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分辨率衛(wèi)星遙感技術的風化層厚度制圖方法
發(fā)布時間:2021-04-12 22:12
區(qū)域尺度風化層厚度是制約民用和軍事地質工程施工、陸域軍事交通能力重要因素之一。傳統(tǒng)方法通常都需要大量的野外踏勘和實地采樣,效率較低,在人跡罕至、人不能至的地區(qū)無法完成。因此,利用高分辨率遙感技術開展區(qū)域尺度風化層厚度制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野外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國產高分二號衛(wèi)星數據,采用人機交互目視解譯方法獲取研究區(qū)巖性、土地覆蓋類型分布圖,并基于ASTER GDEM數據獲取地形地貌圖像;然后,以坡度、巖性、土地覆蓋類型為影響因子,基于云模型理論和方法綜合評估獲取研究區(qū)的風化層厚度圖,制圖結果與野外驗證數據吻合度較好,精度可達81.69%。
【文章來源】:地質科技通報.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
然后,生成需要的遙感產品,包括研究區(qū)坡度圖像、巖性分布、土地覆蓋類型分布。具體地,利用研究區(qū)ASTERGDEM數據,獲取研究區(qū)的坡度圖像,如圖2 所示;利用高分二號衛(wèi)星遙感數據,采用人機交互解譯技術,獲取研究區(qū)的巖性和土地覆蓋類型分布圖(圖3,4)。土地覆被野外驗證點71個,解譯精度達91.55%。圖3 巖性分布示意圖
巖性分布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SAMT與地震法在呼包盆地東南部地熱勘查中的應用[J]. 劉明,楊進,亢俊健,曹文庚,于娟. 地質科技情報. 2015(05)
[2]基于綜合電阻率法的煤礦采空區(qū)探測研究[J]. 袁永榜,鮮鵬輝,閆國才.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15(02)
[3]淺層地震法探測淺煤層采空區(qū)試驗研究[J]. 牟義,黎靈,張永超,廉玉廣. 煤炭技術. 2014(06)
[4]巴東組軟巖殘積紅色黏土物性特征[J]. 余宏明,劉勇,羅昌宏,祝艷波,劉艷敏. 地質科技情報. 2013(01)
[5]基于云模型的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評價方法[J]. 丁昊,王棟.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1)
[6]云模型及應用綜述[J]. 葉瓊,李紹穩(wěn),張友華,疏興旺,倪冬平.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1(12)
[7]三種高保真遙感影像融合方法效果評價與分析[J]. 趙珍梅,馬偉,王潤生. 地質與勘探. 2010(04)
[8]探地雷達在巖土工程應用中的進展[J]. 韋宏鵠,楊順安,劉昌輝. 地質科技情報. 2005(S1)
[9]正態(tài)云模型的統(tǒng)計分析[J]. 劉常昱,李德毅,杜鹢,韓旭. 信息與控制. 2005(02)
[10]基巖風化帶的劃分及風化效應[J]. 趙善國,李景山,田春竹,孫殿民. 黑龍江水專學報. 2002(02)
本文編號:3134067
【文章來源】:地質科技通報. 2020,3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地理位置
然后,生成需要的遙感產品,包括研究區(qū)坡度圖像、巖性分布、土地覆蓋類型分布。具體地,利用研究區(qū)ASTERGDEM數據,獲取研究區(qū)的坡度圖像,如圖2 所示;利用高分二號衛(wèi)星遙感數據,采用人機交互解譯技術,獲取研究區(qū)的巖性和土地覆蓋類型分布圖(圖3,4)。土地覆被野外驗證點71個,解譯精度達91.55%。圖3 巖性分布示意圖
巖性分布示意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SAMT與地震法在呼包盆地東南部地熱勘查中的應用[J]. 劉明,楊進,亢俊健,曹文庚,于娟. 地質科技情報. 2015(05)
[2]基于綜合電阻率法的煤礦采空區(qū)探測研究[J]. 袁永榜,鮮鵬輝,閆國才.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15(02)
[3]淺層地震法探測淺煤層采空區(qū)試驗研究[J]. 牟義,黎靈,張永超,廉玉廣. 煤炭技術. 2014(06)
[4]巴東組軟巖殘積紅色黏土物性特征[J]. 余宏明,劉勇,羅昌宏,祝艷波,劉艷敏. 地質科技情報. 2013(01)
[5]基于云模型的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評價方法[J]. 丁昊,王棟.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3(01)
[6]云模型及應用綜述[J]. 葉瓊,李紹穩(wěn),張友華,疏興旺,倪冬平.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 2011(12)
[7]三種高保真遙感影像融合方法效果評價與分析[J]. 趙珍梅,馬偉,王潤生. 地質與勘探. 2010(04)
[8]探地雷達在巖土工程應用中的進展[J]. 韋宏鵠,楊順安,劉昌輝. 地質科技情報. 2005(S1)
[9]正態(tài)云模型的統(tǒng)計分析[J]. 劉常昱,李德毅,杜鹢,韓旭. 信息與控制. 2005(02)
[10]基巖風化帶的劃分及風化效應[J]. 趙善國,李景山,田春竹,孫殿民. 黑龍江水專學報. 2002(02)
本文編號:313406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313406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