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變異斑葉呈色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3 05:17
銀杏(Ginkgo biloba)是世界著名的孑遺樹種,素有“活化石”的美譽,具有藥用、食用、材用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同時因其葉形奇特,秋季葉色金黃,還具有特殊的園林景觀觀賞價值。銀杏在中國分布廣泛,但由于立地條件的差異,以及天然、人工選擇的作用,出現(xiàn)了許多栽培變種。而葉色突變體是研究植物葉綠體發(fā)育、光合作用以及光形態(tài)建成的理想材料,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突變體的發(fā)生和遺傳規(guī)律等方面,而對于葉色變異呈色機理的研究還少見報道。本研究以銀杏變異斑葉中的黃葉組織(變異黃葉)和同枝正常發(fā)育的綠葉(正常綠葉)為研究材料,通過細胞學觀察、色素含量測定,明確銀杏變異葉片金黃色性狀形成的結構變化以及生理機制;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對變異黃葉和正常綠葉進行轉錄組測序,并結合生物信息學及分子生物學等研究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深入分析,探究銀杏變異斑葉中黃葉葉色形成的轉錄調控機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銀杏變異斑葉和正常綠葉的發(fā)育期形態(tài)學觀察發(fā)現(xiàn),在三月份葉片發(fā)育早期,兩種類型的銀杏葉片呈現(xiàn)相似的表型特征。從四月至八月銀杏變異葉片逐漸分化發(fā)育成黃綠條紋狀斑葉,而同時期的正常葉片呈綠色正常發(fā)育。從九月開始銀杏變異斑葉與正常綠...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寫及中英文對照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植物葉色變異研究進展
1.1.1 葉色變異的來源與分類
1.1.2 葉色變異的形態(tài)結構研究
1.1.3 葉色變異的生理生化研究
1.1.4 葉色變異的分子機制研究
1.1.5 其他因素引起葉色變異
1.2 轉錄組測序對植物葉片呈色機理的應用研究
1.3 銀杏葉片及葉色研究概況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形態(tài)結構觀察
2.2.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2.2 實驗方法
2.3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色素含量測定
2.3.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3.2 實驗方法
2.4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轉錄組測序
2.4.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4.2 實驗方法
2.5 熒光定量PCR實驗
2.5.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5.2 實驗方法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銀杏葉片形態(tài)、細胞結構觀察
3.2 銀杏葉片色素含量變化
3.3 銀杏葉片轉錄組測序研究分析
3.3.1 測序文庫質量評估和組裝結果統(tǒng)計
3.3.2 差異基因篩選以及基因功能注釋
3.3.3 葉綠體發(fā)育與葉綠素代謝相關基因
3.3.4 類胡蘿卜素與類黃酮合成相關基因
3.3.5 轉錄因子相關基因
3.4 熒光定量PCR驗證
第四章 小結與討論
4.1 銀杏變異葉片葉綠素含量及組織結構變化
4.2 轉錄組分析差異基因影響葉綠素代謝
4.3 差異基因影響葉綠體發(fā)育以及光合能力
4.4 差異基因影響類胡蘿卜素以及類黃酮合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在校期間申請的發(fā)明專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轉化同源Golden Like轉錄因子提高番茄品質的研究[J]. 唐亞萍,楊生保,楊濤,李寧,許娟,帕提古麗,王柏柯,Ann Powell,余慶輝. 分子植物育種. 2017(10)
[2]銀杏斑葉超微結構觀察及葉綠素含量分析[J]. 李衛(wèi)星,蔣菲,馬江黎,王金艷,楊舜博,陳鵬.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6(01)
[3]轉錄組測序及其在野生大豆基因資源發(fā)掘中的應用[J]. 吳倩,張磊,黃志平,王大剛,胡國玉. 大豆科學. 2013(06)
[4]調控植物類黃酮生物合成的轉錄因子研究進展[J]. 李宗艷,李名揚.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5)
[5]不同光環(huán)境對黃櫨光合特性及生長勢和葉色的影響[J]. 葛雨萱,趙陽,甘長青,王亮生,杜萬光. 中國農學通報. 2011(19)
[6]園藝觀賞植物金心吊蘭的葉片解剖結構[J]. 賈學靜,冉何陳,曾順華,楊勇,賈志磊,袁明.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1(02)
[7]植物葉色突變體[J]. 何冰,劉玲瓏,張文偉,萬建民.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1)
博士論文
[1]花葉矢竹葉色變異機理研究[D]. 楊海蕓.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黃葉銀杏呈色基礎及適應性差異[D]. 王歡利.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15965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寫及中英文對照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植物葉色變異研究進展
1.1.1 葉色變異的來源與分類
1.1.2 葉色變異的形態(tài)結構研究
1.1.3 葉色變異的生理生化研究
1.1.4 葉色變異的分子機制研究
1.1.5 其他因素引起葉色變異
1.2 轉錄組測序對植物葉片呈色機理的應用研究
1.3 銀杏葉片及葉色研究概況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形態(tài)結構觀察
2.2.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2.2 實驗方法
2.3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色素含量測定
2.3.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3.2 實驗方法
2.4 銀杏正常綠葉、變異黃葉轉錄組測序
2.4.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4.2 實驗方法
2.5 熒光定量PCR實驗
2.5.1 實驗儀器與試劑
2.5.2 實驗方法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銀杏葉片形態(tài)、細胞結構觀察
3.2 銀杏葉片色素含量變化
3.3 銀杏葉片轉錄組測序研究分析
3.3.1 測序文庫質量評估和組裝結果統(tǒng)計
3.3.2 差異基因篩選以及基因功能注釋
3.3.3 葉綠體發(fā)育與葉綠素代謝相關基因
3.3.4 類胡蘿卜素與類黃酮合成相關基因
3.3.5 轉錄因子相關基因
3.4 熒光定量PCR驗證
第四章 小結與討論
4.1 銀杏變異葉片葉綠素含量及組織結構變化
4.2 轉錄組分析差異基因影響葉綠素代謝
4.3 差異基因影響葉綠體發(fā)育以及光合能力
4.4 差異基因影響類胡蘿卜素以及類黃酮合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在校期間申請的發(fā)明專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轉化同源Golden Like轉錄因子提高番茄品質的研究[J]. 唐亞萍,楊生保,楊濤,李寧,許娟,帕提古麗,王柏柯,Ann Powell,余慶輝. 分子植物育種. 2017(10)
[2]銀杏斑葉超微結構觀察及葉綠素含量分析[J]. 李衛(wèi)星,蔣菲,馬江黎,王金艷,楊舜博,陳鵬. 揚州大學學報(農業(yè)與生命科學版). 2016(01)
[3]轉錄組測序及其在野生大豆基因資源發(fā)掘中的應用[J]. 吳倩,張磊,黃志平,王大剛,胡國玉. 大豆科學. 2013(06)
[4]調控植物類黃酮生物合成的轉錄因子研究進展[J]. 李宗艷,李名揚. 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5)
[5]不同光環(huán)境對黃櫨光合特性及生長勢和葉色的影響[J]. 葛雨萱,趙陽,甘長青,王亮生,杜萬光. 中國農學通報. 2011(19)
[6]園藝觀賞植物金心吊蘭的葉片解剖結構[J]. 賈學靜,冉何陳,曾順華,楊勇,賈志磊,袁明.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1(02)
[7]植物葉色突變體[J]. 何冰,劉玲瓏,張文偉,萬建民.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6(01)
博士論文
[1]花葉矢竹葉色變異機理研究[D]. 楊海蕓.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2]黃葉銀杏呈色基礎及適應性差異[D]. 王歡利.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01596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lylw/301596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