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積累型莧菜鎘吸收轉(zhuǎn)運的生理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8-10 17:17
在我國的土壤污染中,以重金屬為代表的無機污染物中鎘(Cd)為首要污染物。Cd污染不僅會引起土壤質(zhì)量下降、土壤功能失調(diào),還會損害植物的生長代謝。Cd通過植物吸收而轉(zhuǎn)移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植物修復技術作為一種成本低廉、環(huán)境擾動小的原位修復技術成為世界范圍內(nèi)關注的熱點。本研究比較不同積累型的兩種莧菜Cd吸收轉(zhuǎn)運特征差異性及Cd的細胞學分布規(guī)律。采用水培試驗,添加代謝抑制劑來研究兩種莧菜根系吸收Cd的主要途徑。采用非損傷微測技術(NMT),進行植物活體動態(tài)測試,研究了兩種莧菜根系Cd2+離子流特征,揭示莧菜吸收與轉(zhuǎn)運Cd的生理機制。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結(jié)合X射線能譜分析技術(SEM-EDS)和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TEM),在組織與細胞水平進行植物根和葉片Cd分布成像,通過兩種莧菜Cd分布特征來揭示高積累型品種Tianxingmi耐受性強,高積累Cd的機理。研究結(jié)果概括如下:1.不同Cd處理時間對兩種莧菜Cd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在30μmol/L CdCl2處理1d后,高積累型品種Tianxingmi生物量達到最大值5.90g/plant,是低積累...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土壤中的鎘污染及其危害
1.1.1 鎘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
1.1.2 土壤中鎘的分布及形態(tài)
1.1.3 土壤中鎘污染的來源
1.1.4 我國土壤鎘污染現(xiàn)狀
1.1.5 鎘對植物的毒害效應
1.1.6 鎘對人體和動物的危害
1.2 土壤鎘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1.2.1 植物修復技術
1.2.2 鎘超積累植物的特點及應用
1.3 植物對鎘的吸收與轉(zhuǎn)運機理研究進展
1.3.1 植物對鎘的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
1.3.2 植物中鎘的細胞學分布規(guī)律
1.4 本文研究契機
1.4.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4.2 研究內(nèi)容及目標
1.4.3 技術路線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與生長條件
2.2 測定方法
2.2.1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分析(ICP-OES)
2.2.2 非損傷微測技術(NMT)測量Cd2+離子流
2.2.3 顯微技術研究植物鎘分布過程
2.3 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章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吸收轉(zhuǎn)運特征差異性研究
3.1 不同鎘處理時間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1.1 不同鎘處理時間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3.1.2 植物各器官中鎘濃度
3.1.3 富集系數(shù)(BCF)與轉(zhuǎn)運系數(shù)(TF)
3.2 不同鎘處理濃度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2.1 不同鎘處理濃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3.2.2 植物各器官中鎘濃度
3.3 非損傷微測技術(NMT)測定兩種莧菜根系Cd2+離子流
3.4 代謝抑制劑羰基氰化物間氯苯腙(CCCP)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5 討論
3.5.1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吸收轉(zhuǎn)運特征差異性
3.5.2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積累與耐受性
3.6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的細胞學分布研究
4.1 掃描電子顯微鏡結(jié)合X射線能譜分析技術(SEM-EDS)
4.2 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TEM)
4.3 討論
4.3.1 根系鎘分布
4.3.2 葉片鎘分布
4.4 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5.1 全文結(jié)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840909
【文章頁數(shù)】: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土壤中的鎘污染及其危害
1.1.1 鎘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
1.1.2 土壤中鎘的分布及形態(tài)
1.1.3 土壤中鎘污染的來源
1.1.4 我國土壤鎘污染現(xiàn)狀
1.1.5 鎘對植物的毒害效應
1.1.6 鎘對人體和動物的危害
1.2 土壤鎘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1.2.1 植物修復技術
1.2.2 鎘超積累植物的特點及應用
1.3 植物對鎘的吸收與轉(zhuǎn)運機理研究進展
1.3.1 植物對鎘的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
1.3.2 植物中鎘的細胞學分布規(guī)律
1.4 本文研究契機
1.4.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4.2 研究內(nèi)容及目標
1.4.3 技術路線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材料與生長條件
2.2 測定方法
2.2.1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分析(ICP-OES)
2.2.2 非損傷微測技術(NMT)測量Cd2+離子流
2.2.3 顯微技術研究植物鎘分布過程
2.3 數(shù)據(jù)分析
第三章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吸收轉(zhuǎn)運特征差異性研究
3.1 不同鎘處理時間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1.1 不同鎘處理時間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3.1.2 植物各器官中鎘濃度
3.1.3 富集系數(shù)(BCF)與轉(zhuǎn)運系數(shù)(TF)
3.2 不同鎘處理濃度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2.1 不同鎘處理濃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3.2.2 植物各器官中鎘濃度
3.3 非損傷微測技術(NMT)測定兩種莧菜根系Cd2+離子流
3.4 代謝抑制劑羰基氰化物間氯苯腙(CCCP)對兩種莧菜鎘吸收與轉(zhuǎn)運特征的影響
3.5 討論
3.5.1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吸收轉(zhuǎn)運特征差異性
3.5.2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積累與耐受性
3.6 小結(jié)
第四章 不同積累型莧菜鎘的細胞學分布研究
4.1 掃描電子顯微鏡結(jié)合X射線能譜分析技術(SEM-EDS)
4.2 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TEM)
4.3 討論
4.3.1 根系鎘分布
4.3.2 葉片鎘分布
4.4 小結(jié)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5.1 全文結(jié)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84090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yylw/38409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