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沙地防護林主要樹種的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16:37
【目的】研究科爾沁沙地防護林主要樹種的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分配規(guī)律,闡明不同樹種的NSC分配格局,以期為該地區(qū)樹種選擇提供參考。【方法】以科爾沁沙地防護林主要樹種(油松、赤松、樟子松、白榆和小鉆楊)為研究對象,測定不同器官(葉、枝、干和根)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二者之和為NSC含量)。采用兩因素方差法分析樹種和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對NSC影響,運用單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樹種及器官間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的差異以及葉齡和枝齡對針葉樹(油松、赤松和樟子松) NSC分布的影響!窘Y(jié)果】5個樹種間的葉NSC含量無顯著差異?扇苄蕴呛吭谥透袨獒樔~樹顯著高于闊葉樹(白榆和小鉆楊),在樹干中為針葉樹低于闊葉樹。淀粉含量在葉和枝中為白榆顯著高于其他樹種,在根中為闊葉樹顯著高于針葉樹。5個樹種的可溶性糖及NSC含量均為葉和枝顯著高于干和根;淀粉含量對油松和赤松為干中較高,對樟子松、白榆和小鉆楊為葉中較高。針葉樹不同葉齡間,可溶性糖及NSC含量對油松和赤松為2年顯著高于當年及1年生葉,對樟子松為1年顯著高于當年及2年生葉;淀粉含量對油松和赤松為1年生葉中最低,對樟子松為1年生葉中最高。不...
【文章來源】:林業(yè)科學. 2020,56(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可溶性糖含量在5個樹種不同器官的分布
不同樹種和器官對淀粉含量有顯著影響(表3)。由圖2可知,油松淀粉含量在葉、枝和干中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根;赤松淀粉含量在干中顯著大于其他器官,而葉、枝、根間無顯著差異;樟子松淀粉含量在葉、枝、干、根分布呈逐漸降低趨勢;白榆淀粉含量由大到小順序為葉>根>干,而枝與葉和根無顯著差異;小鉆楊淀粉含量為葉>枝和干,根與其他器官差異不顯著。這表明不同樹種淀粉的儲存器官不同,物質(zhì)與能量分配策略具有差異性。各器官淀粉含量在樹種間存在顯著差異(圖2),葉淀粉含量表現(xiàn)為白榆>樟子松>油松,小鉆楊和赤松介于樟子松和油松之間;枝淀粉含量在白榆中顯著高于其他樹種,而其他樹種間無顯著差異;干淀粉含量為赤松>樟子松,而它們與油松、白榆和小鉆楊間無顯著差異;根淀粉含量表現(xiàn)為闊葉樹種顯著高于針葉樹種。以上結(jié)果表明,各樹種的淀粉含量與生長狀態(tài)有關,反映抗逆性的差異。3.4 不同樹種NSC含量分布特征
3個針葉樹種葉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在葉齡間有明顯差異(圖4)。不同年齡葉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在油松為2年>當年>1年生葉,赤松為2年顯著高于當年和1年生葉,樟子松為1年顯著高于當年和2年生葉。這表明油松和赤松2年生葉可能作為主要碳獲取器官,而樟子松1年生葉可能作為主要碳獲取器官。油松和赤松在1年生葉淀粉含量最低,而樟子松在2年生葉中最低(圖4),這說明油松和赤松葉片形態(tài)建成緩慢。3.6 枝齡對NSC分布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干旱林線區(qū)不同樹種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的季節(jié)格局及其主導因子[J]. 上官淮亮,劉鴻雁,胡國錚,郭偉超.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2]近自然經(jīng)營方式對不同林齡油松人工林碳儲量的影響[J]. 張濤,羅于洋,王樹森,張岑,趙婧,王春霞,朝魯蒙. 水土保持通報. 2018(02)
[3]基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機制的營林方案[J]. 宋立寧,朱教君,鄭曉.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1)
[4]云南普洱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變異分析[J]. 劉萬德,蘇建榮,李帥鋒,郎學東,黃小波,張志鈞. 林業(yè)科學. 2017(06)
[5]楊樹幼苗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對增加降水和氮添加的響應[J]. 王凱,雷虹,夏揚,于國慶.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7(02)
[6]土地覆蓋類型對科爾沁沙地南緣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J]. 高亮,高永,王靜,羅鳳敏,呂新豐. 中國沙漠. 2016(05)
[7]蟲害葉損失造成的樹木非結(jié)構(gòu)性碳減少與樹木生長、死亡的關系研究進展[J]. 陳志成,萬賢崇.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6(09)
[8]樹種和組織對樹干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儲量估測的影響[J]. 成方妍,王傳寬. 林業(yè)科學. 2016(02)
[9]中國東北典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葉片的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研究[J]. 李娜妮,何念鵬,于貴瑞. 生態(tài)學報. 2016(02)
[10]荒漠環(huán)境下規(guī);斯ち稚锪拷馕龉浪鉡J]. 王安隆,美克熱依·阿布力提甫,師慶三,趙福生,張新平,張毓?jié)?彭佳賓.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2)
本文編號:3451481
【文章來源】:林業(yè)科學. 2020,56(1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可溶性糖含量在5個樹種不同器官的分布
不同樹種和器官對淀粉含量有顯著影響(表3)。由圖2可知,油松淀粉含量在葉、枝和干中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根;赤松淀粉含量在干中顯著大于其他器官,而葉、枝、根間無顯著差異;樟子松淀粉含量在葉、枝、干、根分布呈逐漸降低趨勢;白榆淀粉含量由大到小順序為葉>根>干,而枝與葉和根無顯著差異;小鉆楊淀粉含量為葉>枝和干,根與其他器官差異不顯著。這表明不同樹種淀粉的儲存器官不同,物質(zhì)與能量分配策略具有差異性。各器官淀粉含量在樹種間存在顯著差異(圖2),葉淀粉含量表現(xiàn)為白榆>樟子松>油松,小鉆楊和赤松介于樟子松和油松之間;枝淀粉含量在白榆中顯著高于其他樹種,而其他樹種間無顯著差異;干淀粉含量為赤松>樟子松,而它們與油松、白榆和小鉆楊間無顯著差異;根淀粉含量表現(xiàn)為闊葉樹種顯著高于針葉樹種。以上結(jié)果表明,各樹種的淀粉含量與生長狀態(tài)有關,反映抗逆性的差異。3.4 不同樹種NSC含量分布特征
3個針葉樹種葉的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含量在葉齡間有明顯差異(圖4)。不同年齡葉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在油松為2年>當年>1年生葉,赤松為2年顯著高于當年和1年生葉,樟子松為1年顯著高于當年和2年生葉。這表明油松和赤松2年生葉可能作為主要碳獲取器官,而樟子松1年生葉可能作為主要碳獲取器官。油松和赤松在1年生葉淀粉含量最低,而樟子松在2年生葉中最低(圖4),這說明油松和赤松葉片形態(tài)建成緩慢。3.6 枝齡對NSC分布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干旱林線區(qū)不同樹種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的季節(jié)格局及其主導因子[J]. 上官淮亮,劉鴻雁,胡國錚,郭偉超.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3)
[2]近自然經(jīng)營方式對不同林齡油松人工林碳儲量的影響[J]. 張濤,羅于洋,王樹森,張岑,趙婧,王春霞,朝魯蒙. 水土保持通報. 2018(02)
[3]基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機制的營林方案[J]. 宋立寧,朱教君,鄭曉.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1)
[4]云南普洱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樹種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變異分析[J]. 劉萬德,蘇建榮,李帥鋒,郎學東,黃小波,張志鈞. 林業(yè)科學. 2017(06)
[5]楊樹幼苗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對增加降水和氮添加的響應[J]. 王凱,雷虹,夏揚,于國慶.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7(02)
[6]土地覆蓋類型對科爾沁沙地南緣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J]. 高亮,高永,王靜,羅鳳敏,呂新豐. 中國沙漠. 2016(05)
[7]蟲害葉損失造成的樹木非結(jié)構(gòu)性碳減少與樹木生長、死亡的關系研究進展[J]. 陳志成,萬賢崇.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6(09)
[8]樹種和組織對樹干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儲量估測的影響[J]. 成方妍,王傳寬. 林業(yè)科學. 2016(02)
[9]中國東北典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植物葉片的非結(jié)構(gòu)性碳水化合物研究[J]. 李娜妮,何念鵬,于貴瑞. 生態(tài)學報. 2016(02)
[10]荒漠環(huán)境下規(guī);斯ち稚锪拷馕龉浪鉡J]. 王安隆,美克熱依·阿布力提甫,師慶三,趙福生,張新平,張毓?jié)?彭佳賓. 干旱區(qū)研究. 2015(02)
本文編號:34514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lylw/345148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