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佤族銀飾藝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9 10:03
本文關鍵詞:云南佤族銀飾藝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人類從誕生開始,便邁開了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的歷程。飾美之心自古有之,最早使用純天然的羽毛、獸骨、枝葉、花草等為飾,裝扮自己。新石器考古遺址中出土的有加工痕跡的骨飾、石飾、牙飾、貝飾、羽飾等便是飾物用于人體裝飾的重要物證。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飾品工藝應運而生。飾品材質(zhì)的選擇與各民族的喜好和信仰等有關,并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寓意。佤族對白銀飾品的喜愛情有獨鐘,并且視白銀為驅(qū)邪避鬼之物,在他們的節(jié)慶盛裝中銀飾品是最燦爛、最耀眼的部分,更為重要的,銀光閃閃的白銀飾品是佤族真、善、美追求的標志,是佤族文化特色最顯著、最直觀的標志。佤族銀飾秉承傳統(tǒng),展示著阿佤山地區(qū)濃郁的佤族文化,蘊涵著諸多審美理想、生態(tài)理論及現(xiàn)代價值,在民族學、民俗學、人類學、美術學等方面都具有研究價值,在旅游文化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等方面也有其特殊的借鑒功能。本文運用藝術人類學、藝術文化學的方法和成果來研究佤族銀飾的本質(zhì)和表現(xiàn)形式,著重分析探討佤族銀飾藝術產(chǎn)生的文化生態(tài)與承載的文化意蘊,以及從藝術特色所體現(xiàn)出的獨特的美學個性。并通過在滄源翁丁佤族村寨的田野調(diào)查,探討銀飾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 本文共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包括研究的緣起及其意義、研究現(xiàn)狀分析和文獻綜述,理論依據(jù)與相關理論概念的闡釋,研究方法與路線,田野點概述; 第二部分:對佤族銀飾的文化根基——佤族的族稱、佤族的發(fā)展簡史、佤族的現(xiàn)狀做簡要的描述; 第三部分:風格鮮明的佤族銀飾,結合田野調(diào)查情況,對佤族銀飾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銀飾的造型及裝飾手法、制作工藝、紋樣特色、佩戴習俗、銀匠做詳細的介紹,著重分析佤族銀飾的紋樣特色; 第四部分:佤族銀飾的文化探討,包括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豐富的審美價值理念、豐富的社會功能價值,這一章是本論文的重點; 第五部分:佤族銀飾的傳承與發(fā)展,仍然緊密結合田野調(diào)查情況,分析佤族銀飾的現(xiàn)狀,其發(fā)展現(xiàn)狀是佤族傳統(tǒng)文化的縮影; 第六部分:結語,就整篇論文進行總結,突出佤族銀飾的學術研究價值。
【關鍵詞】:佤族銀飾 紋樣特色 文化探討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892.2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9
- 一、本文研究的緣起及其意義9-10
- 二、研究現(xiàn)狀綜述10-11
- 三、相關理論概念闡釋11-15
- 四、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15
- 五、田野點概述15-19
- 第二章 佤族概況19-22
- 一、“佤族”的族稱19
- 二、佤族的發(fā)展簡史19-21
- 三、佤族的現(xiàn)狀21-22
- 第三章 風格鮮明的佤族銀飾22-38
- 一、佤族佩戴銀飾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22-23
- 二、佤族銀飾的造型及裝飾手法23-26
- (一) 云鬢生輝——銀頭飾23
- (二) 耳畔風景——銀耳飾23-24
- (三) 頸項生姿——銀頸飾24-25
- (四) 輕衫襯跳脫——銀手飾25-26
- (五) 飾牌威儀——銀飾牌26
- (六) 其它飾品26
- 三、佤族銀飾的制作工藝26-32
- (一) 花絲工藝29
- (二) 鏨花工藝29-30
- (三) 鍍銀工藝30-31
- (四) 焊接工藝31
- (五) 洗滌工藝31
- (六) 制作銀焊藥的工藝過程31-32
- (七) 炸珠工藝32
- 四、佤族銀飾的紋樣特色32-36
- (一) 植物紋樣34
- (二) 動物紋樣34
- (三) 自然現(xiàn)象紋樣34-35
- (四) 人物紋樣35
- (五) 幾何紋樣35-36
- 五、佤族銀飾的佩戴習俗36-37
- 六、佤族銀匠37-38
- 第四章 佤族銀飾的文化探討38-50
- 一、蘊涵厚重的文化氣息38-42
- (一) 民族識別的符號39-40
- (二) 宗教信仰的物化40-41
- (三) 東南亞古文化特質(zhì)的縮影41-42
- 二、蘊含豐富的審美價值理念42-47
- (一) 造型的美感43-44
- (二) 銀飾與服裝色彩搭配中烘托出的象征性44-45
- (三) 生態(tài)審美觀的處處彰顯45-47
- 三、蘊涵豐富的社會功能價值47-50
- (一) 財富的象征47-48
- (二) 心理上的安慰48-49
- (三) 美好愿望的寄托49-50
- 第五章 佤族銀飾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50-52
- 結語52-53
- 參考文獻53-55
- 附錄 A55-60
- 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成果及獲獎情況60-61
- 后記61-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藝乙;談云南的銀飾[J];東南文化;2000年04期
2 馬國柱;;從馬克思哲學美學意藝術符號[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4期
3 葉大兵;論象征在民俗中的表現(xiàn)及其意義[J];民俗研究;1994年03期
4 尼嘎,阿香;佤族服飾的文化內(nèi)涵[J];民族藝術研究;1994年04期
5 楊兆麟;臨滄佤族文化中的東南亞古文化特質(zhì)[J];民族藝術研究;2003年S1期
6 楊兆麟;佤族服飾考略[J];飾;2001年02期
7 馬國柱;論造型藝術符號的審美特征[J];社會科學家;1995年05期
8 楊逸平;臨滄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山地文化的多元特點[J];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莊融;中國原始裝飾藝術中宗教觀念的滲透[J];藝術百家;2005年05期
10 潘妙;云南白族銀器及銀飾[J];裝飾;2005年10期
本文關鍵詞:云南佤族銀飾藝術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346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minzufengsulunwen/3346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