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P面元的觀測系統表征與優(yōu)化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P631.4
【圖文】:
圖 1-2 高斯射線束正演示意圖這樣,計算空間任意點的波場,就可不用進行精確的兩點射線追蹤,只需找出該點近的已追蹤射線,根據其對該點的貢獻大小疊加算出該點的波場。這種方法就是旁軸線近似和高斯射線束方法,這標志著射線方法在這一時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該方法在考慮了地震波的運動學特征的同時又兼顧了地震波的動力學特征,適用于復雜的非均介質模型,并且考慮介質的吸收作用[20]。用該方法進行兩點射線追蹤,與波動方程正演模擬相比有速度快、精度較高的特點,而相對于普通射線正演模擬在焦散區(qū)、臨界區(qū)及暗區(qū)等奇異區(qū)域都有較好的效果[21]。國外方面,有關高斯射線束方法的文章較多,20 世紀 80 年代初,Cerveny 等把高束方法從電磁方法領域引入到地震方法領域,并且成功地發(fā)展了一種射線理論和波動程相結合的正演方法。Cerveny(1983)和 Muler[22](1984)分別對高斯射線束疊加合記錄中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射線追蹤進行了介紹。1984 年 Muler,對高斯射線束疊加合記錄的某些參數的選取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1987 年 George,對比了高斯射線束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程碩士學位論文[31]等(2015)基于有效鄰域波場的近似框架提出了適用于三維起伏地表情況下的高斯束正演模擬方法;印興耀等將基于 Gabor 分解的子波重構技術應用于時—空域高斯束波場計算中,提出了一種可以模擬任意點源函數透射與反射波場的地震正演方法[32]。總的來說,高斯射線束理論的誕生經歷了幾何射線方法、漸進射線理論、和旁軸射線近似這幾個過程,是現代射線理論的結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騰;;面元細分觀測系統應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14期
2 盧小平;鄧安健;盧遙;葛曉天;王玉鵬;;基于結構上下文分類后小面元的后續(xù)處理方法[J];遙感信息;2009年06期
3 李立誠;大面元三維地震勘探在準噶爾盆地的成功實踐[J];新疆石油地質;2003年05期
4 郭鳳娥;洛陽博物館收藏一面元代八卦鏡[J];中原文物;1988年04期
5 張振平;;海上三維地震資料處理面元覆蓋均化技術[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6期
6 楊臣明;;面元細分技術淺析[J];科技信息;2013年01期
7 熊金良;岳英;楊勇;薛廣建;岳云福;王光奇;;面元大小與縱向分辨率關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04期
8 苗蘭芳;彭群生;;點模型的面元重建和簡化[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6年12期
9 唐松,劉其中;雷達散射截面計算中的面元噪聲研究[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10 訾玲玲;叢鑫;訾貴昌;;基于面元表示的點模型布爾運算的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世軍;劉洪雷;黃雪繼;譚未一;袁紅軍;苑書金;;高精度可變面元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松南探區(qū)的實踐[A];中國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李景葉;陳小宏;;時移地震面元重置處理與質量監(jiān)控[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肖文;張秋;徐苗苗;段旭東;劉維晶;;三維溶洞模型面元大小對成像的影響分析[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19:地震波傳播與成像論文集[C];2014年
4 李立誠;夏代學;陳振聲;;大面元三維地震勘探技術在準噶爾盆地的應用[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5 張軍華;鄭旭剛;單聯瑜;徐輝;于海鋮;;面元細分與信噪比關系定量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德武;魏新建;祿娟;何欣;李冬;;一種高效的共中心點面元屬性分析方法[A];中國石油學會2017年物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7年
7 鄧道靜;;利用面元擴展構筑規(guī)整方位地震數據體[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鄧小環(huán);應秀梅;劉浩宇;田歌;;基于界面元原理的復合材料拉伸數值模擬[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宋京京;鄧小環(huán);田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三點彎曲試驗——界面元模型與傳統模型的比較[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徐雷良;于富文;馮剛;宋智強;張麗娜;;交替滾動細分面元觀測系統在開發(fā)地震中的設計與應用——以盤河金三角地區(qū)開發(fā)地震為例[A];中國石油學會2015年物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黃普根 通訊員 張軍;在成本和效益間尋找平衡點[N];中國石油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有江;螺旋槳水動力性能及流場分析的面元—渦粒子耦合算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7年
2 豐彪;面向對象的界面元方法及其與有限元的時域耦合分析模型[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3 方錫武;一類界面元建模與分析方法及其在裝備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4 李堅;基于三階矩和自適應物方面元傳播的傾斜影像匹配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5 趙維江;復雜目標雷達截面計算方法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1999年
6 聶丁;動態(tài)海面電磁散射與多普勒譜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2年
7 譚懷亮;材料復合型鑄軋輥溫度場和熱變形的界面元方法及其仿真研究[D];中南大學;2001年
8 耿長冉;輻射仿真人體面元模型的建立及其質子治療和空間輻射劑量學應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書峰;基于CRP面元的觀測系統表征與優(yōu)化[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2 李奎;海面上目標的光散射特性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3 朱煥;高精度地震資料面元細分方法與評價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4 張海波;新3D界面元在復合材料層合板分層損傷數值模擬中的應用[D];天津大學;2009年
5 鄭岱;基于物方面元的多視圖三維景物重建技術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6年
6 李世安;分方位面元地震屬性分析及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年
7 金健;基于面元模型的雙尺度法對含泡沫海面電磁散射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8 鄧晶;基于三角形面元分割法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光學特性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李振環(huán);海面大型艦船目標紅外成像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10 何敏;基于雙尺度面元模型的二維海面電磁散射及雜波特性分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402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274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