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揮發(fā)物對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抑菌物質鑒定
發(fā)布時間:2021-06-13 11:39
【目的】明確茴香揮發(fā)物對三七主要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主要抑菌物質,為利用茴香與三七多樣性種植防控三七根腐病提供理論依據!痉椒ā坎捎镁z生長速率法測定茴香莖葉揮發(fā)物對3種三七根腐病菌(茄腐鐮刀菌F-3、惡疫霉菌D-1和毀滅柱孢菌RS006)的抑制活性;收集茴香揮發(fā)物并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GC-MS)分析揮發(fā)物成分及其相對含量;通過化合物抑菌活性測定明確揮發(fā)物中主要的抑菌物質!窘Y果】茴香莖葉揮發(fā)物對3種三七根腐病菌(F-3、D-1和RS006)菌絲生長的抑制活性均隨著用量的增加而增強,且對D-1和RS006的抑制能力強于F-3;當用量達2.0 g/皿時,莖部揮發(fā)物對F-3、D-1和RS006的抑制率分別為14.50%、66.10%和85.90%;葉部揮發(fā)物對F-3、D-1和RS006的抑制率分別為15.20%、67.60%和79.10%。GC-MS分析表明,茴香揮發(fā)物中主要是烯烴類(39.47%)和萜烯類(25.68%)物質,主要的單體成分為1,6-二甲基-1,5環(huán)辛二烯(36.82%)、4-烯丙基苯甲醚(17.05%)、萜品油烯(9.28%)、茴香腦(7.68%)和羅勒烯(5....
【文章來源】:南方農業(yè)學報. 2020,5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茴香莖和葉揮發(fā)物對3種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
茴香揮發(fā)物中的絕大部分物質為烯烴類、萜烯類、醚類和羧酸酯類等,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4-烯丙基苯甲醚是揮發(fā)物中相對含量較高且抑菌活性較好的單體物質。已有的對茴香揮發(fā)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干燥果實小茴香中,高莉等(2007)采用水蒸氣蒸餾法獲取小茴香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α-水芹烯和愛草腦(即4-烯丙基苯甲醚),抑菌試驗結果表明,小茴香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抑菌效果;馬愛云等(2017)測定了茴香組織中的揮發(fā)性成分,發(fā)現(xiàn)茴香葉和花精油中含有檸檬烯、反式茴香腦和α-蒎烯等,茴香精油中的反式茴香腦、茴香醛和4-烯丙基苯甲醚等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中,4-烯丙基苯甲醚對供試根腐病菌也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在最高供試濃度時對根腐病菌F-3、D-1和RS006的抑制率分別達48.59%、100.00%和86.17%。值得注意的是,與一些商用農藥相比,4-烯丙基苯甲醚的抑菌活性不算強,如以異硫氰酸烯丙酯為主要成分的辣根素,其對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絲核菌等10余種植物病原真菌及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辣椒疫霉(P.capsici)等卵菌的菌絲生長半數(shù)有效濃度(EC50)為0.94~24.64μg/m L。因此,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需進一步明確茴香揮發(fā)物不同成分間是否存在協(xié)同抑菌作用,為深入解析茴香揮發(fā)物的抑菌機制提供參考。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七皂苷對小麥幼苗的化感作用[J]. 張紅瑞,張云霞,李紀紅,沈玉聰,高致明,張子龍. 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8(06)
[2]油菜揮發(fā)物對三七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學成分GC-MS分析[J]. 劉海嬌,楊小玉,顧紅蕊,袁也,朱敏,郝莉雨,劉格,楊敏,張子龍.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8(04)
[3]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三七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J]. 崔秀明,黃璐琦. 中國現(xiàn)代中藥. 2018(03)
[4]茴香提取液對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及腦組織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韓光順,梁華益,焦雯,趙越,俞皋,柯春嬌,黃麗娟,方曉燕.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8(02)
[5]不同施肥處理調節(jié)土壤pH值對三七發(fā)病率及其生長的影響[J]. 吳鳳云,崔秀明,楊野,官會林.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6]茴香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成分進展[J]. 馬愛云,王海英,張巖,劉昭馨,田思聰. 廣東化工. 2017(12)
[7]小茴香揮發(fā)油對紅棗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J]. 馬江鋒,曾紅.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6(03)
[8]輪作對三七連作障礙的消減效應研究[J]. 張子龍,李凱明,楊建忠,繆作清,李世東,侯俊玲,王文全.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8)
[9]8種植物揮發(fā)物和浸提液對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J]. 張偉,廖靜靜,朱貴李,張卉,段曉龍,朱書生,楊敏. 中國農學通報. 2013(30)
[10]三種蔥屬作物揮發(fā)物和提取液對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菌活性[J]. 楊敏,梅馨月,廖靜靜,計思貴,張立猛,張得智,朱書生. 植物保護. 2013(03)
博士論文
[1]輪作緩解甜瓜連作障礙的機理研究[D]. 王素娜.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27424
【文章來源】:南方農業(yè)學報. 2020,51(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茴香莖和葉揮發(fā)物對3種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
茴香揮發(fā)物中的絕大部分物質為烯烴類、萜烯類、醚類和羧酸酯類等,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4-烯丙基苯甲醚是揮發(fā)物中相對含量較高且抑菌活性較好的單體物質。已有的對茴香揮發(fā)物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干燥果實小茴香中,高莉等(2007)采用水蒸氣蒸餾法獲取小茴香揮發(fā)油,其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α-水芹烯和愛草腦(即4-烯丙基苯甲醚),抑菌試驗結果表明,小茴香揮發(fā)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抑菌效果;馬愛云等(2017)測定了茴香組織中的揮發(fā)性成分,發(fā)現(xiàn)茴香葉和花精油中含有檸檬烯、反式茴香腦和α-蒎烯等,茴香精油中的反式茴香腦、茴香醛和4-烯丙基苯甲醚等具有較強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中,4-烯丙基苯甲醚對供試根腐病菌也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在最高供試濃度時對根腐病菌F-3、D-1和RS006的抑制率分別達48.59%、100.00%和86.17%。值得注意的是,與一些商用農藥相比,4-烯丙基苯甲醚的抑菌活性不算強,如以異硫氰酸烯丙酯為主要成分的辣根素,其對禾谷鐮刀菌(F.graminearum)和立枯絲核菌等10余種植物病原真菌及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辣椒疫霉(P.capsici)等卵菌的菌絲生長半數(shù)有效濃度(EC50)為0.94~24.64μg/m L。因此,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需進一步明確茴香揮發(fā)物不同成分間是否存在協(xié)同抑菌作用,為深入解析茴香揮發(fā)物的抑菌機制提供參考。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三七皂苷對小麥幼苗的化感作用[J]. 張紅瑞,張云霞,李紀紅,沈玉聰,高致明,張子龍. 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18(06)
[2]油菜揮發(fā)物對三七根腐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化學成分GC-MS分析[J]. 劉海嬌,楊小玉,顧紅蕊,袁也,朱敏,郝莉雨,劉格,楊敏,張子龍. 南方農業(yè)學報. 2018(04)
[3]依靠科技進步 促進三七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J]. 崔秀明,黃璐琦. 中國現(xiàn)代中藥. 2018(03)
[4]茴香提取液對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及腦組織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韓光順,梁華益,焦雯,趙越,俞皋,柯春嬌,黃麗娟,方曉燕.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8(02)
[5]不同施肥處理調節(jié)土壤pH值對三七發(fā)病率及其生長的影響[J]. 吳鳳云,崔秀明,楊野,官會林.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5)
[6]茴香精油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成分進展[J]. 馬愛云,王海英,張巖,劉昭馨,田思聰. 廣東化工. 2017(12)
[7]小茴香揮發(fā)油對紅棗黑斑病菌的抑菌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的初步研究[J]. 馬江鋒,曾紅.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6(03)
[8]輪作對三七連作障礙的消減效應研究[J]. 張子龍,李凱明,楊建忠,繆作清,李世東,侯俊玲,王文全.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8)
[9]8種植物揮發(fā)物和浸提液對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J]. 張偉,廖靜靜,朱貴李,張卉,段曉龍,朱書生,楊敏. 中國農學通報. 2013(30)
[10]三種蔥屬作物揮發(fā)物和提取液對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抑菌活性[J]. 楊敏,梅馨月,廖靜靜,計思貴,張立猛,張得智,朱書生. 植物保護. 2013(03)
博士論文
[1]輪作緩解甜瓜連作障礙的機理研究[D]. 王素娜.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2274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32274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