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花對稱性相關CmCYC2基因的鑒定及功能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2-01-03 09:58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lolium Ramat.)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傳統名花,具有豐富的花型和精細的花序結構。菊花的頭狀花序由兩側對稱的舌狀花和輻射對稱的管狀花組成。兩種小花的構成和分布差異形成了千差萬別的品種類型,但其演化過程和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明確。CYC(CYCLOIDEA)基因是控制花器官對稱性形成的關鍵基因,它屬于TCP轉錄因子家族的CYC2亞家族。目前對菊花CYC同源基因的研究鮮見報道,而菊花中CYC2亞家族基因的數量、進化及能否調控兩種小花的發(fā)育均不明晰。本研究采用RACE法分離了 6個菊花CYC2亞家族基因;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對它們的表達模式進行了分析;采用酵母雙雜技術研究了這些基因編碼蛋白互作模式;并將其轉入突變體擬南芥和甘菊(C.lavandulifolium)驗證它們的功能;在此基礎上,克隆了部分基因的啟動子,并采用酵母單雜交和雙熒光素酶檢測等技術研究了這些基因的上下游調控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結果如下:(1)從菊花中克隆得到6個CmCYC2基因,依次命名CmCYC2a~CmCYC2f。序列比對分析發(fā)現6個CmCYC2同源基因均含有保守的T...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2金魚草兩側對稱花的分子調控模式(Hileman,?2014a)??Fig.?1-2?Developmental?genetic?control?of?bilateral?symmetry?in?Snapdragon?flowers(Hileman,?2014a)??
菊中Crc同源基因參與了對舌狀花和管狀花發(fā)育的調控。GACTC2基表達,在中間畸瓣花(trans-florets)和管狀花中的表達量逐漸降低(Bro)。當該基因被抑制后,中間畸瓣花的花瓣形似管狀花花瓣,腹部花瓣片增長。而在GACTC2過表達株系中,部分管狀花的花瓣裂片合并到呈現出舌狀花的一些特征(Broholmetal.,2008)。此后,在非洲菊和向?10個CYC/TB1基因家族成員(Tahtiharju?et?al.,2012)。這些基因中CY員各有5?6個,它們基本都只在舌狀花中高表達。而非洲菊CYC2亞系中舌狀花、trans?floret或管狀花均有一定的變化(Juntheikki-Palovaar日葵也是菊科研究花對稱性的模式植物。梵髙在19世紀末期所畫的向本的管狀花被舌狀花代替,真實的再現了花型突變向日葵品種(Chapma而另外也有一些突變向日葵外圍生長的舌狀花被管狀花所替代。Chapm共分離出10個CYC/TB1基因成員,在花器官中表達的基因為/fflC和其中//aCrc^c?僅在舌狀花中表達(Chapman?etal.,2008明由于CACTA轉座子在//aCTC2c基因啟動子區(qū)的插入,使該基因
一步通過酵母單雜和雙熒光素酶試驗驗證了關鍵候選轉錄因子CmCYC2c在酵母表皮細胞中對C/WCFC2/基因的轉錄激活作用。本研究初步分析了?GwC7C2亞家對菊花舌狀花對稱性形成的調控機理,為進一步研究菊花兩種小花分化的分子調奠定了基礎。具體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菊花過去和今后對世界的貢獻[J]. 陳俊愉. 中國園林. 2005(09)
[2]被子植物花對稱性的遺傳控制[J]. 馮獻忠,羅達.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2(06)
[3]菊屬7個種的人工種間雜交試驗[J]. 戴思蘭,陳俊愉.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1996(04)
博士論文
[1]梅花花器官發(fā)育相關MADS-box基因的功能分析[D]. 徐宗大.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大豆花型發(fā)育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D]. 郝榮華.山東師范大學 2012
[3]車前科和苦苣苔科一些典型類群花對稱性基因的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研究[D]. 王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本文編號:3566066
【文章來源】: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12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2金魚草兩側對稱花的分子調控模式(Hileman,?2014a)??Fig.?1-2?Developmental?genetic?control?of?bilateral?symmetry?in?Snapdragon?flowers(Hileman,?2014a)??
菊中Crc同源基因參與了對舌狀花和管狀花發(fā)育的調控。GACTC2基表達,在中間畸瓣花(trans-florets)和管狀花中的表達量逐漸降低(Bro)。當該基因被抑制后,中間畸瓣花的花瓣形似管狀花花瓣,腹部花瓣片增長。而在GACTC2過表達株系中,部分管狀花的花瓣裂片合并到呈現出舌狀花的一些特征(Broholmetal.,2008)。此后,在非洲菊和向?10個CYC/TB1基因家族成員(Tahtiharju?et?al.,2012)。這些基因中CY員各有5?6個,它們基本都只在舌狀花中高表達。而非洲菊CYC2亞系中舌狀花、trans?floret或管狀花均有一定的變化(Juntheikki-Palovaar日葵也是菊科研究花對稱性的模式植物。梵髙在19世紀末期所畫的向本的管狀花被舌狀花代替,真實的再現了花型突變向日葵品種(Chapma而另外也有一些突變向日葵外圍生長的舌狀花被管狀花所替代。Chapm共分離出10個CYC/TB1基因成員,在花器官中表達的基因為/fflC和其中//aCrc^c?僅在舌狀花中表達(Chapman?etal.,2008明由于CACTA轉座子在//aCTC2c基因啟動子區(qū)的插入,使該基因
一步通過酵母單雜和雙熒光素酶試驗驗證了關鍵候選轉錄因子CmCYC2c在酵母表皮細胞中對C/WCFC2/基因的轉錄激活作用。本研究初步分析了?GwC7C2亞家對菊花舌狀花對稱性形成的調控機理,為進一步研究菊花兩種小花分化的分子調奠定了基礎。具體技術路線如下圖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中國菊花過去和今后對世界的貢獻[J]. 陳俊愉. 中國園林. 2005(09)
[2]被子植物花對稱性的遺傳控制[J]. 馮獻忠,羅達.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2(06)
[3]菊屬7個種的人工種間雜交試驗[J]. 戴思蘭,陳俊愉. 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 1996(04)
博士論文
[1]梅花花器官發(fā)育相關MADS-box基因的功能分析[D]. 徐宗大.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大豆花型發(fā)育分子機制的初步研究[D]. 郝榮華.山東師范大學 2012
[3]車前科和苦苣苔科一些典型類群花對稱性基因的進化發(fā)育生物學研究[D]. 王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本文編號:35660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yylw/35660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