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揚黃灌區(qū)微灌水處理技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4 08:03
寧夏地區(qū)降水稀少,地下水資源不足,灌溉嚴重依賴引黃工程,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shù),寧夏大力發(fā)展微灌技術。由于黃河水泥沙含量大,水質復雜,容易導致微灌設備堵塞影響微灌設備的正常使用。減少由泥沙導致的物理堵塞,由微生物引起的生物堵塞和水中化學物質誘發(fā)的化學堵塞,可延長微灌設備的穩(wěn)定使用時間,對整個寧夏灌區(qū)微灌技術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論文針對寧夏地區(qū)黃河泥沙含量的特點,計算了不同粒徑泥沙的沉降時間,通過計算和試驗分析了蓄水沉沙池的表面負荷率,通過計算確定適合高含沙水質的逆坡沉沙池參數(shù)。研究了臭氧和活性炭聯(lián)合處理情況下,不同流速和不同臭氧添加水平對水中含沙量、懸浮物、COD、菌落總數(shù)的影響,確定臭氧和活性炭聯(lián)合處理要優(yōu)于一般的物理過濾處理,確定了適宜的臭氧添加濃度和適宜的流速。為寧夏揚黃灌區(qū)和西部農(nóng)區(qū)同類地區(qū)水資源高效利用提供科技支撐。
【文章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14年寧東取水口處黃河水泥沙含量變化
2沉沙池形式改良13a.干渠(第二農(nóng)場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b.支渠(暖泉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c.斗渠(團結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d.農(nóng)渠(李家小口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圖2-2不同級別渠道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Fig2-2GradationofYellowCementSandParticlesinDifferentChannels
2沉沙池形式改良17圖2-3泥沙顆粒沉速與粒徑關系Fig2-3Therelationshipbetweensedimentsedimentationspeedandparticlesize由表2-7和圖2-3對比分析可知:粒徑越小,沉速越小,尤其是當粒徑<0.05mm時,沉速已非常;對于同一粒徑泥沙顆粒,溫度越高,沉速越大,反之,沉速越;當泥沙粒徑<0.1mm,尤其是粒徑<0.05mm時溫度對沉速影響已不明顯,且寧夏揚黃灌區(qū)泥沙粒徑主要為0.1mm以下。夏灌時段最長,含沙量最高,所以后面的分析只針對夏灌時段泥沙,沉速分析取溫度20℃。2.3.2蓄水池靜置泥沙沉降及運用分析2.3.2.1蓄水池泥沙沉降時間分析取蓄水池水深10m,進水含沙量3.5kg/m3,各粒徑沉速參照表2-7,參照公式(2.3)求出粒徑組平均沉速,進行泥沙沉降計算分析。各粒徑組泥沙沉降不同距離所需時間見表2-8。由表2-8可看出:對于10m深的沉淀蓄水池來說,粒徑組Ⅰ(0.3~0.1mm)、Ⅱ(0.1~0.05mm)、Ⅲ(0.05~0.03mm)、Ⅳ(0.03~0.02mm)、Ⅴ(0.02~0.015mm)泥沙基本上在0.6d內就可以沉至池底,這部分泥沙含量為46.67%;Ⅵ(0.015~0.01mm)粒徑組泥沙顆粒在1d左右沉至池底,不會隨水流出,≥0.01mm泥沙顆粒含量為58.65%;Ⅶ(0.01~0.005mm)粒徑組泥沙能在4d內時間沉至池底,≥0.005mm的泥沙顆粒含量為74.86%;Ⅷ(0.005~0.003mm)粒徑組泥沙在4d內只能沉降3m,12d左右沉至池底,≥0.003mm的泥沙顆粒含量為84.52%。Ⅸ(0.003~0.001mm)粒徑組的泥沙顆粒在12d左右只能沉降2m,要沉降到池底則需要61d多;而Ⅹ(0.001~0.0005mm)粒徑組泥沙沉降1m則需要約37d,沉降至池底則需要約369d。因此可以認為<0.001mm的顆粒不能通過自由沉降法在10m深靜置蓄水池中完全沉降去除。由表2-8還可看出,等沉降歷時時,不同粒徑組泥沙沉降距離不同(如表中不同線型標識分區(qū)),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活性炭技術在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儲雪松,陳孟林,宿程遠,黃智,農(nóng)志文. 水處理技術. 2018(11)
[2]沉沙池流場特性及泥沙運動數(shù)值模擬[J]. 趙志鵬,謝新生,林開放. 人民黃河. 2018(02)
[3]兩種生物活性炭濾池凈水效果的分析[J]. 康雅,段友麗,周紅中,張慧. 中國給水排水. 2017(13)
[4]沉沙池沖沙過程CFD模擬分析[J]. 李順濤,耿波,向媛,程永光. 水電能源科學. 2016(11)
[5]寧夏黃河水濁度與含沙量關系分析[J]. 顧靖超,劉學軍,陸立國,朱潔,武慧芳.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6(11)
[6]新型沉沙池沉沙效果的應用研究[J]. 楊曉軍. 節(jié)水灌溉. 2016(11)
[7]河水滴灌重力沉沙過濾池的清水流場模擬[J]. 陶洪飛,楊海華,戚印鑫,馬英杰,趙經(jīng)華,劉亞麗,鄭文強,趙潔. 水電能源科學. 2016(10)
[8]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在高藻原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張淑敏,陳蓓蓓,侯偉昳. 凈水技術. 2016 (01)
[9]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對微污染長江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特性[J]. 薛琦,朱光燦,戴小冬,呂錫武. 凈水技術. 2015(04)
[10]黃河干流懸移質泥沙粒徑構成變化分析[J]. 孫維婷,穆興民,趙廣舉,李二輝. 人民黃河. 2015(05)
碩士論文
[1]預臭氧—常規(guī)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對太湖原水的中試研究[D]. 張鵬程.蘭州交通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29404
【文章來源】: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
【文章頁數(shù)】:10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014年寧東取水口處黃河水泥沙含量變化
2沉沙池形式改良13a.干渠(第二農(nóng)場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b.支渠(暖泉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c.斗渠(團結渠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d.農(nóng)渠(李家小口進口)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圖2-2不同級別渠道揚黃水泥沙顆粒級配Fig2-2GradationofYellowCementSandParticlesinDifferentChannels
2沉沙池形式改良17圖2-3泥沙顆粒沉速與粒徑關系Fig2-3Therelationshipbetweensedimentsedimentationspeedandparticlesize由表2-7和圖2-3對比分析可知:粒徑越小,沉速越小,尤其是當粒徑<0.05mm時,沉速已非常;對于同一粒徑泥沙顆粒,溫度越高,沉速越大,反之,沉速越;當泥沙粒徑<0.1mm,尤其是粒徑<0.05mm時溫度對沉速影響已不明顯,且寧夏揚黃灌區(qū)泥沙粒徑主要為0.1mm以下。夏灌時段最長,含沙量最高,所以后面的分析只針對夏灌時段泥沙,沉速分析取溫度20℃。2.3.2蓄水池靜置泥沙沉降及運用分析2.3.2.1蓄水池泥沙沉降時間分析取蓄水池水深10m,進水含沙量3.5kg/m3,各粒徑沉速參照表2-7,參照公式(2.3)求出粒徑組平均沉速,進行泥沙沉降計算分析。各粒徑組泥沙沉降不同距離所需時間見表2-8。由表2-8可看出:對于10m深的沉淀蓄水池來說,粒徑組Ⅰ(0.3~0.1mm)、Ⅱ(0.1~0.05mm)、Ⅲ(0.05~0.03mm)、Ⅳ(0.03~0.02mm)、Ⅴ(0.02~0.015mm)泥沙基本上在0.6d內就可以沉至池底,這部分泥沙含量為46.67%;Ⅵ(0.015~0.01mm)粒徑組泥沙顆粒在1d左右沉至池底,不會隨水流出,≥0.01mm泥沙顆粒含量為58.65%;Ⅶ(0.01~0.005mm)粒徑組泥沙能在4d內時間沉至池底,≥0.005mm的泥沙顆粒含量為74.86%;Ⅷ(0.005~0.003mm)粒徑組泥沙在4d內只能沉降3m,12d左右沉至池底,≥0.003mm的泥沙顆粒含量為84.52%。Ⅸ(0.003~0.001mm)粒徑組的泥沙顆粒在12d左右只能沉降2m,要沉降到池底則需要61d多;而Ⅹ(0.001~0.0005mm)粒徑組泥沙沉降1m則需要約37d,沉降至池底則需要約369d。因此可以認為<0.001mm的顆粒不能通過自由沉降法在10m深靜置蓄水池中完全沉降去除。由表2-8還可看出,等沉降歷時時,不同粒徑組泥沙沉降距離不同(如表中不同線型標識分區(qū)),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活性炭技術在水處理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儲雪松,陳孟林,宿程遠,黃智,農(nóng)志文. 水處理技術. 2018(11)
[2]沉沙池流場特性及泥沙運動數(shù)值模擬[J]. 趙志鵬,謝新生,林開放. 人民黃河. 2018(02)
[3]兩種生物活性炭濾池凈水效果的分析[J]. 康雅,段友麗,周紅中,張慧. 中國給水排水. 2017(13)
[4]沉沙池沖沙過程CFD模擬分析[J]. 李順濤,耿波,向媛,程永光. 水電能源科學. 2016(11)
[5]寧夏黃河水濁度與含沙量關系分析[J]. 顧靖超,劉學軍,陸立國,朱潔,武慧芳. 中國農(nóng)村水利水電. 2016(11)
[6]新型沉沙池沉沙效果的應用研究[J]. 楊曉軍. 節(jié)水灌溉. 2016(11)
[7]河水滴灌重力沉沙過濾池的清水流場模擬[J]. 陶洪飛,楊海華,戚印鑫,馬英杰,趙經(jīng)華,劉亞麗,鄭文強,趙潔. 水電能源科學. 2016(10)
[8]臭氧-生物活性炭技術在高藻原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張淑敏,陳蓓蓓,侯偉昳. 凈水技術. 2016 (01)
[9]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對微污染長江原水中有機物的去除特性[J]. 薛琦,朱光燦,戴小冬,呂錫武. 凈水技術. 2015(04)
[10]黃河干流懸移質泥沙粒徑構成變化分析[J]. 孫維婷,穆興民,趙廣舉,李二輝. 人民黃河. 2015(05)
碩士論文
[1]預臭氧—常規(guī)處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對太湖原水的中試研究[D]. 張鵬程.蘭州交通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294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nygclw/322940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