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海藻糖對水稻生理生化及褐飛虱抗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19 12:29
【目的】海藻糖參與植物對逆境脅迫的響應與適應過程,本文旨在明確海藻糖對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及抗褐飛虱影響,將有助于全面探索海藻糖對水稻的潛在作用,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和依據!痉椒ā勘緦嶒炘谕馐10 mmol·L-1和50 mmol·L-1濃度的海藻糖后,測定水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褐飛虱取食后植株功能損失系數(FPLI)及利用刺吸電位技術(EPG)研究褐飛虱的取食行為!窘Y果】外施10 mmol·L-1和50 mmol·L-1濃度的海藻糖后,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顯著上升,MDA含量顯著下降,并且顯著提高了水稻植株的功能損失指數,EPG結果發(fā)現海藻糖處理明顯增加了N4波的持續(xù)時間!窘Y論】適量的海藻糖改善水稻抗非生物脅迫的能力,但并不有利于對褐飛虱抗性的提高。
【文章來源】:應用昆蟲學報. 2020,5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外源海藻糖對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褐飛虱取食不同濃度海藻糖處理的水稻EPG行為測定結果如圖3所示,10 mmol?L-1和50 mmol?L-1濃度海藻糖處理后,在非刺探階段即NP波的持續(xù)時間與對照有顯著差異,其中處理組高出對照20.74%,而處理間差異不顯著(F=8.91,df=2,21,P(27)0.05)。褐飛虱取食過程中,處理和對照組口針刺探總次數N1波無顯著差異。N2波為褐飛虱口針開始向維管束移動并伴隨有唾液的分泌,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褐飛虱取食50 mmol?L-1海藻糖處理的水稻后,N3波口針取出臨近韌皮部細胞外移動的持續(xù)時間相對對照組顯著上升了39.19%,而10 mmol?L-1海藻糖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F=7.53,df=2,21,P(27)0.05)。外源海藻糖處理水稻后與對照組在N4波的持續(xù)時間上差異顯著(F=20.71,df=2,21,P(27)0.05),N4波是褐飛虱在韌皮部吸食汁液時出現的波,N4持續(xù)時間分別較對照顯著延長了30.44%(10 mmol?L-1海藻糖)和11.01%(50 mmol?L-1海藻糖)。褐飛虱取食木質部汁液即N5波的持續(xù)時間,對照組與兩個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但50 mmol?L-1比10 mmol?L-1海藻糖處理的N5波持續(xù)時間顯著上升了76.73%。3 結論與討論
SOD、POD是清除活性氧酶促統中重要的酶類,MDA含量是植物細胞膜脂過氧化的一個重要指標(陳芊伊,2017)。三者的變化可以反應出植物在逆境中的抗脅迫能力(Ma et al.,2013)。在本實驗中,MDA含量與海藻糖濃度變化呈負相關的關系,10 mmol?L-1和50 mmol?L-1海藻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適量海藻糖處理可以提高水稻在逆境中的抗脅迫能力,MDA含量越小,細胞膜的損傷程度越小,越有利于根系維持地上部的生理活性(李明玉等,2006)。水稻經10 mmol?L-1的海藻糖處理后,SOD與POD活性都表現上升的趨勢,而高濃度(50 mmol?L-1)處理水稻則會降低SOD與POD活性,其中POD活性對照與處理沒有顯著性差異,SOD活性對照與處理三者之間差異顯著。由此可知,適量的海藻糖處理將有助于水稻中POD和SOD含量的提升。在植物體中,POD和SOD等抗氧化酶協同非酶的一些抗氧化物質,防御和減輕活性氧對細胞膜的傷害,緩解膜脂過氧化,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徐婷等,2014)?扇苄蕴鞘且环N在植物中起到滲透調節(jié)作用的小分子物質,在逆境中可調節(jié)植物的滲透,對細胞膜和原生質膠體也具有穩(wěn)定作用(Yang et al.,2006)。本實驗顯示,適量的海藻糖處理可以增加水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物體內的滲透調節(jié)能力,同時可以為其它必須物質的合成提供足夠的碳架和能量,有助于維持分蘗期水稻葉片細胞膜穩(wěn)定和提高抗逆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藻糖對高溫下番茄幼苗葉片光合作用的調控作用[J]. 龐椿朋,葉亮,馬健,路濤,楊宗藝,齊明芳.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21)
[2]干旱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其抗旱研究進展[J]. 全瑞蘭,王青林,馬漢云,扶定,霍二偉,沈光輝,郭桂英. 中國種業(yè). 2015(09)
[3]海藻糖對鹽脅迫下薄皮甜瓜幼苗抗氧化系統的影響[J]. 徐婷,周傳余,周超,趙索,武琳琳,譚可菲. 北方園藝. 2014(19)
[4]海藻糖在植物對逆境脅迫響應與適應中的作用[J]. 龍正齡,馬文廣,崔明昆,龔明.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16)
[5]灰飛虱取食行為刺吸電位波形的初步研究[J]. 荊裴,白素芬,劉芳. 應用昆蟲學報. 2013(03)
[6]外源一氧化氮供體SNP對NaCl脅迫下黑麥草幼苗葉片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huán)的影響[J]. 劉建新,王鑫,李博萍. 草業(yè)學報. 2010(02)
[7]鹽脅迫下海藻糖對番茄滲透調節(jié)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馬光恕,楊瑾,廉華,王茹華,吳瑕. 北方園藝. 2010(06)
[8]MeSA誘導茶樹抗葉蟬取食效應的DC-EPG分析[J]. 苗進,韓寶瑜. 植物保護學報. 2008(02)
[9]鹽脅迫對植物的影響及植物的抗鹽機理[J]. 楊少輝,季靜,王罡.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06(04)
[10]2005年長江流域稻區(qū)褐飛虱暴發(fā)成災原因分析[J]. 程家安,祝增榮. 植物保護. 2006(04)
博士論文
[1]水稻品種對褐飛虱為害的耐性及其生理機制研究[D]. 陳建明.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外源海藻糖增強煙草對普通花葉病抗性的研究[D]. 陳芊伊.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7
[2]不同水稻品種對灰飛虱抗性機理的初步研究[D]. 彭高松.河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44421
【文章來源】:應用昆蟲學報. 2020,5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外源海藻糖對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
褐飛虱取食不同濃度海藻糖處理的水稻EPG行為測定結果如圖3所示,10 mmol?L-1和50 mmol?L-1濃度海藻糖處理后,在非刺探階段即NP波的持續(xù)時間與對照有顯著差異,其中處理組高出對照20.74%,而處理間差異不顯著(F=8.91,df=2,21,P(27)0.05)。褐飛虱取食過程中,處理和對照組口針刺探總次數N1波無顯著差異。N2波為褐飛虱口針開始向維管束移動并伴隨有唾液的分泌,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褐飛虱取食50 mmol?L-1海藻糖處理的水稻后,N3波口針取出臨近韌皮部細胞外移動的持續(xù)時間相對對照組顯著上升了39.19%,而10 mmol?L-1海藻糖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F=7.53,df=2,21,P(27)0.05)。外源海藻糖處理水稻后與對照組在N4波的持續(xù)時間上差異顯著(F=20.71,df=2,21,P(27)0.05),N4波是褐飛虱在韌皮部吸食汁液時出現的波,N4持續(xù)時間分別較對照顯著延長了30.44%(10 mmol?L-1海藻糖)和11.01%(50 mmol?L-1海藻糖)。褐飛虱取食木質部汁液即N5波的持續(xù)時間,對照組與兩個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但50 mmol?L-1比10 mmol?L-1海藻糖處理的N5波持續(xù)時間顯著上升了76.73%。3 結論與討論
SOD、POD是清除活性氧酶促統中重要的酶類,MDA含量是植物細胞膜脂過氧化的一個重要指標(陳芊伊,2017)。三者的變化可以反應出植物在逆境中的抗脅迫能力(Ma et al.,2013)。在本實驗中,MDA含量與海藻糖濃度變化呈負相關的關系,10 mmol?L-1和50 mmol?L-1海藻糖處理間差異不顯著,這表明適量海藻糖處理可以提高水稻在逆境中的抗脅迫能力,MDA含量越小,細胞膜的損傷程度越小,越有利于根系維持地上部的生理活性(李明玉等,2006)。水稻經10 mmol?L-1的海藻糖處理后,SOD與POD活性都表現上升的趨勢,而高濃度(50 mmol?L-1)處理水稻則會降低SOD與POD活性,其中POD活性對照與處理沒有顯著性差異,SOD活性對照與處理三者之間差異顯著。由此可知,適量的海藻糖處理將有助于水稻中POD和SOD含量的提升。在植物體中,POD和SOD等抗氧化酶協同非酶的一些抗氧化物質,防御和減輕活性氧對細胞膜的傷害,緩解膜脂過氧化,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徐婷等,2014)?扇苄蕴鞘且环N在植物中起到滲透調節(jié)作用的小分子物質,在逆境中可調節(jié)植物的滲透,對細胞膜和原生質膠體也具有穩(wěn)定作用(Yang et al.,2006)。本實驗顯示,適量的海藻糖處理可以增加水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植物體內的滲透調節(jié)能力,同時可以為其它必須物質的合成提供足夠的碳架和能量,有助于維持分蘗期水稻葉片細胞膜穩(wěn)定和提高抗逆性。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海藻糖對高溫下番茄幼苗葉片光合作用的調控作用[J]. 龐椿朋,葉亮,馬健,路濤,楊宗藝,齊明芳.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21)
[2]干旱對水稻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及其抗旱研究進展[J]. 全瑞蘭,王青林,馬漢云,扶定,霍二偉,沈光輝,郭桂英. 中國種業(yè). 2015(09)
[3]海藻糖對鹽脅迫下薄皮甜瓜幼苗抗氧化系統的影響[J]. 徐婷,周傳余,周超,趙索,武琳琳,譚可菲. 北方園藝. 2014(19)
[4]海藻糖在植物對逆境脅迫響應與適應中的作用[J]. 龍正齡,馬文廣,崔明昆,龔明.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4(16)
[5]灰飛虱取食行為刺吸電位波形的初步研究[J]. 荊裴,白素芬,劉芳. 應用昆蟲學報. 2013(03)
[6]外源一氧化氮供體SNP對NaCl脅迫下黑麥草幼苗葉片抗壞血酸-谷胱甘肽循環(huán)的影響[J]. 劉建新,王鑫,李博萍. 草業(yè)學報. 2010(02)
[7]鹽脅迫下海藻糖對番茄滲透調節(jié)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馬光恕,楊瑾,廉華,王茹華,吳瑕. 北方園藝. 2010(06)
[8]MeSA誘導茶樹抗葉蟬取食效應的DC-EPG分析[J]. 苗進,韓寶瑜. 植物保護學報. 2008(02)
[9]鹽脅迫對植物的影響及植物的抗鹽機理[J]. 楊少輝,季靜,王罡.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 2006(04)
[10]2005年長江流域稻區(qū)褐飛虱暴發(fā)成災原因分析[J]. 程家安,祝增榮. 植物保護. 2006(04)
博士論文
[1]水稻品種對褐飛虱為害的耐性及其生理機制研究[D]. 陳建明.浙江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外源海藻糖增強煙草對普通花葉病抗性的研究[D]. 陳芊伊.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7
[2]不同水稻品種對灰飛虱抗性機理的初步研究[D]. 彭高松.河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5444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5444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