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nèi)紅松與全光下紅松在形態(tài)特征方面有一些明顯的差別,了解這些差別產(chǎn)生的光合生理機制,對紅松闊葉混交林的健康有效恢復與重建具有重要指導價值。本研究在東北林業(yè)大學帽兒山試驗林場太平試驗區(qū)進行,通過對不同開敞度條件下紅松光合作用各項參數(shù)和各項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討了不同月份不同光照條件下紅松形態(tài)建成格局的光合生理機制,為更好地促進紅松更新生長提供科學有效的參考。主要研究結(jié)果如下:(1)開敞度K=2.0時,光能的利用效率最大,最有利于紅松的生長。凈光合速率在K=2.0時普遍大于其他開敞度,并且在8月份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值,氣孔導度和細胞間CO2濃度則是在K=1.0時存在最大值,并且分別在8月和9月達到最大,蒸騰速率在K=2.5時存在最大值,并且在8月份達到最大。(2)各種開敞度下,紅松光合有效輻射強度日變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單峰曲線,到下午14:00時達到最大值,其中在開敞度K=2.5時,一天內(nèi)各個時間段均保持著光合有效輻射強度的最大值;紅松凈光合速率日變化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雙峰曲線,其中在K=2.0時凈光合速率存在最大值。(3)各種開敞度下,生長在相鄰闊葉樹南面的紅松的光合有效輻射強度值和凈光合速率值均要明顯大于生長在其他方向的紅松,大小關(guān)系為南西東北。當紅松周圍樹種組成為闊葉樹或者大葉樹種越多時,紅松光合有效輻射強度值和凈光合速率值越小,反之亦然;但是在K=2.5時,紅松凈光合速率的這一規(guī)律恰好相反。通過通徑分析發(fā)現(xiàn)各因子對凈光合速率的影響大小順序為CiRH_SCondTleaf;通過對不同環(huán)境因子和形態(tài)特征的變化發(fā)現(xiàn),在K=2.0時紅松生長狀態(tài)最好,在其他開敞度下紅松能正常生長,但生長狀態(tài)不如K=2.0時。(4)各種開敞度下,紅松體內(nèi)葉綠素a,葉綠素b,類胡蘿卜素和葉綠素總含量在7、8月份時均達到最大值;各月份四種光合色素含量均在K=2.0時最多,5、6月份紅松針葉內(nèi)Chl a/b和Chr/ChlT的值在K=2.5時存在最大值,其他月份Chl a/b和Chr/ChlT的值在K=2.0時存在最大值,并且整體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5)紅松針葉內(nèi)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開敞度和各月份間變化不明顯,而可溶性糖的含量則隨著月份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在K=2.0時存在最大值。紅松針葉內(nèi)含水量和相對含水量在6月份最大,并且在K=2.0時存在最大值。紅松針葉內(nèi)細胞膜透性及MDA(丙二醛)含量各月份條件下,均在K=1.0時,存在最大值,并且隨著月份的增加不斷增大。紅松針葉內(nèi)超氧物歧化酶(SOD)在較小或較大的開敞度下含量最高,并且在5月和9月含量最大;過氧化氫酶(CAT)在K=1.0時,含量最高,在K=2.5時含量最低,并且隨著月份的增加而不斷降低;過氧化物酶(POD)整體含量值較小,在各開敞度和各月份之間并無明顯變化。綜合本研究結(jié)果,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在所研究的雜木次生林內(nèi),開敞度K=2.0時林冠下紅松樹木的光合生理狀態(tài)最佳。
【學位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S791.247
【部分圖文】:
圖4-8不同幵敞度條件下各月份林下紅松葉片內(nèi)含水M?(占鮮重)??Fig4-8?Water?content?of?Pinus?koraiensis?leaves?under?different?opening?degrees??in?different?months(fresh?weight)??

圖4-9不同開敞度條件下各月份林下紅松葉片內(nèi)含水量(占干重)??Fig4-9?Water?content?of?Pinus?koraiensis?leaves?under?different?opening?degrees??in?different?months(dry?weight)??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麗娟;夏富才;李良;孫越;趙海明;王會春;于洪波;李小光;薛慶勇;;張廣才嶺次生針闊混交林空間結(jié)構(gòu)[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1期
2 朱良軍;金光澤;王曉春;;典型闊葉紅松林干擾歷史重建及干擾形成機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5年02期
3 吳志軍;蘇東凱;牛麗君;于大炮;周旺明;周莉;吳勝男;代力民;;闊葉紅松林森林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方案[J];生態(tài)學報;2015年01期
4 楊京彪;郭濼;周螢;薛達元;;坡位對紅松闊葉林物種多樣性的影響[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5 馬志遠;石玲;吳相菊;張春雨;;長白山次生針闊混交林喬木多樣性維持機制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6 么旭陽;胡耀升;劉艷紅;;長白山闊葉紅松林典型森林群落功能多樣性及其與地形因子的關(guān)系[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10期
7 劉妍妍;金光澤;李鳳日;;典型闊葉紅松林林隙對幼苗建立的影響[J];科學通報;2014年24期
8 郎鵬;袁龍義;李世平;;不同光照條件對馬來眼子菜和蓖齒眼子菜光合作用的影響[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06期
9 于立忠;苗杰;張金鑫;徐陽;張文儒;;不同透光環(huán)境下紅松光合色素含量的季節(jié)變動及應(yīng)對策略[J];生態(tài)學報;2014年14期
10 文曉鵬;鄭思成;樊慶杰;顏鳳霞;;火龍果試管苗對干旱脅迫的生理生化反應(yīng)[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群;天然次生林下人工更新紅松幼樹生長環(huán)境的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3年
本文編號:
285168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lylw/285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