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小麥抗葉銹病生防菌的篩選鑒定及作用機理初步研究
【圖文】:
第二章 小麥種子處理誘導小麥抗葉銹病菌生防菌的篩選間調查種 15 d 后,每個處理隨機取 5 株小麥植株,測定其病害嚴重度,麥株高和單穗重。病害嚴重度參照李振岐(2002)依據(jù)病葉上銹積與葉片總面積的百分比來確定病級,用分級法表示,設 1%、60%、80%和 100%八級,葉片未發(fā)病,記為“0”。調查時目測病嚴重度,計算公式如下:重度=∑(各嚴重度級別 各級病葉數(shù))/調查葉片總數(shù);(%)=(發(fā)病的葉片數(shù)/調查的葉片總數(shù)) 100。
第二章 小麥種子處理誘導小麥抗葉銹病菌生防菌的篩選結果與分析 誘導小麥抗葉銹病生防菌株的田間篩選通過生防菌田間初篩試驗,從 4600 株菌株中篩選出 5 株細菌菌株 Sneb11285、Sneb1289、Sneb1462、Sneb1586 和 3 株真菌菌株 Snef384、Snef570、S夠增強小麥抗葉銹病侵染。由試驗結果可知(圖 2-2),細菌 Sneb1285 和真菌 S后,,小麥葉銹病的嚴重度并無顯著差異;而 4 株細菌 Sneb1197、Sneb1289、Sneb1586 和 2 株真菌 Snef384、Snef570 處理后,小麥葉銹病的嚴重度顯著降低。 4 株細菌及 2 株真菌菌株進行室內盆栽試驗。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435.121.43;S47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原宗英;武英鵬;劉敏捷;;山西省小麥葉銹菌致病類型及毒性監(jiān)測[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7年03期
2 康健;張林;張夢雅;閆紅飛;劉大群;;小麥葉銹菌特異分子標記建立[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3 姚宏鵬;張河山;杜冬冬;趙賽;閆紅飛;孟慶芳;張娜;楊文香;劉大群;;不同培養(yǎng)載體及溫度對小麥葉銹菌夏孢子萌發(fā)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4年S1期
4 曹麗華;徐世昌;陳萬權;劉太國;藺瑞明;;小麥葉銹菌的特異性分子診斷檢測技術[J];植物保護學報;2007年06期
5 赤國彤,喬桂霞,楊文香,郭愛國,朱之X ;三十九個小麥品種(系)抗小麥葉銹菌基因分析[J];植物病理學報;1994年01期
6 劉穎超,朱之X ,王煥如;1991—1992年華北地區(qū)小麥葉銹菌主要毒性基因及其頻率初報[J];植物保護;1993年05期
7 朱之X ;闞玉文;王蕊枝;馮祖壽;王琳清;;新疆小麥葉銹菌與北京、河北小麥葉銹菌的毒性比較研究[J];河北農學報;1985年02期
8 袁景順;;小麥葉銹菌洛10類群在進一步發(fā)展[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9 王煥如;在小麥葉銹病研究中小麥品種和葉銹菌相互作用的辯證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1988年01期
10 郭愛國,王煥如,朱之X ;小麥葉銹菌異核現(xiàn)象的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198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康健;張林;閆紅飛;劉大群;;小麥葉銹菌有性階段分子鑒定[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6年
2 侯春燕;王冬梅;;鈣調素參與小麥抵抗葉銹菌侵染的信號轉導過程的研究[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侯春燕;王冬梅;;鈣調素及其亞型參與小麥抗葉銹菌侵染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A];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現(xiàn)代農業(yè)——全國植物生物學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4 陳萬權;胡長程;張淑香;;中國小麥葉銹菌群體的毒性基因分析[A];“植物病蟲害生物學研究進展”——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論文選[C];1995年
5 楊文香;孟慶芳;馮圣東;劉大群;;1998~2000年我國小麥葉銹菌毒性譜監(jiān)測[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關春蕾;侯春燕;王冬梅;;鈣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后誘發(fā)的細胞過敏性反應中的作用[A];2006年中國植物逆境生理生態(tài)與分子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鹿巍;楊文香;孟慶芳;劉大群;;紫外線誘導小麥葉銹菌突變體的選育[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娜;孫嘉煒;喬妹;韓勝芳;侯春燕;王冬梅;;小麥與葉銹菌互作的轉錄組分析及抗病轉錄因子的發(fā)掘[A];2017第七屆泛環(huán)渤海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7年
9 秦慶明;陳萬權;陳揚林;;1997年我國小麥葉銹菌群體毒性分析[A];“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植物保護21世紀展望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文集[C];1998年
10 陳祖靜;費昭雪;曹支敏;白露超;;葉銹菌侵染進程中楊樹葉肉組織細胞核變化[A];第三屆中國森林保護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云芳;小麥葉銹菌誘導TcLr19cDNA文庫的構建與EST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2 李星;小麥抗葉銹病基因Lr41差異表達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8年
3 李紅兵;水稻對小麥葉銹菌的非寄主抗性研究及條銹菌侵染的小麥葉片蛋白質組學分析[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4 齊愛勇;小麥品種(系)苗期和成株期抗葉銹病基因發(fā)掘和分子定位[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5 劉剛;自噬在小麥受葉銹菌侵染誘發(fā)的過敏性細胞死亡中的作用[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張立榮;TcLr24小麥抗葉銹病相關基因的分離與功能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爽;誘導小麥抗葉銹病生防菌的篩選鑒定及作用機理初步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8年
2 夏得壯;中國部分省區(qū)小麥葉銹菌群體遺傳結構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肖宇;2012年我國小麥葉銹菌生理小種鑒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葛潤靜;基于多位點序列的小麥葉銹菌群體遺傳結構[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4年
5 萬菁婧;冀、豫、魯三省小麥葉銹菌致病類型鑒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溫曉蕾;2006年我國小麥葉銹菌致病類型鑒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高軍;小麥葉銹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毒性及AFLP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03年
8 安亞娟;2013年我國小麥葉銹菌生理小種鑒定及毒性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5年
9 張河山;兩個不同毒力小麥葉銹菌菌株的轉錄組分析[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4年
10 周慧;小麥—葉銹菌互作過程中鈣調素下游蛋白的篩選[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922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nykjlw/dzwbhlw/269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