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糖品種新植蔗機械收獲質量調查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2-02-09 09:29
為篩選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優(yōu)良甘蔗新品種,2018年在隆安縣丁當鎮(zhèn)科研基地進行了新植蔗機械收獲試驗,參試品種為桂糖42號(對照)、桂糖44號、桂糖46號、桂糖47號和桂糖49號。通過調查破碎蔗莖損失率、蔗汁損失率、機收含雜率和機收總損失率,綜合評價參試品種新植蔗機械收獲質量。試驗結果表明:破碎蔗莖損失率為1.76%~3.78%,對照的破碎蔗莖損失率顯著高于其他參試品種;蔗汁損失率為0.85%~1.86%,桂糖44號和桂糖47號的蔗汁損失率顯著低于對照;機收含雜率為7.89%~15.96%,桂糖44號機收含雜率最低,且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機收總損失率為1.53%~4.66%,除桂糖49號外,其他3個參試品種的機收總損失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綜合考慮,桂糖44號新植蔗的機械收獲質量最佳,桂糖47號次之,這兩個桂糖品種比較適宜機械收獲。
【文章來源】:廣西糖業(yè). 2020,(04)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模擬機械收獲測定甘蔗破碎蔗莖損失率及蔗汁損失率
從圖2B可知,5個桂糖品種的蔗汁損失率為0.85%~1.86%,從高到低依次為GT46>GT42>GT49>GT44>GT47。GT46和GT49的蔗汁損失率與對照GT42相比,差異不顯著。GT44和GT47的蔗汁損失率則顯著低于對照GT42,且GT44和GT47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GT44和GT47經(jīng)過收獲機械切段式收割后,相比其他參試品種蔗汁不易外滲,流失較少。2.2 不同桂糖品種的機收含雜率及總損失率
機收總損失是指機械收獲后的落地損失、蔗稍損失和留茬損失的總和。從圖3B可知,5個桂糖品種的機收總損失率為1.53%~4.66%,從高到低依次為GT49>GT42>GT46>GT47>GT44。GT49的機收總損失率最高,但是與對照GT42相比差異不顯著。GT44、GT46和GT47的機收總損失率均顯著低于對照GT42。GT44機收總損失率最低,僅為1.53%,比對照GT42低2.85%(絕對值)。3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推廣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建議[J]. 趙瑩. 中國農(nóng)機化學報. 2016(09)
[2]關于解決廣西甘蔗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問題的思考[J]. 黃銘福. 廣西農(nóng)業(yè)機械化. 2014(03)
[3]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探討[J]. 莫建霖,劉慶庭. 農(nóng)機化研究. 2013(03)
[4]不同甘蔗品種的機械化收獲損失研究[J]. 張華,林兆里,羅俊,蘇俊波. 熱帶作物學報. 2012(09)
[5]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 梁闐,方鋒學,王維贊,羅亞偉,唐紅琴. 中國糖料. 2011(01)
[6]關于我國甘蔗機械化收獲的思考[J]. 張華,沈勝,羅俊,陳如凱. 中國農(nóng)機化. 2009(04)
[7]甘蔗機械化收獲系統(tǒng)的試驗與分析[J]. 陳超平,陽慈香,楊丹彤,牟向偉.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3616771
【文章來源】:廣西糖業(yè). 2020,(04)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模擬機械收獲測定甘蔗破碎蔗莖損失率及蔗汁損失率
從圖2B可知,5個桂糖品種的蔗汁損失率為0.85%~1.86%,從高到低依次為GT46>GT42>GT49>GT44>GT47。GT46和GT49的蔗汁損失率與對照GT42相比,差異不顯著。GT44和GT47的蔗汁損失率則顯著低于對照GT42,且GT44和GT47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GT44和GT47經(jīng)過收獲機械切段式收割后,相比其他參試品種蔗汁不易外滲,流失較少。2.2 不同桂糖品種的機收含雜率及總損失率
機收總損失是指機械收獲后的落地損失、蔗稍損失和留茬損失的總和。從圖3B可知,5個桂糖品種的機收總損失率為1.53%~4.66%,從高到低依次為GT49>GT42>GT46>GT47>GT44。GT49的機收總損失率最高,但是與對照GT42相比差異不顯著。GT44、GT46和GT47的機收總損失率均顯著低于對照GT42。GT44機收總損失率最低,僅為1.53%,比對照GT42低2.85%(絕對值)。3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推廣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建議[J]. 趙瑩. 中國農(nóng)機化學報. 2016(09)
[2]關于解決廣西甘蔗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問題的思考[J]. 黃銘福. 廣西農(nóng)業(yè)機械化. 2014(03)
[3]我國甘蔗收獲機械化技術探討[J]. 莫建霖,劉慶庭. 農(nóng)機化研究. 2013(03)
[4]不同甘蔗品種的機械化收獲損失研究[J]. 張華,林兆里,羅俊,蘇俊波. 熱帶作物學報. 2012(09)
[5]廣西甘蔗機械化生產(chǎn)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 梁闐,方鋒學,王維贊,羅亞偉,唐紅琴. 中國糖料. 2011(01)
[6]關于我國甘蔗機械化收獲的思考[J]. 張華,沈勝,羅俊,陳如凱. 中國農(nóng)機化. 2009(04)
[7]甘蔗機械化收獲系統(tǒng)的試驗與分析[J]. 陳超平,陽慈香,楊丹彤,牟向偉.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09(03)
本文編號:361677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ygclw/3616771.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