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野中尋根——人類學與20世紀80年代民族文化書寫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23:58
關于民族文化的討論是21世紀中國人文社科界和民間最大的熱點之一,雖然討論的內(nèi)容日新月異,但基本框架和很多重要概念都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文化熱"中。本文采取知識考古學方法,以人類學對20世紀80年代文學的民族文化書寫的影響為例,回顧框架和概念生成的具體范式、理論、意識形態(tài)背景,力圖為今天的文化討論打開歷史化維度,揭示其思想"前設",并為可能的反思提供參照。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導言:回到前史之前
二、何以尋根:80年代民族文化討論的動力與資源
(一) 動力來自何處?
(二) 資源從哪里來?
三、范式方法:用人類學視角觀察民族
(一) “原始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審美化
(二) 民族志的方法與視野
(三) 對信仰和儀式的關注
四、意識形態(tài):像人類學家一樣理解文化
(一) 整體主義文化觀和文化決定論
(二) 中心與邊緣的參照和置換
五、結語:用“前設”打開反思之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復興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文化尋根”[J]. 楊紅. 民族文學研究. 2018(03)
[2]序跋拾零[J]. 韓少功.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6(01)
[3]尋根文學的歷史語境、文化背景與多重意義——三十年歷程的回望與隨想[J]. 季紅真. 文藝爭鳴. 2014(11)
[4]重看“尋根思潮”[J]. 程光煒. 文藝爭鳴. 2014(11)
[5]龍與圖騰的耦合:學術救亡的知識生產(chǎn)[J]. 施愛東. 民族藝術. 2011(04)
[6]華南的村治與宗族——一個功能主義的分析路徑[J]. 孫秀林. 社會學研究. 2011(01)
[7]新時期尋根文學運動的人類學思想[J]. 王宏根.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9(06)
[8]民族志發(fā)展的三個時代[J]. 高丙中.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9]民族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專題討論)[J]. 方長安 ,王桂妹,王本朝,方長安,黃發(fā)有. 河北學刊. 2004(02)
[10]記憶的價值[J]. 韓少功. 中文自修. 1997(05)
碩士論文
[1]略論拉丁美洲文學“爆炸”[D]. 錢孟悅.蘇州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10623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文章目錄】:
一、導言:回到前史之前
二、何以尋根:80年代民族文化討論的動力與資源
(一) 動力來自何處?
(二) 資源從哪里來?
三、范式方法:用人類學視角觀察民族
(一) “原始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審美化
(二) 民族志的方法與視野
(三) 對信仰和儀式的關注
四、意識形態(tài):像人類學家一樣理解文化
(一) 整體主義文化觀和文化決定論
(二) 中心與邊緣的參照和置換
五、結語:用“前設”打開反思之門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復興與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文化尋根”[J]. 楊紅. 民族文學研究. 2018(03)
[2]序跋拾零[J]. 韓少功.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6(01)
[3]尋根文學的歷史語境、文化背景與多重意義——三十年歷程的回望與隨想[J]. 季紅真. 文藝爭鳴. 2014(11)
[4]重看“尋根思潮”[J]. 程光煒. 文藝爭鳴. 2014(11)
[5]龍與圖騰的耦合:學術救亡的知識生產(chǎn)[J]. 施愛東. 民族藝術. 2011(04)
[6]華南的村治與宗族——一個功能主義的分析路徑[J]. 孫秀林. 社會學研究. 2011(01)
[7]新時期尋根文學運動的人類學思想[J]. 王宏根.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09(06)
[8]民族志發(fā)展的三個時代[J]. 高丙中.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3)
[9]民族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專題討論)[J]. 方長安 ,王桂妹,王本朝,方長安,黃發(fā)有. 河北學刊. 2004(02)
[10]記憶的價值[J]. 韓少功. 中文自修. 1997(05)
碩士論文
[1]略論拉丁美洲文學“爆炸”[D]. 錢孟悅.蘇州大學 2005
本文編號:371062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71062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