3.1.3 盆地成因機制
        3.1.4 盆地類型的確定
    3.2 盆地地層系統(tǒng)
    3.3 構造單元與盆地地質結構
    3.4 盆地水文地質條件
    3.5 地震與活動斷裂
    3.6 盆地三維地質模型
第4章 松遼盆地地溫特征及資源量計算
    4.1 盆地地溫場一般特征
    4.2 盆地熱源來源分析
    4.3 盆地淺部地溫場
    4.4 盆地不同深度溫度分布特征
    4.5 盆地不同深度地溫梯度特征
    4.6 盆地大地熱流值
    4.7 盆地干熱巖資源量計算
第5章 干熱巖勘查開發(fā)選區(qū)
    5.1 評價單元選取
    5.2 評價因子選取
    5.3 評價因子量化分級
    5.4 層次分析求取權重
    5.5 靶區(qū)適宜性綜合評價
    5.6 地球物理方法綜合研究
第6章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6.2 建議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及在學期間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松遼盆地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開發(fā)選區(qū)評價[J]. 鮑新華,張宇,李野,吳永東,馬丹,周廣慧.  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17(02)
[2]中國大陸地區(qū)大地熱流數(shù)據(jù)匯編(第四版)[J]. 姜光政,高堋,饒松,張林友,唐曉音,黃方,趙平,龐忠和,何麗娟,胡圣標,汪集旸.  地球物理學報. 2016(08)
[3]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圈定松遼盆地干熱巖靶區(qū)[J]. 趙雪宇,曾昭發(fā),吳真瑋,王坤,李靜,許天福.  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5(06)
[4]地球系統(tǒng)動力學與取熱減災減排[J]. 李德威.  地學前緣. 2014(06)
[5]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干熱巖)開發(fā)技術進展[J]. 許天福,張延軍,曾昭發(fā),鮑新華.  科技導報. 2012(32)
[6]中國大陸干熱巖地熱資源潛力評估[J]. 汪集旸,胡圣標,龐忠和,何麗娟,趙平,朱傳慶,饒松,唐曉音,孔彥龍,羅璐,李衛(wèi)衛(wèi).  科技導報. 2012(32)
[7]我國陸區(qū)干熱巖資源潛力估算[J]. 藺文靜,劉志明,馬峰,劉春雷,王貴玲.  地球學報. 2012(05)
[8]中國干熱巖勘查開發(fā)現(xiàn)狀[J]. 楊方,李靜,任雪姣.  資源環(huán)境與工程. 2012(04)
[9]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術在松遼盆地北部下白堊統(tǒng)泉頭組四段物源和油氣成藏時代研究中的應用[J]. 付麗,邱華寧,霍秋立,王雪,曾花森.  地球化學. 2011(05)
[10]青海共和盆地地熱資源分布特征兼述CSAMT在地熱勘查中的作用[J]. 王斌,何世豪,李百祥,宋窯東.  礦產(chǎn)與地質. 2010(03)

博士論文
[1]增強型地熱系統(tǒng)水力壓裂和儲層損傷演化的試驗及模型研究[D]. 郭亮亮.吉林大學 2016
[2]松遼盆地北部西斜坡區(qū)薩二、三油層油氣藏形成機理研究[D]. 梁江平.大慶石油學院 2007

碩士論文
[1]水巖作用對EGS地熱儲層孔滲特征的影響研究[D]. 吳永東.吉林大學 2016
[2]松遼盆地白堊系巖相古地理研究[D]. 李偉.山東科技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30154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30154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b41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