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刺參C型凝集素及其介導的免疫應答機制的初步研究
【學位單位】:大連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917.4
【部分圖文】:
2圖 1-1 脊椎動物 C 型凝集素分類[2]Fig 1-1 Classification of C-type lectin in vertebrates集素的結構與功能集素的結構為止,C 型凝集素的判斷標準是是否含有 CRD 結構域,已有的蛋白晶體表明,CRD 由 120 個左右的氨基酸殘基構成,是具有雙環(huán)結構的結構域由兩個位于側翼的 α-螺旋和若干位于結構內部反向平行的 β-折疊組成結構由四個非常保守的半胱氨酸殘基(C1-C4)成型的二硫鍵連接,其著整個環(huán)狀結構,而 C2 和 C3 則連接由反向平行的 β-折疊構成的“長”結構是 CRD 與 Ca2+及糖類結合的關鍵部位[11]。部分的 CRD 含有一 β-發(fā)夾結構,由一對半胱氨酸殘基(C0,C0’)形成的二硫鍵將其固定
圖 1-2 CRD 高級結構圖[2]Fig 1-2 Tertiary structure of CRD過對多個 C 型凝集素的結構解析發(fā)現(xiàn) CRD 一般含有 4 個位點的位置不僅取決于 CRD 的氨基酸序列,同時也與Ca2+結合位點 1,2 和 3 通常位于 CRD 的 β-發(fā)夾結構附間的鹽橋有關[13]。在這 4 個 Ca2+結合位點中,Ca2+糖類的關鍵位點。C 型凝集素的糖識別活性和結合特異質子受體的位置來決定的[14]。與 Ca2+結合的氨基酸通形成復合體,這些氨基酸殘基形成了兩組關鍵的氨基酸酸基序是“EPN”(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或“QPD”(。蛋白晶體結構學研究表明:關鍵氨基酸基序由“EPN”點 2 的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而是與糖結合平面上質子互換,進而使氫鍵結合的方向由 mannose-型轉換為 gala凝集素素的突變體結合特異性研究,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在
Ca2+與糖的氨基酸側鏈形成配位鍵;綠色虛線箭頭代表氫鍵;箭頭的方向供體到質子受體的方向圖 1-3 CRD 的 Ca2+結合位點 2 與 Mannose 的結合圖[14]Fig 1-3 Ca2+binding site 2 of CRD bind to Mannose的功能 世紀末科學家就提出了模式識別的理論,即盡管病原微生物的它們都編碼一類結構高度保守且種類有限的病原相關模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18, 19]。 PAMPs 存在于病原內部以維持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19]。宿主通過編碼合成不同的)來識別不同的 PAMPs,這種識別作用被稱為模式識別[10]。 C R 家族的成員,能夠通過識別微生物表面多種 PAMPs 進而結合Dectin-1 能夠特異性識別真菌表面的葡聚糖,是機體抗真菌感染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楊;;變溫對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響[J];河北漁業(yè);2017年09期
2 孫儉;母剛;劉劍波;姚恩長;;南北方養(yǎng)殖的仿刺參幾種體成分的比較分析[J];水產學雜志;2016年02期
3 韓莎;胡煒;李成林;趙斌;嚴芳;;薄荷醇對仿刺參幼參的麻醉效果[J];海洋科學;2016年03期
4 侯超;錢斯日古楞;王紅英;叢麗娜;;枯草芽孢桿菌微生態(tài)制劑制備及在仿刺參養(yǎng)殖中的應用[J];工業(yè)微生物;2014年05期
5 張莉恒;丁君;韓昭衡;常亞青;宋堅;田瑩;白雪秋;丁文君;;仿刺參骨片的種類和形態(tài)學研究[J];海洋科學;2015年04期
6 左明;張士華;隋凱港;劉志國;趙磊;;黃河三角洲地區(qū)仿刺參養(yǎng)殖池中混養(yǎng)日本對蝦的試驗[J];水產科技情報;2014年05期
7 王宏;侯文久;金嫘;張安國;楊鳳影;王維新;丁溪萍;;3種殺草劑對仿刺參幼參的急性毒性效應[J];飼料研究;2014年19期
8 孫璐;邱天龍;許強;劉輝;林承剛;楊紅生;;仿刺參不同體外標記方法效果的比較[J];海洋科學;2013年07期
9 謝雙如;;仿刺參與對蝦、花蛤池塘生態(tài)混養(yǎng)技術[J];中國水產;2011年03期
10 叢文虎;王芳;侯仕營;魏振;楊永范;張偉;劉振華;;蝦夷馬糞海膽種苗與仿刺參池塘混養(yǎng)越冬技術研究[J];科學養(yǎng)魚;2018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鳳霞;海參膠原蛋白生化性質及膠原肽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2 駱作勇;仿刺參幼參對不同刺激的應激機制及維生素C、E抗應激作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彭薇;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微衛(wèi)星標記的開發(fā)與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劉洪展;養(yǎng)殖仿刺參對環(huán)境因子和病原的免疫應答及抗病分子機理[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5 張健;基于蛋白質組學等技術的仿刺參抗菌肽生成機制及生殖腺多糖、活性肽活性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8年
6 楊潔;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糖胺聚糖的制備、結構分析和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7 王增蕾;仿刺參和一種肉芝軟珊瑚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8 張鵬;鹽度、光照強度、溫度對青色系、紅色系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長和能量分配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9 杜慧霞;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轉錄組分析與遺傳圖譜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10 王志富;改性粘土治理藻華對典型底棲生物的影響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麗;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參對維生素A、D_3、E最適需求量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8年
2 于思夢;仿刺參夏眠抗氧化防御調控功能基因的表達與多態(tài)性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8年
3 程世雄;仿刺參類硫氧還蛋白基因克隆、表達分析和功能驗證[D];大連海洋大學;2018年
4 白偉;不同藻類餌料對仿刺參生長性能、免疫消化及營養(yǎng)組成影響的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8年
5 王慧;仿刺參C型凝集素及其介導的免疫應答機制的初步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8年
6 滑朝陽;仿刺參金屬硫蛋白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D];山東大學;2016年
7 韓秀杰;仿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參對蛋氨酸、纈氨酸和異亮氨酸最適需求量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8年
8 李虹宇;仿刺參體表未可培養(yǎng)菌群分析及拮抗菌研究[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2年
9 侯超;枯草芽孢桿菌微生態(tài)制劑的制備及在仿刺參養(yǎng)殖中應用[D];大連工業(yè)大學;2014年
10 王共明;仿刺參卵多肽、多糖的制備及多肽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383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scyylw/283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