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栽培種與二倍體野生種Arachis duranensis異染色體系創(chuàng)制、鑒定及遺傳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3-10-04 00:10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經(jīng)濟作物。隨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水平的提高和人類消費市場的變化,對花生的農(nóng)藝、抗性和品質(zhì)性狀提出了新的改良需求。由于花生栽培種遺傳基礎(chǔ)狹窄,可利用的基因資源有限,而在自然界的長期選擇過程中花生野生種形成了較高水平的抗病抗蟲性,蘊含豐富的品質(zhì)性狀變異,為花生栽培種優(yōu)良性狀的選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利用遠緣雜交,將野生種有益基因滲入花生栽培種,創(chuàng)制種質(zhì)資源,有利于拓寬花生遺傳基礎(chǔ),進行高效地育種改良。A.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種的兩個祖先野生種之一,具有較好的抗逆性狀。四粒紅早熟、抗逆性差、一莢多粒。本實驗室前期利用四粒紅(Slh)和A.duranensis進行雜交,得到種間雜交F1,并且利用秋水仙素加倍成功得到染色體條數(shù)為60的異源六倍體花生Am1210。本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首先利用栽培種Tifrunner和野生種A.duranensis參考基因組序列,通過MISA程序分析,從A.duranensis和Tifrunner基因組中分別鑒定出135529和512900個SSR位點...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花生遠緣雜交研究現(xiàn)狀
1.1.1 花生基因庫分類及雜交親和性關(guān)系
1.1.2 花生種間雜交不親和現(xiàn)象及克服途徑
1.1.3 花生種間雜交的研究與應用
1.2 外源染色體系研究現(xiàn)狀
1.2.1 外源染色體系的作用
1.2.2 外源染色體系的鑒定方法
1.2.3 外源染色體系在花生中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2.1 種間雜交與胚拯救
2.2.2 根尖細胞(RTC)中期染色體制片
2.2.3 花生室內(nèi)種植與消毒
2.2.4 網(wǎng)斑病抗性鑒定
2.2.5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2.2.6 基因組原位雜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
2.2.7 染色體庫
2.2.8 分子標記的設(shè)計與驗證
第三章 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3.1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開發(fā)
3.1.1 A.duranensis、Tifrunner基因組序列SSR位點的鑒定
3.1.2 A.duranensis、Tifrunner染色體上SSR位點的分布
3.1.3 A.duranensis中 SSR標記的開發(fā)
3.1.4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的電子PCR
3.1.5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的驗證
3.1.6 分子標記篩選
3.2 四粒紅與雙二倍體Am1210回交雜種(BC2F1)鑒定
3.2.1 回交雜種一代(BC2F1)細胞學鑒定
3.2.2 回交雜種一代(BC2F1)分子標記鑒定
3.3 花生回交雜種二代(BC2F2)的分子標記鑒定
3.4 花生回交雜種三代和四代(BC2F3、BC2F4)的鑒定
3.4.1 花生雜種(BC2F3、BC2F4)的細胞學鑒定
3.4.2 花生雜種(BC2F3、BC2F4)的表型鑒定
3.5 網(wǎng)斑病抗性鑒定
第四章 討論與結(jié)論
4.1 討論
4.1.1 開發(fā)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追蹤外源染色體
4.1.2 染色體系的細胞學鑒定
4.1.3 染色體系應用
4.1.4 網(wǎng)斑病抗性
4.2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50926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花生遠緣雜交研究現(xiàn)狀
1.1.1 花生基因庫分類及雜交親和性關(guān)系
1.1.2 花生種間雜交不親和現(xiàn)象及克服途徑
1.1.3 花生種間雜交的研究與應用
1.2 外源染色體系研究現(xiàn)狀
1.2.1 外源染色體系的作用
1.2.2 外源染色體系的鑒定方法
1.2.3 外源染色體系在花生中的研究現(xiàn)狀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實驗方法
2.2.1 種間雜交與胚拯救
2.2.2 根尖細胞(RTC)中期染色體制片
2.2.3 花生室內(nèi)種植與消毒
2.2.4 網(wǎng)斑病抗性鑒定
2.2.5 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2.2.6 基因組原位雜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
2.2.7 染色體庫
2.2.8 分子標記的設(shè)計與驗證
第三章 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3.1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開發(fā)
3.1.1 A.duranensis、Tifrunner基因組序列SSR位點的鑒定
3.1.2 A.duranensis、Tifrunner染色體上SSR位點的分布
3.1.3 A.duranensis中 SSR標記的開發(fā)
3.1.4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的電子PCR
3.1.5 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的驗證
3.1.6 分子標記篩選
3.2 四粒紅與雙二倍體Am1210回交雜種(BC2F1)鑒定
3.2.1 回交雜種一代(BC2F1)細胞學鑒定
3.2.2 回交雜種一代(BC2F1)分子標記鑒定
3.3 花生回交雜種二代(BC2F2)的分子標記鑒定
3.4 花生回交雜種三代和四代(BC2F3、BC2F4)的鑒定
3.4.1 花生雜種(BC2F3、BC2F4)的細胞學鑒定
3.4.2 花生雜種(BC2F3、BC2F4)的表型鑒定
3.5 網(wǎng)斑病抗性鑒定
第四章 討論與結(jié)論
4.1 討論
4.1.1 開發(fā)A.duranensis特異性分子標記追蹤外源染色體
4.1.2 染色體系的細胞學鑒定
4.1.3 染色體系應用
4.1.4 網(wǎng)斑病抗性
4.2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和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38509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8509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