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5 12:22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藥食兩用植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栽培和使用歷史,但是關于花椒的麻味類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較少,為此,選取鳳縣、韓城及臨夏三地的四種栽培花椒成熟果皮為研究對象,利用多種色譜分離技術(正相硅膠、PTLC、Sephadex LH-20和HPLC等),結合多種波譜學方法(包括IR、UV、1D、2D-NMR和MS等)對其的麻味類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進行研究,分離并鑒定了41個化合物,其中包括15個新化合物,并測定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從三地四種花椒(Z.bungeanum Maxim.)中分離得到并鑒定了15個新化合物:(2E,4E,9E,11E)-N-(2-hydroxy-2-methypropyl)-8-hydroxy-13-oxo-2,4,9,11-tetradecatetraenamide(1),(2E,4E,9E,11E)-N-(hydroxy-2-methypropyl)-8,13-dihydroxy-2,4,9,11-tetradecatetraenamide(2),(10*,11*)...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NAAs結構種類圖
第二章鳳縣花椒酰胺類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活性研究30細胞釋放抗炎細胞因子的內毒素(Nicholasetal.,2007)。在沒有外來病原菌刺激下,巨噬細胞RAW264.7內NO含量較低,當在LPS誘導下,細胞體內NO含量增加,引起細胞炎癥反應。因此,抑制由LPS誘導產生NO而引起的炎癥反應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而新藥的開發(fā)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很多天然的抗氧化物質能很好的抑制NO過量生產,進而阻止體內炎癥的發(fā)生(Yenetal.,2008)。本研究主要對由LPS誘導的細胞RAW264.7產生的過量NO引起的炎癥機理進行了研究,為花椒新藥開發(fā)和深加工提供實驗基矗2.2實驗方法2.2.1研究材料試驗材料為鳳縣大紅袍花椒成熟的果皮,采自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白石鋪鎮(zhèn)花椒園(圖2-1)。圖2-1鳳縣大紅袍成熟果皮Figure2-1ThepericarpsofZ.bungeanumMaximfromFengxiancountyinShaanxi2.2.2儀器和試劑常用有機溶劑: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等均為工業(yè)試劑,重蒸后使用。有機溶劑:DMSO,色譜甲醇,色譜乙腈等視實際使用情況使用分析純或色譜純試劑。常用儀器:熔點儀:MP420全自動熔點儀(濟南海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FW-200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旋光儀RudolphAutopolⅢ型;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1525和島津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QP2010Ultrasystem(ShimadzuTechnologiesInc.);紫外光譜儀:ThermoEvolution-300型;紅外光譜儀:BrukerTENSOR27型(溴化鉀壓片法);核磁共振:BrukerAvanceⅢ500(TMS內標);低分辨質譜儀:ThermoFisherLTQFleet型;高分辨質儀:Agilent6520Accurate-MassQ-TOFLC/MS型。旋轉蒸發(fā)儀:BüchiRotavaporR-101、R-3HB型;
第二章鳳縣花椒酰胺類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活性研究32C圖2-2不同溶劑提取酰胺類化合物TCL和HPLC對比圖Figure2-2ComparisonofTCLandHPLCindifferentsolventsforextractionofamidecompoundsA:紫外燈下,各提取條件的TCL顯色;B:硫酸乙醇顯色條件下,各提取條件的TCL顯色經對比分析后,由于硫酸水提取的提取率較低,顯色劑顯色不明顯,而CH2Cl2和MeOH對人體傷害較大,因此選擇95%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1:10浸提,提取和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花椒屬植物生物堿類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袁海梅,邱露,謝貞建,鄒亮,鄭瑾,付強. 中國中藥雜志. 2015(23)
[2]無刺花椒嫁接愈合過程中相關生理指標的變化[J]. 朱曉慧,楊途熙,魏安智,馮世靜,蔣弘剛,侯娜,劉永紅.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5(02)
[3]花椒中麻味物質定量檢測的研究概況[J]. 張敬文,趙鐳,黃帥,史波林,單連海,周先禮. 中國調味品. 2015(03)
[4]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花椒精油及揮發(fā)性成分分析[J]. 張懷予,王軍節(jié),陳園凡,魏晉梅,李貞子,方碩.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4(07)
[5]青花椒葉片水浸液的成份鑒定及其化感作用的生物測定[J]. 廖薇,張健,楊婉身.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6]RP-HPLC測定花椒中吳茱萸次堿的含量[J]. 任振華,楊途熙,魏安智,王媛,張艷軍,馮世靜.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3(06)
[7]冬季低溫對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標的影響[J]. 呂小軍,楊途熙,何小紅,魏安智,馮世靜,王媛,戚建華.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3(07)
[8]超臨界CO2萃取花椒果皮總黃酮的工藝[J]. 張艷軍,楊途熙,魏安智,馮世靜,任振華,呂小軍.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3(05)
[9]花椒總多酚的提取及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研究[J]. 狄科,石雪萍,張衛(wèi)明.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2(06)
[10]花椒揮發(fā)油質量的G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研究[J]. 張翔,魏安智. 中國調味品. 2011(09)
博士論文
[1]五種共生菌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研究[D]. 李曉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2]川產苦丁茶的品種、品質研究[D]. 黃林芳.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苦楝內生真菌LN-4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D]. 王詩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2]花椒中麻味物質的提取分離及純化工藝的研究[D]. 付苗苗.西北大學 2010
[3]花椒麻味物質的分離及組成分析[D]. 張坤.西南大學 2008
[4]花椒的綜合利用[D]. 李蘭青子.天津科技大學 2006
[5]花椒風味物質的提取與分離技術的研究[D]. 劉雄.西南農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96070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NAAs結構種類圖
第二章鳳縣花椒酰胺類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活性研究30細胞釋放抗炎細胞因子的內毒素(Nicholasetal.,2007)。在沒有外來病原菌刺激下,巨噬細胞RAW264.7內NO含量較低,當在LPS誘導下,細胞體內NO含量增加,引起細胞炎癥反應。因此,抑制由LPS誘導產生NO而引起的炎癥反應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而新藥的開發(fā)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很多天然的抗氧化物質能很好的抑制NO過量生產,進而阻止體內炎癥的發(fā)生(Yenetal.,2008)。本研究主要對由LPS誘導的細胞RAW264.7產生的過量NO引起的炎癥機理進行了研究,為花椒新藥開發(fā)和深加工提供實驗基矗2.2實驗方法2.2.1研究材料試驗材料為鳳縣大紅袍花椒成熟的果皮,采自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縣白石鋪鎮(zhèn)花椒園(圖2-1)。圖2-1鳳縣大紅袍成熟果皮Figure2-1ThepericarpsofZ.bungeanumMaximfromFengxiancountyinShaanxi2.2.2儀器和試劑常用有機溶劑: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等均為工業(yè)試劑,重蒸后使用。有機溶劑:DMSO,色譜甲醇,色譜乙腈等視實際使用情況使用分析純或色譜純試劑。常用儀器:熔點儀:MP420全自動熔點儀(濟南海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FW-200高速萬能粉碎機(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旋光儀RudolphAutopolⅢ型;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1525和島津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QP2010Ultrasystem(ShimadzuTechnologiesInc.);紫外光譜儀:ThermoEvolution-300型;紅外光譜儀:BrukerTENSOR27型(溴化鉀壓片法);核磁共振:BrukerAvanceⅢ500(TMS內標);低分辨質譜儀:ThermoFisherLTQFleet型;高分辨質儀:Agilent6520Accurate-MassQ-TOFLC/MS型。旋轉蒸發(fā)儀:BüchiRotavaporR-101、R-3HB型;
第二章鳳縣花椒酰胺類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活性研究32C圖2-2不同溶劑提取酰胺類化合物TCL和HPLC對比圖Figure2-2ComparisonofTCLandHPLCindifferentsolventsforextractionofamidecompoundsA:紫外燈下,各提取條件的TCL顯色;B:硫酸乙醇顯色條件下,各提取條件的TCL顯色經對比分析后,由于硫酸水提取的提取率較低,顯色劑顯色不明顯,而CH2Cl2和MeOH對人體傷害較大,因此選擇95%乙醇為提取溶劑,料液比1:10浸提,提取和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花椒屬植物生物堿類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袁海梅,邱露,謝貞建,鄒亮,鄭瑾,付強. 中國中藥雜志. 2015(23)
[2]無刺花椒嫁接愈合過程中相關生理指標的變化[J]. 朱曉慧,楊途熙,魏安智,馮世靜,蔣弘剛,侯娜,劉永紅.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5(02)
[3]花椒中麻味物質定量檢測的研究概況[J]. 張敬文,趙鐳,黃帥,史波林,單連海,周先禮. 中國調味品. 2015(03)
[4]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花椒精油及揮發(fā)性成分分析[J]. 張懷予,王軍節(jié),陳園凡,魏晉梅,李貞子,方碩. 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 2014(07)
[5]青花椒葉片水浸液的成份鑒定及其化感作用的生物測定[J]. 廖薇,張健,楊婉身.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03)
[6]RP-HPLC測定花椒中吳茱萸次堿的含量[J]. 任振華,楊途熙,魏安智,王媛,張艷軍,馮世靜.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3(06)
[7]冬季低溫對花椒抗寒性生理指標的影響[J]. 呂小軍,楊途熙,何小紅,魏安智,馮世靜,王媛,戚建華.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3(07)
[8]超臨界CO2萃取花椒果皮總黃酮的工藝[J]. 張艷軍,楊途熙,魏安智,馮世靜,任振華,呂小軍. 食品工業(yè)科技. 2013(05)
[9]花椒總多酚的提取及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研究[J]. 狄科,石雪萍,張衛(wèi)明.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 2012(06)
[10]花椒揮發(fā)油質量的GC指紋圖譜分析方法研究[J]. 張翔,魏安智. 中國調味品. 2011(09)
博士論文
[1]五種共生菌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研究[D]. 李曉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2]川產苦丁茶的品種、品質研究[D]. 黃林芳.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苦楝內生真菌LN-4次生代謝產物的研究[D]. 王詩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2
[2]花椒中麻味物質的提取分離及純化工藝的研究[D]. 付苗苗.西北大學 2010
[3]花椒麻味物質的分離及組成分析[D]. 張坤.西南大學 2008
[4]花椒的綜合利用[D]. 李蘭青子.天津科技大學 2006
[5]花椒風味物質的提取與分離技術的研究[D]. 劉雄.西南農業(yè)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3960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3960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