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分析解析水稻劍葉及單株產(chǎn)量的遺傳基礎(chǔ)
發(fā)布時間:2021-03-14 11:38
劍葉是水稻主要的源器官,劍葉大小與產(chǎn)量呈極顯著的正相關(guān),揭示劍葉大小和單株產(chǎn)量的遺傳基礎(chǔ)對于選育株型適宜的水稻高產(chǎn)品種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來源廣泛、多樣性豐富的1016份全球水稻核心種質(zhì)資源為材料,在湖北荊州連續(xù)兩年考察了種質(zhì)資源的劍葉大小和單株產(chǎn)量。結(jié)果顯示,劍葉長、寬、面積和單株產(chǎn)量在兩年變異豐富,受環(huán)境影響大;劍葉長、寬和面積與單株產(chǎn)量相關(guān)性程度較低,說明這些性狀的遺傳基礎(chǔ)不同。利用4.8M高密度SNP基因型數(shù)據(jù)進行全基因組關(guān)聯(lián)分析,共定位到31個影響水稻劍葉相關(guān)性狀和單株產(chǎn)量的QTL,其中1個QTL(qFLW4)在兩年均定位到,3個位點同時影響多個性狀(qFLW4和qFLA4、qFLL6和qFLA6、qFLL10.1和qFLA10)。結(jié)合候選區(qū)間單倍型分析和生物信息學分析,鑒定到7個候選基因和10個有利等位基因。研究結(jié)果為克隆水稻劍葉性狀新基因和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配置不同劍葉相關(guān)基因塑造理想株型提供基因資源。
【文章來源】: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20,21(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1016份種質(zhì)的主成分分析
群體的LD衰減圖
定位到12個影響水稻劍葉長的QTL,2015年和2016年分別定位到9個和3個,它們位于除第1、3和7染色體外的其他9條染色體上,對表型的貢獻率變幅為0.02%~6.84%。其中位于第8染色體的pFLL8.2對表型的貢獻最大,能解釋表型變異的6.84%。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定位到4個和3個影響水稻劍葉寬的QTL,位于第1、4、5、7、8和11染色體,對表型的平均貢獻率為1.76%。其中位于第4染色體的qFLW4在兩年間均被定位到,分別解釋表型變異的1.45%和1.27%。qFLW11對表型的貢獻最大,為4.4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enetic bases of source-,sink-,and yield-related traits revealed b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Xian rice[J]. Yun Wang,Yunlong Pang,Kai Chen,Laiyuan Zhai,Congcong Shen,Shu Wang,Jianlong Xu. The Crop Journal. 2020(01)
[2]水稻品種魔王谷粒形、劍葉性狀和株高QTL定位[J]. 彭偉業(yè),孫平勇,潘素君,李魏,戴良英. 作物學報. 2018(11)
[3]鹽、堿條件下水稻劍葉形態(tài)相關(guān)性狀QTL分析[J]. 鄒德堂,張恩源,孫健,王敬國,劉化龍,鄭洪亮.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7(11)
[4]水稻劍葉QTL定位及遺傳偏分離分析[J]. 韓保林,杜倫靜,顧朝劍,張洪凱,廖泳祥,彭永彬,張紅宇,徐培洲,陳曉瓊,吳先軍. 分子植物育種. 2017(07)
[5]利用染色體片段代換系定位水稻葉片形態(tài)性狀QTL[J]. 周勇,陶亞軍,姚銳,李暢,譚文琛,裔傳燈,龔志云,梁國華. 作物學報. 2017(11)
[6]重穗型水稻穗部性狀及劍葉寬的QTL定位[J]. 張向陽,張紅宇,徐培洲,陳曉瓊,田永航,王志,黃廷友,吳先軍. 雜交水稻. 2014(06)
[7]利用日本晴/9311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成熟期葉形相關(guān)性狀QTL[J]. 王蘭,黃李超,代麗萍,楊窯龍,徐杰,冷語佳,張光恒,胡江,朱麗,高振宇,董國軍,郭龍彪,錢前,曾大力. 中國水稻科學. 2014(06)
[8]水稻劍葉形態(tài)與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及相關(guān)性狀的QTL分析[J]. 周麗慧,謝永楚,陳濤,張亞東,朱鎮(zhèn),趙慶勇,姚姝,于新,趙凌,王才林.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2(06)
[9]利用重測序的水稻染色體片段代換系群體定位劍葉形態(tài)QTL[J]. 徐建軍,趙強,趙元鳳,朱磊,徐辰武,顧銘洪,韓斌,梁國華. 中國水稻科學. 2011(05)
[10]世界糧食和農(nóng)業(yè)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現(xiàn)狀[J]. 王述民,張宗文.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03)
本文編號:3082104
【文章來源】: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20,21(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1016份種質(zhì)的主成分分析
群體的LD衰減圖
定位到12個影響水稻劍葉長的QTL,2015年和2016年分別定位到9個和3個,它們位于除第1、3和7染色體外的其他9條染色體上,對表型的貢獻率變幅為0.02%~6.84%。其中位于第8染色體的pFLL8.2對表型的貢獻最大,能解釋表型變異的6.84%。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定位到4個和3個影響水稻劍葉寬的QTL,位于第1、4、5、7、8和11染色體,對表型的平均貢獻率為1.76%。其中位于第4染色體的qFLW4在兩年間均被定位到,分別解釋表型變異的1.45%和1.27%。qFLW11對表型的貢獻最大,為4.40%。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Genetic bases of source-,sink-,and yield-related traits revealed by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n Xian rice[J]. Yun Wang,Yunlong Pang,Kai Chen,Laiyuan Zhai,Congcong Shen,Shu Wang,Jianlong Xu. The Crop Journal. 2020(01)
[2]水稻品種魔王谷粒形、劍葉性狀和株高QTL定位[J]. 彭偉業(yè),孫平勇,潘素君,李魏,戴良英. 作物學報. 2018(11)
[3]鹽、堿條件下水稻劍葉形態(tài)相關(guān)性狀QTL分析[J]. 鄒德堂,張恩源,孫健,王敬國,劉化龍,鄭洪亮. 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17(11)
[4]水稻劍葉QTL定位及遺傳偏分離分析[J]. 韓保林,杜倫靜,顧朝劍,張洪凱,廖泳祥,彭永彬,張紅宇,徐培洲,陳曉瓊,吳先軍. 分子植物育種. 2017(07)
[5]利用染色體片段代換系定位水稻葉片形態(tài)性狀QTL[J]. 周勇,陶亞軍,姚銳,李暢,譚文琛,裔傳燈,龔志云,梁國華. 作物學報. 2017(11)
[6]重穗型水稻穗部性狀及劍葉寬的QTL定位[J]. 張向陽,張紅宇,徐培洲,陳曉瓊,田永航,王志,黃廷友,吳先軍. 雜交水稻. 2014(06)
[7]利用日本晴/9311重組自交系群體定位水稻成熟期葉形相關(guān)性狀QTL[J]. 王蘭,黃李超,代麗萍,楊窯龍,徐杰,冷語佳,張光恒,胡江,朱麗,高振宇,董國軍,郭龍彪,錢前,曾大力. 中國水稻科學. 2014(06)
[8]水稻劍葉形態(tài)與產(chǎn)量的關(guān)系及相關(guān)性狀的QTL分析[J]. 周麗慧,謝永楚,陳濤,張亞東,朱鎮(zhèn),趙慶勇,姚姝,于新,趙凌,王才林.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2(06)
[9]利用重測序的水稻染色體片段代換系群體定位劍葉形態(tài)QTL[J]. 徐建軍,趙強,趙元鳳,朱磊,徐辰武,顧銘洪,韓斌,梁國華. 中國水稻科學. 2011(05)
[10]世界糧食和農(nóng)業(yè)植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現(xiàn)狀[J]. 王述民,張宗文.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03)
本文編號:3082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zwlw/30821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