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黑麥1RS-1BS/1BL小片段易位系抗赤霉病鑒定及分子細胞遺傳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13 18:17
赤霉。‵usarium head blight, FHB)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對小麥(Triticum aestivum; 2n=6x=42, AABBDD)正常生長和產量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黑麥(Secale cereal; 2n=2x=14, RR)具有發(fā)達的根系以及較強的抗逆性與抗病性,是改良小麥性狀的重要遺傳資源。為了提高小麥抗赤霉病的能力,本實驗通過墨西哥黑麥與普通小麥W770B雜交,經多代選育獲得了一批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衍生后代。在小麥揚花期,采用單花滴注法(single flower inoculation, SFI)對親本及其衍生后代進行赤霉病抗性鑒定,結果顯示親本黑麥對赤霉病表現(xiàn)中抗,W770B表現(xiàn)高感,衍生后代12-5-1表現(xiàn)中抗。進一步通過基因組原位雜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特異序列擴增分子標記(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 SCAR)、簡單重復序列分子標記(sim...
【文章來源】: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20,28(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供試種子細胞學觀察
外來染色體的穩(wěn)定性在理論和實踐育種中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細胞學觀察發(fā)現(xiàn)12-5-1根尖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ǚ勰讣毎谝淮螠p數分裂中期的42條染色體能正常配對,減數分裂后期形成21個二價體,2n=21+21(圖2)。染色體平均配對構型為0.19個單價體、1.19個棒狀二價體、19.36個環(huán)狀二價體,中期Ⅰ未觀察到三價體或四價體(表5)。因此衍生后代12-5-1表現(xiàn)出高度的細胞學穩(wěn)定性。1:CS;2:蘇麥3號;3:W770B;4:12-5-1;5:黑麥
結合通用的寡核苷酸探針Oligo-p Sc119.2-1和Oligo-p Ta535-1雙色原位雜交能準確鑒定普通小麥42條染色體(圖4)。12-5-1熒光核型包括小麥A、B、D染色體,與小麥品種CS的熒光核型相比(Tang et al.,2014),黑麥的R染色體與1B染色體臂發(fā)生了易位。因此,衍生后代1B染色體有部分染色體被黑麥R染色體替換。圖3 以黑麥基因組為探針對12-5-1進行GISH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抗赤霉病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 牛皓,姜玉梅,牛吉山.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20(03)
[2]小麥抗赤霉病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張愛民,陽文龍,李欣,孫家柱. 遺傳. 2018(10)
[3]小麥赤霉病:從表型鑒定到抗性改良[J]. 李韜,李嬡嬡,李磊. 科技導報. 2016(22)
[4]近10年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發(fā)生危害情況的統(tǒng)計和分析[J]. 劉萬才,劉振東,黃沖,陸明紅,劉杰,楊清坡. 植物保護. 2016(05)
[5]抗條銹病的小麥-非洲黑麥異代換系的分子細胞學鑒定[J]. 雷孟平,李光蓉,劉成,楊足君.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3(03)
[6]小麥新種質4844中外源P染色質的GISH與SSR分析[J]. 武軍,王輝,劉偉華,李立會,楊欣明,李秀權. 西北植物學報. 2006(06)
[7]1BL/1RS易位系在我國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 周陽,何中虎,張改生,夏蘭琴,陳新民,高永超,井趙斌,于廣軍. 作物學報. 2004(06)
[8]主要作物遠緣雜交概況[J]. 鄭殿升,盛錦山. 植物遺傳資源科學. 2002(01)
[9]影響小麥赤霉病抗性的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體定位[J]. 劉登才,鄭有良,王志容,侯永翠,蘭秀錦,魏育明.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1(03)
[10]小麥近緣種屬對赤霉病菌的抗性評價[J]. 徐健容,葉華智.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8(03)
博士論文
[1]中國麥類赤霉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及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 張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2]小麥—非洲黑麥漸滲系的鑒定與抗條銹基因的分子作圖[D]. 賈舉慶.電子科技大學 2010
[3]小麥抗葉銹基因Lr38、Lr45分子標記及抗病相關分析[D]. 閆紅飛.河北農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82562
【文章來源】: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20,28(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10 頁
【部分圖文】:
供試種子細胞學觀察
外來染色體的穩(wěn)定性在理論和實踐育種中有著重要意義,通過細胞學觀察發(fā)現(xiàn)12-5-1根尖細胞含有42條染色體;ǚ勰讣毎谝淮螠p數分裂中期的42條染色體能正常配對,減數分裂后期形成21個二價體,2n=21+21(圖2)。染色體平均配對構型為0.19個單價體、1.19個棒狀二價體、19.36個環(huán)狀二價體,中期Ⅰ未觀察到三價體或四價體(表5)。因此衍生后代12-5-1表現(xiàn)出高度的細胞學穩(wěn)定性。1:CS;2:蘇麥3號;3:W770B;4:12-5-1;5:黑麥
結合通用的寡核苷酸探針Oligo-p Sc119.2-1和Oligo-p Ta535-1雙色原位雜交能準確鑒定普通小麥42條染色體(圖4)。12-5-1熒光核型包括小麥A、B、D染色體,與小麥品種CS的熒光核型相比(Tang et al.,2014),黑麥的R染色體與1B染色體臂發(fā)生了易位。因此,衍生后代1B染色體有部分染色體被黑麥R染色體替換。圖3 以黑麥基因組為探針對12-5-1進行GISH分析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小麥抗赤霉病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 牛皓,姜玉梅,牛吉山.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20(03)
[2]小麥抗赤霉病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張愛民,陽文龍,李欣,孫家柱. 遺傳. 2018(10)
[3]小麥赤霉病:從表型鑒定到抗性改良[J]. 李韜,李嬡嬡,李磊. 科技導報. 2016(22)
[4]近10年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發(fā)生危害情況的統(tǒng)計和分析[J]. 劉萬才,劉振東,黃沖,陸明紅,劉杰,楊清坡. 植物保護. 2016(05)
[5]抗條銹病的小麥-非洲黑麥異代換系的分子細胞學鑒定[J]. 雷孟平,李光蓉,劉成,楊足君. 農業(yè)生物技術學報. 2013(03)
[6]小麥新種質4844中外源P染色質的GISH與SSR分析[J]. 武軍,王輝,劉偉華,李立會,楊欣明,李秀權. 西北植物學報. 2006(06)
[7]1BL/1RS易位系在我國小麥育種中的應用[J]. 周陽,何中虎,張改生,夏蘭琴,陳新民,高永超,井趙斌,于廣軍. 作物學報. 2004(06)
[8]主要作物遠緣雜交概況[J]. 鄭殿升,盛錦山. 植物遺傳資源科學. 2002(01)
[9]影響小麥赤霉病抗性的Lophopyrumelongatum染色體定位[J]. 劉登才,鄭有良,王志容,侯永翠,蘭秀錦,魏育明.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1(03)
[10]小麥近緣種屬對赤霉病菌的抗性評價[J]. 徐健容,葉華智.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1998(03)
博士論文
[1]中國麥類赤霉病菌群體遺傳多樣性及生態(tài)適應性研究[D]. 張昊.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1
[2]小麥—非洲黑麥漸滲系的鑒定與抗條銹基因的分子作圖[D]. 賈舉慶.電子科技大學 2010
[3]小麥抗葉銹基因Lr38、Lr45分子標記及抗病相關分析[D]. 閆紅飛.河北農業(yè)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2825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2825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