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葉類蔬菜新病害發(fā)現(xiàn)及常見真菌病害調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2-29 18:14
葉類蔬菜具有營養(yǎng)價值高、生長周期短等特點,使其成為多數(shù)地區(qū)解決蔬菜自我供給的首選蔬菜。然而由于葉類蔬菜存在栽培密度大、環(huán)境濕度高、重茬等問題,田間病害發(fā)生普遍,嚴重制約著我國葉類蔬菜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014-2016年期間,在全國葉類蔬菜主要種植區(qū),廣泛開展田間病害調查和標本采集工作,通過對病原菌進行鑒定,明確了葉類蔬菜主要病害和病原菌類型,主要成果如下:1.在河北、甘肅、四川、廣西和上海等17個省份46個地區(qū)的葉類蔬菜主要種植區(qū)進行標本采集和病害調查,共采集到葉類蔬菜病害標本254份,涉及十字花科、傘形科、菊科和百合科等11個科39種蔬菜。在調查中,共發(fā)現(xiàn)15種葉部病害和6種根部病害,其中,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和莖基腐病,傘形科蔬菜灰霉病、葉斑病和斑枯病,菊科蔬菜霜霉病、菌核病和鏈格孢葉斑病發(fā)生嚴重,尤其大蔥霜霉病、蕹菜莖基腐病、大白菜莖基腐病、莖用萵苣(萵筍)菌核病呈爆發(fā)趨勢。2.通過形態(tài)學鑒定、分子生物學鑒定和致病性試驗,共發(fā)現(xiàn)世界新記錄寄主病害1種: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水芹灰霉病;國內新記錄寄主病害3種:Boeremia exigua...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PDA上25°C培養(yǎng)15d產生大量黑色小菌核
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trytis cinerea var. dianthi Voglino.trytis cinerea var. sclerotiophila (Klotzsch) Sacc., Syll. fung. (Abellini) 4: 12lyactis sclerotiophila Klotzsch, Klotzschii Herb. Viv. Mycol.: no. 1668. 1873件下,菌絲在 PDA 上生長較快。培養(yǎng) 3 d,菌落白色,菌絲稀疏;5 d不規(guī)則;15 d 后,培養(yǎng)基上會形成很多黑色菌核,1.1 ± 0.7 × 1.3 ± 0.4 m形或不規(guī)則形,齒狀突起(圖 3-2);分生孢子梗單生,直立,有隔膜,淺 202.7 ± 37.5μm(圖 3-3);分生孢子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單孢,無色至淺m(圖 3-4)。該病原菌的培養(yǎng)及顯微形態(tài)描述與之前報道的灰葡萄孢一致t al. 2015)。
63 × 202.7 ± 37.5μm(圖 3-3);分生孢子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單孢,無色至淺色.6 μm(圖 3-4)。該病原菌的培養(yǎng)及顯微形態(tài)描述與之前報道的灰葡萄孢一致(ai et al. 2015)。圖 3-1 PDA 上 25°C 培養(yǎng) 15 d 產生大量黑色小菌核Fig.3-1 Blackish sclerotia observedon PDA at 25°C after 15 days圖 3-2 產孢細胞 400×(標尺=20 μm)Fig.3-2 Conidiogenous cells 400× (Bar= 20 μ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烏頭霜霉病病原菌形態(tài)學研究[J]. 歐洪,李娜,王光志.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02)
[2]李寶聚博士診病手記(九十一) 云南大白菜“脫落病”病原菌鑒定與防治方法[J]. 宋加偉,石延霞,李寶聚. 中國蔬菜. 2016(02)
[3]上海地區(qū)蕹菜白銹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J]. 俞懿,陳杰,劉沖,高宇,王繼英,楊銀娟,路風琴,黃淼,方朝陽,潘維軍,嚴寶華,魏丹,倪偉蓉,李惠明. 中國植保導刊. 2015(04)
[4]甘藍絲核菌根腐病與葉腐病的病原鑒定及綜合防治技術[J]. 郭夢妍,謝學文,石延霞,柴阿麗,朱發(fā)娣,李寶聚. 中國蔬菜. 2015(02)
[5]葉菜類蔬菜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機械化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 張文斌,張龍全,黃裕飛. 江蘇農機化. 2015(01)
[6]我國葉類蔬菜采后加工現(xiàn)狀及展望[J]. 范雙喜,陳湘寧.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4(05)
[7]分子系統(tǒng)學在真菌分類命名中的應用與進展[J]. 柳朔怡,吳尚為.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15(01)
[8]我國蔬菜生產機械化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 陳永生,胡檜,肖體瓊,崔思遠,楊雅婷,管春松. 中國蔬菜. 2014(10)
[9]中國北方馬鈴薯黑痣病立枯絲核菌的融合群鑒定[J]. 李曉妮,徐娜娜,于金鳳. 菌物學報. 2014(03)
[10]新疆向日葵白銹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 劉文杰,段維,楊濤,張雅佳,楊婷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34)
博士論文
[1]葉菜類蔬菜農藥殘留防控體系研究[D]. 張志勇.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效應調控因子RRG-1和RRG-2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 葛常艷.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4
[2]兩種蔬菜絲核菌病害病原(Rhizoctonia spp.)的融合群鑒定[D]. 孫翠紅.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
[3]柱花草炭疽病原菌的RAPD分析[D]. 易克賢.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56628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科學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9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PDA上25°C培養(yǎng)15d產生大量黑色小菌核
院碩士學位論文 第三trytis cinerea var. dianthi Voglino.trytis cinerea var. sclerotiophila (Klotzsch) Sacc., Syll. fung. (Abellini) 4: 12lyactis sclerotiophila Klotzsch, Klotzschii Herb. Viv. Mycol.: no. 1668. 1873件下,菌絲在 PDA 上生長較快。培養(yǎng) 3 d,菌落白色,菌絲稀疏;5 d不規(guī)則;15 d 后,培養(yǎng)基上會形成很多黑色菌核,1.1 ± 0.7 × 1.3 ± 0.4 m形或不規(guī)則形,齒狀突起(圖 3-2);分生孢子梗單生,直立,有隔膜,淺 202.7 ± 37.5μm(圖 3-3);分生孢子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單孢,無色至淺m(圖 3-4)。該病原菌的培養(yǎng)及顯微形態(tài)描述與之前報道的灰葡萄孢一致t al. 2015)。
63 × 202.7 ± 37.5μm(圖 3-3);分生孢子球形或不規(guī)則形,單孢,無色至淺色.6 μm(圖 3-4)。該病原菌的培養(yǎng)及顯微形態(tài)描述與之前報道的灰葡萄孢一致(ai et al. 2015)。圖 3-1 PDA 上 25°C 培養(yǎng) 15 d 產生大量黑色小菌核Fig.3-1 Blackish sclerotia observedon PDA at 25°C after 15 days圖 3-2 產孢細胞 400×(標尺=20 μm)Fig.3-2 Conidiogenous cells 400× (Bar= 20 μ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烏頭霜霉病病原菌形態(tài)學研究[J]. 歐洪,李娜,王光志.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02)
[2]李寶聚博士診病手記(九十一) 云南大白菜“脫落病”病原菌鑒定與防治方法[J]. 宋加偉,石延霞,李寶聚. 中國蔬菜. 2016(02)
[3]上海地區(qū)蕹菜白銹病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J]. 俞懿,陳杰,劉沖,高宇,王繼英,楊銀娟,路風琴,黃淼,方朝陽,潘維軍,嚴寶華,魏丹,倪偉蓉,李惠明. 中國植保導刊. 2015(04)
[4]甘藍絲核菌根腐病與葉腐病的病原鑒定及綜合防治技術[J]. 郭夢妍,謝學文,石延霞,柴阿麗,朱發(fā)娣,李寶聚. 中國蔬菜. 2015(02)
[5]葉菜類蔬菜主要生產環(huán)節(jié)機械化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分析[J]. 張文斌,張龍全,黃裕飛. 江蘇農機化. 2015(01)
[6]我國葉類蔬菜采后加工現(xiàn)狀及展望[J]. 范雙喜,陳湘寧. 食品科學技術學報. 2014(05)
[7]分子系統(tǒng)學在真菌分類命名中的應用與進展[J]. 柳朔怡,吳尚為.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2015(01)
[8]我國蔬菜生產機械化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 陳永生,胡檜,肖體瓊,崔思遠,楊雅婷,管春松. 中國蔬菜. 2014(10)
[9]中國北方馬鈴薯黑痣病立枯絲核菌的融合群鑒定[J]. 李曉妮,徐娜娜,于金鳳. 菌物學報. 2014(03)
[10]新疆向日葵白銹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 劉文杰,段維,楊濤,張雅佳,楊婷婷.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3(34)
博士論文
[1]葉菜類蔬菜農藥殘留防控體系研究[D]. 張志勇.南京農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效應調控因子RRG-1和RRG-2的生物學功能研究[D]. 葛常艷.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4
[2]兩種蔬菜絲核菌病害病原(Rhizoctonia spp.)的融合群鑒定[D]. 孫翠紅.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4
[3]柱花草炭疽病原菌的RAPD分析[D]. 易克賢.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566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5566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