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區(qū)強震電離層TEC異常特征研究
【圖文】:
圖 3. 1 電離層單層模型示意圖觀測信號穿過電離層時,我們將整個電離層的信號延遲看作是一個薄球影響,也就是把所有的電子聚合在一定高度的電離層高空中,信號傳播路徑離層單層模型的交點,就是穿刺點(IPP)。于是,我們?yōu)榇┐厅c賦予了一個層延遲項的值,反映了信號傳播路徑上的電子總含量,也就是 STEC 值。穿坐標與 STEC 值投影到天頂方向的 VTEC 值一一對應組合,就能依此建立模本文采用的是 SLM 投影函數(shù): 21 1cos '1 sin 'f zzz (3而:sin ' sinRz zR H (3H 代表電離層薄層高度,這里取 450 km。由圖 3.1,我們在已知測站點和衛(wèi)星坐標時,不難得出穿刺點經緯度的
圖 4.1 CODE 發(fā)布結果(上)與觀測值直接計算模型(下)(單位:TECU)如圖 4.1 所示,上面的 4 幅子圖為官方發(fā)布的 GIM 產品結果,下面的 4 幅子圖則是建模得到的GIM結果?梢园l(fā)現(xiàn),對應子圖之間的GIM在大體上一致,也就是說建模結果能夠較好的符合官方發(fā)布的 GIM 產品。表明了建模方法和程序實現(xiàn)在整體上是可行的。直接計算兩者之間一天內的差距,,均方根誤差 RMSE值為 5.7477 TECU。這個差距相對較小,表明計算結果與 CODE 發(fā)布的結果接近,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圖 4.2 是圖 4.1 在中國大陸及周邊地區(qū)范圍內的放大顯示,能更加直觀的表示我們的全球模型在針對中國區(qū)的 TEC 異常探測時,是非常可靠的。事實上在這個區(qū)域內,均方根誤差可以達到 1.4530TECU。這個差距是非常小的,表明計算結果在目標區(qū)域的可靠程度實際上還要更高。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31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鑫;陳國棟;常偉東;徐景偉;;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年06期
2 黃榮澤;徐杰;鄧琨;黃江;鄧柏昌;全宏俊;;華南地區(qū)電離層閃爍與TEC耗空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統(tǒng)計分析[J];空間科學學報;2017年04期
3 歐明;甄衛(wèi)民;徐繼生;於曉;劉裔文;劉鈍;;利用數(shù)據同化技術實現(xiàn)區(qū)域電離層TEC重構[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7年08期
4 楊鼎;方涵先;楊升高;汪四成;;磁暴期間全球TEC擾動特性分析[J];空間科學學報;2017年05期
5 鄧忠新;劉瑞源;甄衛(wèi)民;劉鈍;武業(yè)文;;中國地區(qū)電離層TEC暴擾動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12年07期
6 陳斌,劉立波,萬衛(wèi)星,寧百齊,丁鋒;1996—2003年大耀斑事件引起的TEC突然增強的統(tǒng)計分析[J];空間科學學報;2005年01期
7 劉康;王楓;翟旭;;全球電離層TEC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與全局趨勢分析[J];測繪通報;2013年01期
8 張雅雯;陳美紅;李傳起;;寒潮期間電離層TEC與地面天氣參數(shù)的相關性[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9 別克扎提·再孜提漢;楊樂;耿中利;馬斌林;;TEC化療方案在乳腺癌術后輔助治療中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22期
10 王閣,冷恩仁,胡輅,王軍,房殿春,張詠,賀福初,楊曉明;肝細胞生成素及肝部分切除快速誘導肝再生相關基因Tec的表達[J];中華消化雜志;200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軍;柴洪洲;劉長建;陳軻;常宜峰;;震前電離層TEC異常分析[A];第二屆中國衛(wèi)星導航學術年會電子文集[C];2011年
2 盧世坤;李夕海;李義紅;牛超;劉代志;;基于樣本熵的全球電離層TEC復雜度分析[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十三)——軍民融合與地球物理[C];2017年
3 李義紅;劉代志;李夕海;王百合;牛超;;緩始磁暴與電離層TEC擾動特點分析[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九)——防災減災與國家安全[C];2013年
4 溫晉;萬衛(wèi)星;丁鋒;樂新安;佘承莉;劉立波;;電離層垂直TEC映射函數(shù)的實驗觀測與統(tǒng)計特性[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11年
5 余鵬;王浩淼;;基于GPS系統(tǒng)的單站電離層TEC應用研究[A];2009第五屆蘇皖兩省大氣探測、環(huán)境遙感與電子技術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9年
6 劉文學;李海;歐陽光州;羅瑞丹;袁洪;;一種GNSS電離層TEC/閃爍監(jiān)測設備的研發(fā)與驗證[A];第二十五屆全國空間探測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2年
7 曹靜;趙文化;單海濱;黃江;;基于GPS系統(tǒng)的廣州區(qū)域電離層TEC應用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空間天氣科技成果向業(yè)務應用的轉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8 熊波;顧潔;毛田;單東明;孫中偉;;地基GPS-TEC反演與中國地區(qū)TEC監(jiān)測系統(tǒng)[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李義紅;徐步云;侯維君;劉代志;;電離層TEC周日變化的峰值特性分析[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十三)——軍民融合與地球物理[C];2017年
10 馬新欣;陳化然;張小濤;;利用地基GPS數(shù)據研究地震電離層TEC異常[A];中國地震學會地震電磁學專業(yè)委員會、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摘要[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本報記者 馮書琴;中聯(lián)重科收購德國M—TEC 謀三年收回投資[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李雪t
本文編號:270908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projectlw/dqwllw/270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