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阿拉善平顏蚜蠅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05:05
為明確不同的溫度對阿拉善平顏蚜蠅(Eumerus alxaensis Huo&Liu)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本研究測定了在20、24、28、32和36℃5個恒溫處理下阿拉善平顏蚜蠅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歷期、成蟲壽命、產卵期和產卵量等參數,構建了發(fā)育速率與溫度關系模型,并計算了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研究結果表明,在20~36℃恒溫范圍內,阿拉善平顏蚜蠅各蟲態(tài)的發(fā)育歷期總體上隨著溫度升高而縮短,數量表現上在32℃時各蟲態(tài)發(fā)育歷期最短,但除成蟲期外與36℃處理各發(fā)育歷期間均無顯著差異,線性和Logistic模型均能較好地解釋發(fā)育速率與溫度間的關系。成蟲壽命和產卵期均隨著溫度升高而逐漸縮短,產卵量在28℃條件下最多,達(162.93±22.31)粒?傮w上,28~32℃為該蠅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適溫范圍。該研究結果為阿拉善平顏蚜蠅的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提供了依據。
【文章來源】:中國植保導刊. 2020,40(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蟲源
1.1.2 儀器與試劑
1.2 試驗方法
1.2.1 不同溫度下阿拉善平顏蚜蠅發(fā)育歷期觀察
1.2.2 發(fā)育速率與溫度關系的數學模型擬合
1.2.3 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計算
1.2.4 阿拉善平顏蚜蠅產卵和壽命觀察
1.3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下阿拉善平顏蚜蠅的發(fā)育歷期
2.2 阿拉善平顏蚜蠅發(fā)育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2.3 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
2.4 溫度對阿拉善平顏蚜蠅產卵量和壽命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溫度對番茄潛葉蛾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J]. 李棟,李曉維,馬琳,付開赟,丁新華,郭文超,呂要斌. 昆蟲學報. 2019(12)
[2]溫度對樟葉蜂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J]. 徐川峰,駱丹,殷立新,劉興平. 昆蟲學報. 2017(10)
[3]肉蓯蓉的藥理研究進展[J]. 方鑒. 光明中醫(yī). 2017(14)
[4]荒漠肉蓯蓉的藥食兩用歷史述要[J]. 王智民,劉曉謙,李春,毛淑杰. 中國藥學雜志. 2017(07)
[5]溫度對昆蟲繁殖力的影響及其生理生化機制[J]. 蔣豐澤,鄭靈燕,郭技星,張古忍.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5(03)
[6]肉蓯蓉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J]. 胡佳琦,馮佳媛.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2(15)
[7]沙漠人參——肉蓯蓉[J]. 楊峻山. 中國藥學雜志. 2011(12)
[8]溫度對桔小實蠅種群發(fā)育的影響[J]. 羅智心,任荔荔,祁力言,周曙東,戴華國.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05)
[9]紅毛羽毛蚜蠅幼期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 張志林,鄭發(fā)科. 四川動物. 2006(04)
[10]肉蓯蓉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J]. 楊坤,焦智浩,張根發(fā). 中草藥. 2006(01)
本文編號:3490226
【文章來源】:中國植保導刊. 2020,40(12)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蟲源
1.1.2 儀器與試劑
1.2 試驗方法
1.2.1 不同溫度下阿拉善平顏蚜蠅發(fā)育歷期觀察
1.2.2 發(fā)育速率與溫度關系的數學模型擬合
1.2.3 發(fā)育起點溫度與有效積溫計算
1.2.4 阿拉善平顏蚜蠅產卵和壽命觀察
1.3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下阿拉善平顏蚜蠅的發(fā)育歷期
2.2 阿拉善平顏蚜蠅發(fā)育速率與溫度的關系
2.3 發(fā)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
2.4 溫度對阿拉善平顏蚜蠅產卵量和壽命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溫度對番茄潛葉蛾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J]. 李棟,李曉維,馬琳,付開赟,丁新華,郭文超,呂要斌. 昆蟲學報. 2019(12)
[2]溫度對樟葉蜂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影響[J]. 徐川峰,駱丹,殷立新,劉興平. 昆蟲學報. 2017(10)
[3]肉蓯蓉的藥理研究進展[J]. 方鑒. 光明中醫(yī). 2017(14)
[4]荒漠肉蓯蓉的藥食兩用歷史述要[J]. 王智民,劉曉謙,李春,毛淑杰. 中國藥學雜志. 2017(07)
[5]溫度對昆蟲繁殖力的影響及其生理生化機制[J]. 蔣豐澤,鄭靈燕,郭技星,張古忍.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5(03)
[6]肉蓯蓉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J]. 胡佳琦,馮佳媛.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2(15)
[7]沙漠人參——肉蓯蓉[J]. 楊峻山. 中國藥學雜志. 2011(12)
[8]溫度對桔小實蠅種群發(fā)育的影響[J]. 羅智心,任荔荔,祁力言,周曙東,戴華國. 生態(tài)學雜志. 2009(05)
[9]紅毛羽毛蚜蠅幼期生物學特性的初步研究[J]. 張志林,鄭發(fā)科. 四川動物. 2006(04)
[10]肉蓯蓉組織培養(yǎng)研究進展及應用前景[J]. 楊坤,焦智浩,張根發(fā). 中草藥. 2006(01)
本文編號:34902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4902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