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型與散居型粘蟲免疫反應差異、神經(jīng)調節(jié)及對飛行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03:23
粘蟲是一種典型的密度依賴性變型的重大農業(yè)害蟲,近年來對全國展開的危害調查發(fā)現(xiàn)群居型黑化幼蟲已成為成災種群典型的預警信息,且黑化粘蟲對天敵入侵和病原物侵染的抵抗力也明顯增強。因此,本實驗在系統(tǒng)研究粘蟲密度依賴性黑化與防御能力的基礎上,測定其血淋巴相關免疫指標的變化,探明群居型與散居型粘蟲免疫反應的差異,進一步研究神經(jīng)遞質多巴胺(DA)和5羥色胺(5-HT)對幼蟲防御能力和免疫指標的影響。最后,綜合分析侵染后幸存幼蟲發(fā)育而來的成蟲飛行和生殖行為的變化。為闡明粘蟲密度依賴性防御反應機理與調節(jié)機制,解析田間黑化粘蟲的成災機制以及指導生物防治提供理論和實驗依據(jù)。主要研究結果如下:研究明確了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免疫反應的差異。結果顯示,群居型和散居型幼蟲體液免疫指標和細胞免疫指標差異明顯,總體上群居型均高于散居型;且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幼蟲免疫指標也產(chǎn)生相應的變化。群居型粘蟲在綠僵菌侵染后6h,較對照相比蛋白含量顯著升高,而散居型則明顯降低;同時群居型粘蟲酚氧化酶活性侵染后增強顯著;溶菌酶活性的分析結果表明,群居型粘蟲血淋巴中溶菌酶活性在侵染初期6h顯著升高,而散居型粘蟲在48h明顯升高;對...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粘蟲概述
1.2 密度依賴性黑化粘蟲的研究
1.3 昆蟲免疫應答機制
1.3.1 昆蟲細胞免疫系統(tǒng)
1.3.2 昆蟲體液免疫系統(tǒng)
1.4 昆蟲免疫反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機制
1.5 防御反應對昆蟲行為和發(fā)育方向的改變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免疫能力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試昆蟲
2.1.2 供試菌株
2.1.3 試劑儀器與試劑
2.1.4 試驗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血淋巴蛋白含量的變化
2.2.2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PO活性的變化
2.2.3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溶菌酶活性的變化
2.2.4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抗菌活性的變化
2.2.5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血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
2.2.6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多巴胺含量的變化
2.2.7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 5-羥色胺含量的變化
2.3 討論
2.3.1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體液免疫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2.3.2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細胞免疫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2.3.3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神經(jīng)遞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第三章 群居型和散居型幼蟲免疫反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昆蟲
3.1.2 實驗試劑與儀器
3.1.3 試驗方法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防御能力的影響
3.2.2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蛋白含量的影響
3.2.3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3.2.4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溶菌酶活性的影響
3.2.5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抗菌活力的影響
3.3 討論
3.3.1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DA、5-HT后群居型粘蟲免疫指標的變化
3.3.2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DA、5-HT后群居型粘蟲防御能力的變化
第四章 綠僵菌侵染后粘蟲幸存?zhèn)體飛行和生殖的影響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昆蟲
4.1.2 實驗試劑與儀器
4.1.3 試驗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對化蛹的影響
4.2.2 對飛行能力的影響
4.2.3 對成蟲生殖和壽命的影響
4.3 討論
第五章 全文結論
5.1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免疫應答機制的研究
5.2 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粘蟲防御能力和免疫活性的研究
5.3 綠僵菌侵染對粘蟲幸存?zhèn)體飛行和生殖的影響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781691
【文章頁數(shù)】: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粘蟲概述
1.2 密度依賴性黑化粘蟲的研究
1.3 昆蟲免疫應答機制
1.3.1 昆蟲細胞免疫系統(tǒng)
1.3.2 昆蟲體液免疫系統(tǒng)
1.4 昆蟲免疫反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機制
1.5 防御反應對昆蟲行為和發(fā)育方向的改變
1.6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免疫能力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試昆蟲
2.1.2 供試菌株
2.1.3 試劑儀器與試劑
2.1.4 試驗方法
2.2 結果與分析
2.2.1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血淋巴蛋白含量的變化
2.2.2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PO活性的變化
2.2.3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溶菌酶活性的變化
2.2.4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抗菌活性的變化
2.2.5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血細胞數(shù)量的變化
2.2.6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多巴胺含量的變化
2.2.7 綠僵菌侵染后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 5-羥色胺含量的變化
2.3 討論
2.3.1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體液免疫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2.3.2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細胞免疫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2.3.3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神經(jīng)遞對綠僵菌侵染后響應的時間動態(tài)
第三章 群居型和散居型幼蟲免疫反應的神經(jīng)調節(jié)
3.1 材料與方法
3.1.1 供試昆蟲
3.1.2 實驗試劑與儀器
3.1.3 試驗方法
3.2 結果與分析
3.2.1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防御能力的影響
3.2.2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蛋白含量的影響
3.2.3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3.2.4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血淋巴溶菌酶活性的影響
3.2.5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群居型粘蟲抗菌活力的影響
3.3 討論
3.3.1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DA、5-HT后群居型粘蟲免疫指標的變化
3.3.2 注射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DA、5-HT后群居型粘蟲防御能力的變化
第四章 綠僵菌侵染后粘蟲幸存?zhèn)體飛行和生殖的影響
4.1 材料與方法
4.1.1 供試昆蟲
4.1.2 實驗試劑與儀器
4.1.3 試驗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對化蛹的影響
4.2.2 對飛行能力的影響
4.2.3 對成蟲生殖和壽命的影響
4.3 討論
第五章 全文結論
5.1 群居型和散居型粘蟲的免疫應答機制的研究
5.2 神經(jīng)遞質生物胺對粘蟲防御能力和免疫活性的研究
5.3 綠僵菌侵染對粘蟲幸存?zhèn)體飛行和生殖的影響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歷
本文編號:37816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781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